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1影响因素分析
1.1专业知识和技术因素
1.1.1护理技术实际操作水平差,儿科护理操作难度大,护士应具有过硬的头皮针穿刺技术。

否则有如下风险:①在输液时,静脉穿刺的一次成功率偏低,反复操作又会极大地增加患儿的痛苦,引起家属的不满、投诉。

②危重患儿抢救技术不熟练,如对小儿洗胃、吸痰等护理操作;危重患儿抢救时不能即时建立静脉通道,使药物不能即时输入,延误抢救,发生纠纷。

1.1.2专业知识水平不高,对儿科患者疾病的常规护理知识掌握得不够全面;患儿病情变化快,临床推断水平差,出现异常不能即时发现并报告医生,采取补救措施;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及项目缺失,护士责任心差,对护理记录不重视,书写不规范,涂改,对患儿病情变化没有记录,记录时间不准确;护士对患儿家属的知情告知在护理记录中缺失,护理记录与医疗记录不一致,护理记录中写的措施,护理工作中没做。

1.2病房治理因素
1.2.1病房设施治理因素:小儿好动好奇心强,如地面过滑致跌倒、床旁无护栏造成坠床、热水瓶放置不当致烫伤以及触电、误服药物等意外损害。

1.2.2病房环境安全治理因素:儿童年龄小,抵抗力差,容易发生院内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和肠道感染的流行季节,不同病种患儿多同住一房间;感染性与非感染性患儿没有严格分室收治;没有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导致发生交叉感染。

2.1增强护理质量治理,健全监督和质量操纵机制。

护士长不定时检查各班人员岗位职责履行情况、各项护理制度执行情况、护理技术操作
熟练水准、危重患者抢救护理措施落实情况、各项护理文书记录情况、医嘱执行情况,即时发现不安全隐患。

对存有的原因认真分析,科内
每月实行缺陷分析或安全隐患讨论,提出改进措施与建议。

对护士实
行安全教育,认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提升每位护理人员的差错防
范意识。

2.2提升专业技能,增强业务学习和操作技能培训,对护士根据年资
不同,采取分层培训,熟练掌握基础理论、专科理论、基础操作和专
科操作,还要掌握儿科常用药物的作用机制和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通过培训使护士理论知识得到全面的掌握,专科技术水平提升。

定期
对护士实行理论和技术考核,提升护士业务素养,防止差错。

增强护
士职业素养培养,提升责任心,并鼓舞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拓宽护士知识面。

2.3患儿用药安全治理。

儿童用药剂量小,品种多,对剂量要求非常
严格,配药的计量要精确。

组织业务学习,学习新药的性能、用法、
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和无菌操作原则,保证用药安全。

儿童年龄小,药物用量少,需严格操纵输液速度,能够使用输液泵、
注射泵。

提升护士的静脉穿刺技术水平,力争“一针见血”,输液时
尽量使用留置针,并对家属和患儿做好宣教。

多观察注射部位,看局
部有无渗漏、肿胀,如有渗漏、肿胀马上更换注射部位,并对渗漏部
位给予25%硫酸镁湿热敷,减轻局部肿胀,保证用药安全。

2.4做好病房治理。

合理安排病室,根据病种分室收治,感染性和非
感染性的要分开;病室清洁,空气新奇;减少陪护人,禁止患儿串房,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病室内空气每日消毒1次,每次至少30min;做好
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幸免交叉感染;增强病房设备治理,蓝光箱、防火栓、暖气、电插销等定期维修,发现问题即时解决;床档加固,以防
患儿坠床;对家属做好安全宣教。

3结论
护理安全直接影响护理质量的问题,是每一个护理人员关怀和认真对
待的问题。

儿科护理工作风险高,技术要求高,要求治理者严格治理,通过增强学习培训,提升专业理论水平和护理技术操作水平,增强护
士责任心,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查找护理存有的安全隐患,并认
真分析,排除安全隐患,确保护理安全,提升护理水平。

儿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