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银行IPO常见问题初探1

银行IPO常见问题初探1

银行IPO舆情问题初探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往往是企业融资乃至管理规范化的最佳选择,银行亦不例外。

然而IPO的整个过程是一个备受各方关注的过程,任何一个小的问题可能会带来舆情传播的波澜甚至会让银行IPO前景蒙上阴影,因而,对于要IPO的银行而言,审慎应对在上市前后各阶段上出现的各类问题与舆情是非常必要的。

2016年以来,随着IPO市场的回暖,银行(尤其是城商行与农商业)IPO似正迎来又一个春天,然而,必须看到在此期间拟上市或已上市的银行所出现的种种舆情问题对其产生的负面影响,正视之前的舆情问题,从而做好准备,将成为银行如何把握机遇顺利实现IPO的重要保障措施。

●银行IPO的背景与机会
包括城商行与农商行在内的银行业正面临着进一步的挑战,从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需求角度而言,银行业IPO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迫切。

截至目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低迷,国内经济下行期是否结束依然存有疑问,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去产能、去杠杆、去库存是实体经济面临的重大挑战,而实体企业经营的不景气,会导致银行信用风险上升,银行业不良资产连续数十月不断攀升;与此同时,受利率市场化改革深化,金融脱媒以及互联网金融等外部因素冲击,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受到挑战,由过去净利润增速的20%—30%的高速增长跌至个位数、甚至“零增长”的颓势。

当前经济背景下,提升银行资本充足率、提升银行经营管理水平、创新银行业经营与发展模式、提升经营与管理水平成为当前银行业应对挑战必须的选择。

尤其对于广大未上市的城商行与农商行而言,与上市银行相比,更是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而上市也成为部分符合或接近IPO条件的银行的迫切需求。

从供给角度而言,2016年以来,在打新新政的刺激下,IPO成为投资者追逐的热点,而IPO市场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春天。

2016年以来A股银行排队IPO名单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原本是江苏银行一枝独秀,现在却是百花齐放,杭州银行、上海银行、贵阳银行、常熟农商行、无锡农商行、江阴农商行等6家地方城商行及农商行也获得发审会通过并分批成功进入股票市场。

其中,无锡农商行、江阴农商行、常熟农商行在短短一周时间内密集通过发审会。

在上述的挑战与机遇面前,城商行如何把握IPO的机遇克服挑战将日益摆上议事日程。

结合贝叶思咨询之前对IPO企业常见问题的研究,分析近年来拟上市银行在舆情传播当中出现的重要问题,可以为未来准备上市的银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银行IPO常见舆情问题分析
综合分析近年来多家城商行IPO过程中所发生的舆情,主要包括:资产规模问题、资产质量问题、盈利能力问题、股权结构问题、股权争议问题、信息披露问题、风控问题等。

另外,报备资料不齐成为成都银行、哈尔滨银行被一度中止审核的原因。

如下表1所示。

这些问题在过去曾经困扰这些银行,而现在依然在发生类似舆情,对于未来IPO的银行而言,应该想办法规避。

其中,城商行经常遇到股东人数的问题,因为按照IPO的要求,企业股东人数不能超过200人,而大多数城商行全是采用了员工持股的方式,因而,股东人数而引发的舆情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之一。

其实,基于历史的原因,其实每家城商行在上市之前都会面临股东人数问题,而从舆情传播的角度而言,股东人数问题将变得不再新鲜,而与之相关的问题仍然会成为困扰,比如,银行如何去解决好股权结构问题,如果解决方案自身存在风险或者是引发批
量不满,则可能会引发舆情问题,对银行IPO计划形成冲击。

而针对于资产规模问题、资产质量问题、盈利能力问题,在解决股权结构的同时,银行需要认识到其同步性,优化股权结构与银行治理结构、提升银行资产质量与盈利能力是银行IPO的重要条件。

而信息披露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影响IPO的进程。

考虑到银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银行业发生风险的关注度高,极易于由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演化为声誉风险,从而最终影响到银行的IPO进程,因而进一步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将是银行IPO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考虑到银行各类风险事件的继发性,要求在IPO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各类风险的影响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给以应对。

比如,江苏银行信息披露不充分,对于泄露用户信息、银行监管处罚等问题隐而不报,最终的结果导致媒体在分析信息披露风险的同时又对银行的资产质量问题、盈利能力问题等提出了质疑,让风险从一点散发到多点,值得后来者关注。

表 1 银行IPO过程中常见的舆情问题
结合证监会的审核要求来分析,可以参考证监会专门针对中小银行IPO列出的11个主要问题,而其中也包括了部分上述的IPO舆情问题。

对于要IPO的中小银行而言,深入研究11个主要问题将对其IPO计划有重大裨益。

表2中国证监会审核中小银行IPO 重点关注的11个问题
银行IPO舆情预判
不良资产率仍将是未来城商行与农商行IPO舆情当中的重要字眼。

根据2016年已经上市以及排队中的城商行与农商行的情况来看,在此经济大背景下银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不良率的过快上涨。

而考虑到融资与解决不良资产率的关系,证监会有可能会适度放松对资产不良率的审核要求。

需做好信息披露,力戒虚假陈述,力戒信批违规。

据证监会通报显示,截至2016年9月8日,有32家企业的IPO申请处于终止审查状态,这些企业中,主要存在信息披露、资金往来、业绩变脸等问题。

在10月21日证监会通报的专项行动首批立案调查案件中,6家企业也都涉及到欺诈发行、招股说明书虚假披露、隐瞒财务信息等问题。

企业IPO造假问题备受市场诟病,招式也花样百出。

如在关联交易中常见的利用“阴阳合同”虚构收入、利用资产减值准备操纵利润、通过不良资产溢价转出、调节股权投资比例、虚增资产和漏列负债以及利用“关联交易非关联化”创造利润等,都是常用的造假手段。

持续盈利能力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银行IPO舆情关注的重要内容。

因而,拟IPO银行必须通过科学的发展走持续盈利的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相关的项目,融资需求会容易取得支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