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章 康复治疗技术

第4章 康复治疗技术

第四章
康复治疗护理技术
【学习目标】
• 掌握运动疗法常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 掌握运动处方概念、靶心率的计算 • 熟悉作业疗法、言语疗法、心理治疗和康复工程 器具的使用 • 熟悉伤病残后的心理过程及特点 • 了解传统康复治疗方法
第四章 康复治疗及护理技术
第一节 物理治疗★
第二节 作业治疗 第三节 言语康复 第四节 心理康复 第五节 康复工程
胀、疼痛等症状的消除,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3)关节松动技术
利用较大的振幅、低速度的手法在关节的可动范围 内完成的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以维 持和改善关节活动范围,缓解疼痛 澳大利亚特兰德 (Maitland) 的关节松动技术 4 级分法: • I、Ⅱ级: 治疗因疼痛引起的关节活动受限 • Ⅲ级: 治疗关节疼痛并伴有僵硬
(三)增强耐力训练及运动处方
1.全身耐力训练
(1)定义
• 全身耐力训练指全身大肌群参与的以发展体能为主 的一种持续性、周期性的运动,又称有氧运动 • 耐力是指肌肉持续运动的能力
(2)有氧运动的特点
• • •
训练需持续一定时间,保持一定强度 为周期性、节律性的运动项目 目的是改善代谢、增强心肺功能
简化式: 靶心率= ( 220 一年龄)( 60% ~ 80% )
靶心率= 170/180 一年龄(岁)
3)运动时间
• 每次运动的时间15~60 min • 一般为20~30 min
4)运动次数(频率)
• 应根据运动的强度、时间及个人的体能来决定
• 一般每周3~5 次
• 小运动量1/次,大运动量可隔天进行
5)运动程序
①准备(热身)运动:时间10 min 左右 要求心率增加20 次/分
②训练运动:每次运动30 min
持续训练法 间断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 ③整理(舒展)运动:运动时间为5~10min
注意事项
1)遵循疲劳和超量恢复的原理
2)注意运动前的热身防止再损伤 体在运动后的恢复过程中,体内被消耗
3)保证无痛性锻炼 的能量物质 (ATP、蛋白质、糖和无机盐
(1)手法被动运动★(P237)
①正确体位,固定近端关节,支撑远端 ②先近后远,先健侧后患侧 ③运动范围应限制在无痛状态下进行 ④按各运动水平进行活动,动作柔和、缓慢、速度平均 ⑤所有关节每天至少活动2次,每个关节活动3~5下
(2)持续被动运动(CPM)
•定义:CPM是利用专用器械,使关节进行长时间持续 缓慢的被动运动 •特点:活动是被动的,活动中不会产生肌肉疲劳 •应用:防治由于制动引起的关节挛缩,促进关节软骨、 韧带和肌腱的修复,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环,促进肿
完成,不要辅助过多
步态训练测试系统
(八)呼吸训练(P120)
• 常用于呼吸系统疾患、心肺手术后及脊髓损 伤 (T5以上损伤者) • 呼吸体操还用于体弱患者早期康复练习 • 缩唇呼气配合肢体动作,用鼻吸气用嘴呼气
呼吸训练方法
• 双侧手臂上举吸气,放下呼气,10~20次
• 双肘屈曲握拳,交替向斜前方击拳,出拳吸气, 还原呼气,10~20次 • 双腿交替抬起,屈膝90°抬起吸气放下呼气
5)运动再学习方法
易化技术护理要点
• 训练中要求患者主动注意训练的过程 • 强调重复学习
• 有顺序地组合其它方法
• 在动作进行中和完成后给予患者适当鼓励
(六)体位转换训练(P108)
• 卧位的翻身训练 • 卧位到坐位的转换 • 坐位到立位的转换
坐位--站立位
• 独立站起训练
两人扶抱站起 骨盆扶抱法 前臂托起扶抱法 单人帮助下站起 肩胛后扶抱法 侧方扶抱法
用各种矫形器、假肢、轮椅的必需条件
ROM训练的方法
关节被动练习★

徒手运动
关节主动练习 关节助力练习

器械运动
1.关节被动练习
• 在患者无主动活动时采用,完全由外力进行 • 外力可来自他人、器械或自己的健肢 • 必须根据患者的疼痛感觉控制用力程度,避免引 起明显疼痛和新的损伤 • 常用方法:手法被动运动、关节松动技术、关节牵 引术、持续被动运动(CPM)
• 肌力4级----抗阻运动(哑铃、沙袋、弹簧等器械)
4.肌力训练的护理要点
• 训练前使患者了解训练的作用和意义
• 循序渐进(助力活动-主动活动-抗阻活动)
• 应在无痛或轻度疼痛范围内进行训练 • 持之以恒、个别对待 • 训练后观察病人全身心血管反应或局部情况
(二) 关节活动度训练
ROM----关节所能达到的活动范围
①心率:运动心率应为最高心率的60 %~80 % 运动中允许达到的心率为靶心率( THR )
②最大耗氧量百分法(VO2max)
③代谢当量(MET )
靶心率的计算方法
• 年龄推算公式 卡南翁(Karvonen)公式:
靶心率=(年龄预计最高心率一安静心率)x ( 60 % ~ 80 % ) +安
静心率 年龄预计最高心率=220 一年龄
2.训练内容:
(1)平衡训练
静态平衡 动态平衡
自动动态 他动动态平衡 动作中平衡
截瘫 坐位 平衡 功能 训练
手膝位平衡功能训练
跪位平衡功能训练
坐位平衡功能训练
站 立 位 平 衡 功 能 训 练
(2)协调训练
训练顺序:
• 上肢: 训练动作的准确性、
训练原则:
• 先易后难 • 先卧位、坐位再立位 • 先单个肢体、一侧肢体、再双 侧肢体同时运动 • 先做对称性运动,再做不对称 性运动
• 强调先作等长运动后作等张运动
• 先离心后向心运动
• 先掌握对称性的运动模式
• 运用多种感觉刺激(躯体、语言、视觉) • 患者及其家属的主动参与是关键
• 重复强化训练对动作的掌握、控制和协调很重要
常用的易化技术
1)Rood技术 (又称多种感觉刺激技术) 2)Bobath技术 3) Brunstrom技术 4)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技术)
基础,以改善躯体、生理、心理和精神的功能障
碍为主要目标,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为主要因子
的治疗方法
• 其根据临床和功能状况→借助治疗器械、手法操
作及自身参与→以改善局部或整体功能为目的
运动的生理作用
• 改善血液循环、代谢和神经控制
• 促进神经肌肉功能
• 提高肌力、耐力、心肺功能和平衡功能
• 改善关节活动度 • 放松肌肉 • 纠正躯体畸形和功能障碍 • 止痛
• 被动关节活动度:肌肉无随意收缩、在外力 作用下达到的关节活动范围 • 主动关节活动度:由肌肉随意收缩产生的关
节活动范围
关节活动度受限的原因 • 关节部位发生病变、损伤 • 长期卧床或长期保持某一体位静止不动等 • 皮肤瘢痕挛缩 • 肌肉痉挛 • 骨性强直及骨质增生
ROM训练的意义
• 运动功能恢复的前提和关键 • 恢复肌力、耐力、协调性、平衡等运动 要素的基础 • 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职业训练、使
• 吹悬挂小球训练
呼吸训练方法
注意事项:遵循疲劳和超量恢复的原理
在无痛范围内锻炼
注意心血管反应
(一)增强肌力训练
2.肌力训练的类型
• 按用力程度
被动练习★ 助力练习 主动练习 抗阻练习 等长性训练

按肌肉收缩类型
等张性训练
等速性训练
• 按是否需要器具 徒手训练 器械训练
3.肌力训练的常用方法
• 肌力0~1级---被动运动、电刺激 • 肌力2级-----徒手助力、渐进阻力训练法、悬吊助力 减重训练、肌电生物反馈 • 肌力3级----主动运动、减重运动器械如悬吊架、水疗
1)运动方式
• 耐力性训练 • 力量性训练 • 放松性训练
• 矫正性运动
举例
• 力量性---如举哑铃
适用于外周N损伤引起的肌力减退
• 耐力性---如医疗步行适用于冠心病、糖尿病 • 放松性—散步、医疗步行、体操、按摩、气功 适用于年老体弱、心肺疾患者 • 矫正性---腹肌训练适用于内脏下垂
2)运动的强度
• Ⅳ级: 治疗关节因周围组织粘连、挛缩而引起的关 节活动受限
关节活动允许范围
A Ⅰ Ⅱ Ⅲ B

起始端
终末端
(4)软组织牵伸技术
• 定义:牵伸是指拉长挛缩或短缩软组织的治疗方法
• 目的:降低肌张力,防止挛缩,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 牵伸方式: ①手法牵伸 ②机械装置被动牵伸 ③自我牵伸
注意事项
• 关节术后或炎症早期,以持续被动运动首选 • 在进行关节被动运动时,必须根据患者疼痛感觉来 控制用力的程度,应避免粗暴方法 • 关节挛缩或粘连较重时,一般需应用关节松动手法, 功能牵引法或加热牵引法
器械训练、水中运动等方法
遵循的原则:
①先解释方法,以求合作
②施力大小应随肌力渐增而相对减之,不宜过大 ③应同时观察有无代偿肌参与运动 ④每次运动完成后要休息片刻
护理要点
• 活动前后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 • 实施前宣教(重要性、治疗前心理准备) • 帮助患者作好治疗部位的准备 • 运动中出现疼痛时,酌情调整运动范围 • 熟悉每一种疗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节奏性与反应的速度
• 下肢:
训练正确的步态
• 先缓慢,后快速
• 先睁眼做,再闭眼做
平衡训练护理要点
①练习前要求患者学会放松,减少紧张恐惧心理 ②从最稳定的体位开始逐步进展到最不稳定的体位 ③从静态平衡进展到动态平衡 ④从睁眼活动到闭眼活动,保持头部位置稳定 ⑤由易到难,注意保护,并逐步减少保护
(五)易化技术(促进技术)
从床立式主动转向轮椅
体位转换训练护理要点
• 根据不同情况,转换方式得当 • 向患者分步解释动作顺序及要求
• 每次训练时仅给予最小辅助,并依次减少
辅助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