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免疫学思考题汇总

免疫学思考题汇总

思考题1.免疫的基本特性和基本功能有哪些?(1)基本特性:识别自身和非自身、特异性、免疫记忆(2)基本功能: 抵抗感染、自身稳定、免疫监视2.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1)抗原分子的特性:异源性、一定的理化特性、对抗加工和呈递的易感性(2)宿主生物系统:受体动物的基因型、受体动物的年龄、性别与健康状态(3)免疫方法的影响3.细菌抗原和病毒抗原的种类有哪些?(1)细菌抗原:菌体抗原、鞭毛抗原、荚膜抗原、菌毛抗原(2)病毒抗原:病毒表面抗原、病毒衣壳抗原、核蛋白抗原4.抗原的交叉性发生的原因有哪些?(1)不同物种间存在共同的抗原组成(2)不同的抗原分子存在共同的抗原表位(3)不同的表位之间有部分结构相同5.Ig的结构特点有哪些?(1)免疫球蛋白是单体分子结构:所有种类免疫球蛋白的单体分子结构都是相似的,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4条肽链构成的“Y”字形的分子。

(2)Ig的水解片段和生物学活性:a.两个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相同片段,称为抗原结合片段(Fab)b.一个可形成蛋白结晶的称为Fc片段,无结合抗原活性,具有各类Ig的抗原决定簇,与抗体分子的其他生物学活性密切相关。

c.两个大小不同的片段,一个具有双价抗体活性的F(ab’)2片段,小片段类似于Fc片段,称为PFc’片段,无生物学活性。

(3)免疫球蛋白有特殊分子结构:a 连接链(J链):在免疫球蛋白中,IgM是由5个单体分子聚合而成的五聚体,分泌型的IgA是由两个单体分子聚合而成的二聚体,这些单体之间就是依靠J链连接起来的。

b 分泌成分:是分泌型IgA所特有的一种、特殊结构。

(4)糖类:以共价键结合在你H链的氨基酸上,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有N-糖苷键与多肽链中的天冬酰胺连接在一起,少数可结合到丝氨酸上。

6.Ig的种类及其特性有哪些?(1)类:根据重链C区的理化特性及抗原性的差异进行区分同种系所有个体内的Ig。

(2)亚类:根据重链恒定区的微细结构、二硫键的位置与数目及抗原特性的不同进行区分同一种类免疫球蛋白。

(3)型:根据轻链恒定区的不同,各类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分为k和λ两个型。

(4)亚型:根据λ型轻链N端恒定区上氨基酸排列顺序的差异。

7.由哪些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构成免疫系统?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组织:弥散黏膜淋巴组织、黏膜淋巴集合体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嗜中心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分子:抗体、细胞因子、补体8.细胞因子的种类有哪些?按细胞因子作用的靶细胞不同: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因子以及其他细胞因子。

依据细胞因子的主要生理学活性,分为四类:具有抗病毒活性的细胞因子、具有免疫调节活性的细胞因子、具有炎症介导活性的细胞因子、具有造血生长活性的细胞因子根据细胞因子的主要来源不同:淋巴因子、单核因子以及其他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

9.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有哪些?(1)理化特性:细胞因子均为低相对分子质量的分泌型蛋白,绝大多数为糖蛋白,大多数细胞因子的氨基酸序列无明显同源性,多数细胞因子以单体的形式存在。

(2)分泌特点:一种细胞因子可由不同类型细胞产生,一种细胞也可以产生多种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一般无前体状态的储存细胞因子的合成具有自限性。

多数细胞因子以自分泌、旁分泌形式发挥效应。

10.TH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有哪些?(1)TH细胞是识别外源性抗原。

(2)TH细胞依靠其TCR,识别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

(3)CD3是TH细胞识别外源性抗原的一种信息传递分子。

(4)TH细胞上的CD4分子作为MHCⅡ类分子的受体,对TCR与抗原肽的结合起到巩固作用。

(5)一些免疫黏附分子也参与抗原呈递、识别与信息传导过程。

11.B细胞识别抗原的特点有哪些?(1)B细胞识别抗原的物质基础是其膜表面抗原受体中的膜免疫蛋白。

(2)B细胞对TI抗原的识别:TI-1型抗原可被B细胞表面抗原受体识别,活化B细胞。

TI-2型抗原能与具有高亲和力的特异性B细胞BCR交联,使B细胞活化。

(3)B细胞对TD抗原的识别:需要巨噬细胞和TH细胞参加。

B细胞对半抗原决定簇加以识别,形成连接识别。

B细胞活化以后,不需要连接识别即可产生再次应答,在呈递抗原的同时自身也活化。

12.有哪些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细胞毒性T细胞、效应T细胞、TDTH细胞13补体激活的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有哪些差异?(1)在早期阶段:经典途径:免疫复合物中的抗体分子依次结合并活化裂解C1,C4和C2 3个补体蛋白,形成C4b2a复合物,即C3转化酶。

替代途径:C3b可在低水平自动产生或通过经典途径产生,C3b与蛋白B因子的裂解产物Bb片段结合形成的C3bBb复合物就是替代途径中的C3转化酶。

(2)两条途径的下一步骤是C3b结合于C3转化酶上,形成C5转化酶,替代途径催化C5蛋白裂解。

14抗体具有哪些免疫调节作用?(1)抗体的反馈调节:既可以发挥正调节作用,也可以发挥负调节作用。

(2)独特型网络调节15.TH细胞的免疫调节特点有哪些?(1)TH细胞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其分泌的细胞因子,增强和扩大免疫应答作用。

(2)TH1细胞主要介导细胞免疫和迟发型超敏反应。

TH2细胞主要是辅助B细胞分化为抗体产生细胞,介导体液免疫和I型超敏反应。

(3)TH1和TH2细胞因子是自身调节的并抑制彼此的功能。

16.MHC I类分子和MHC Ⅱ类分子的结构特点有哪些?MHC I 类分子:(1)为膜结合的异二聚体(2)有两条肽链组成,分别为重链(ɑ链)和轻链(β2),重链中有一两个多糖侧链,两条链以非共价结合的形式结合在一起。

(3)ɑ链镶嵌在细胞表面的质脂双层中,可分为5个功能区,分别为1个跨膜区、1个细胞内区和3个细胞外功能区。

(4)细胞浆尾可被磷酸化后有利于细胞外信息向细胞内传递。

(5)顶部为ɑ1和ɑ2功能区,其连接处呈一深槽,槽底呈β折叠片层,两个ɑ螺旋构成槽壁,称为肽结合槽。

MHC Ⅱ类分子:(1)由ɑ链和β链非共价结合组成的异二聚体。

两条链均为膜结合蛋白,跨越细胞膜伸入细胞内。

(2)两条链各由4个功能区组成,即2个细胞外功能区、1个跨膜区和1个胞内区。

(3)细胞外区域呈球形结构,除了ɑ1外,其他功能均有二硫键使该区域折叠成环状。

(4)在不同的MHC II类分子,其ɑ链极为相似,但β链中的氨基酸差别较大,故MHC II类分子的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可能在β链上。

(5)两条多肽链都含有糖基侧链,但糖基的变化与II类分子的抗原性无关。

(6)由MHC II类分子的ɑ1和β1两个功能区构成了肽结合槽。

17.过敏反应与哪些细胞和抗体有关?细胞: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抗体:IgE抗体18.抗细菌的特异性免疫有哪些方面?(1)抗细胞外细菌感染免疫:以体液免疫为主。

A.抗毒素性免疫:对以外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的细菌感染,机体主要依靠抗毒素中和外毒素发挥保护作用。

B.溶菌杀菌作用:抗菌性抗体与病原菌结合,在补体参与下,可引起细菌的损伤或溶解。

C.调理吞噬作用:躲过了补体经典与旁路途径破坏的细菌可被急性期反应物或特异性抗体调理,并被表达这些抗体Fc段受体的吞噬细胞所吞噬。

(2)抗细胞内细菌感染免疫:以细胞免疫为主A病原菌侵入机体后,先由中性粒细胞吞噬,但不杀死,在其中繁殖并被带至体内深部。

B.待机体产生了特异性免疫,巨噬细胞在其他因素协同作用下,逐步将病菌杀死。

19.抗病毒的特异性免疫有哪些方面?(1)体液免疫A. 3种免疫球蛋白:病毒感染后,首先出现的是IgM,经过数天或十几天后才为IgG所代替,还有一种免疫球蛋白是在局部组织细胞中合成的,即IgA。

B.中和作用:循环抗体(IgG,IgM)能有效地中和进入血液的病毒,但其作用受抗体所能达到部位的限制,分泌型IgA在抗黏膜感染免疫中起主要作用。

C.促进病毒被吞噬:抗体可与病毒结合而导致有力的病毒颗粒丛集、凝集,从而易被巨噬细胞所吞噬,补体的参加可加强这种作用。

D.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和免疫溶解作用:抗体不仅能直接与游离病毒抗原结合,还能与表达于受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结合,进而介导K细胞的杀伤作用,或通过激活补体导致细胞裂解。

(2)细胞免疫A.被抗原致敏的细胞毒性T细胞能特异性地识别病毒和感染细胞表面的病毒抗原,杀死病毒或裂解感染细胞,CTL一般出现于病毒感染早期,其效应迟于NK细胞,早于K细胞。

B.致敏T细胞释放细胞因子,或直接破坏病毒,或增强巨噬细胞吞噬、破坏病毒的活力,或分泌干扰素抑制病毒复制。

C.K细胞的ADCC作用。

D.在干扰素激活下,NK细胞识别和破坏异常细胞。

20.动物生产中所使用的疫苗种类及其特点有哪些?(1)活疫苗:分为两种,即弱毒疫苗和异源疫苗a 弱毒疫苗毒力虽致弱,但仍保有抗原性,并能在体内繁殖,无需使用佐剂,免疫期长,不影响动物产品的品质。

但也有储存与运输的不便,保存期较短。

b 异源疫苗是用具有共同保护性抗原的不同病毒制备成的疫苗。

21.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有哪些?遗传因素、营养状况、环境因素、疫苗质量、疫苗的保存与运输、疫苗的使用、疫苗的安全性、病原的血清型、疾病对免疫的影响、母源抗体、病原微生物之间的干扰作用。

22.免疫血清学反应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有哪些?特点:(1)特异性和交叉性:血清学反应具有高度特异性。

若两种天然抗原之间含有部分共同共同抗原时,会发生交叉反应。

一般血缘越近,交叉反应的程度也越高。

(2)抗原与抗体结合机理:抗原和抗体的结合为弱能量的非共价键结合,且在适宜的条件下就能发生结合反应,但常规的血清学反应只有在抗原与抗体呈适当比例时,结合反应才出现凝集、沉淀等可见反应结果,在最适比例时,反映最为明显。

影响因素:电解质、温度、pH值(1)电解质:一般用生理盐水作稀释液,禽类血清需用8%-10%的高渗氯化钠溶液。

(2)温度:抗原抗体通常在37℃,也可在温室下进行,或用56℃水浴(3)酸碱度:pH为6~8.。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