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韵飘香(可用)
兔毫盏
提起兔毫盏,今天的一般人大多一头雾水。 然而,对于通晓中国茶文化以及陶瓷史的人来说, 此物可是如雷贯耳,兔毫盏其实是宋代常见的黑瓷 茶具。风格厚重粗朴。因产于古建州(今福建建瓯、 建阳、武夷山一带),故又称“建盏”
元明朝的散茶
我们今天的饮茶之道和唐宋茶道已经是截然不同的两种面貌 了,这一切都源于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一纸诏书。 朱元璋明初,茶饼制作工艺已经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茶饼上镏金镂银,更有雕龙画凤,称之为“龙凤团茶”,但 是整个制作过程耗时费工。
名优绿茶-碧螺春
产于江苏省吴县洞庭东、西山。
鲜叶幼嫩,制成干茶后 白毫越多,品质越佳。 成品外形紧密、条索纤细 鲜爽生津汤色
产于黄山北麓 产地低温多湿,土质肥活,云 雾笼罩 茶芽挺直,肥壮细嫩, 外形魁伟,色泽苍绿, 全身毫白, 具有清汤质绿、水色明、香气 浓、滋味醇、回味甜的优秀特 征 是尖茶中最好的一种。
普洱茶
普洱茶:用云南特定区域 的大叶种的鲜叶为原料, 经后发酵制成的散茶或者 紧压茶。 其外形条索粗壮肥大,色 泽乌润或褐红,俗称象猪 肝色。 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独特 的陈香味儿,有“美容 茶”、“减肥茶”之声誉。
名优绿茶-西湖龙井
产于杭州市西湖龙井村 每年春季分四次采摘鲜叶
清明前采头茶称为“明前茶” 其形似莲心,故称“莲心” 谷雨前采摘称“雨前茶”, 又称二春茶,其形似旗如枪,故称“旗枪”。 立夏采三春茶,形似雀舌,故称“雀舌”。 四春茶附带茶梗,故称“梗片”。
龙井茶具有四绝,一色绝、二香绝、三味绝、四形绝。即色 泽翠绿、香气浓郁、甘醇爽口、形如雀舌。龙井茶所含氨基 酸、儿茶素、维生素等成分,有生津止渴、提神益思、消食 化腻、消炎解毒之功效。
主要产区在福建建阳、福鼎、政和、松溪等县
白茶功效
最适合高血压和老年人的茶 防癌、抗癌 其性寒凉,退热祛暑 解毒、治牙痛
尤其是陈年的白毫 可用作患麻疹的幼儿的退烧药,其退烧效果比抗生素 更好。 白茶含有活性酶, 促进脂肪分解代谢,有效控制胰岛素分泌量,延缓萄葡粉 的肠吸收,分解体内血液多余的糖分,促进血糖平衡.
创制于1937年,是我国工夫红茶的后起之秀,以外形肥硕 紧实,金毫显露和香高味浓的品质独树一帜,而称着于世。
红茶---优雅的女人茶
英国贵族的优雅生活 养胃、润颜色
提神消疲
生津清热
消炎杀菌
强壮骨骼
下午茶的由来
下午茶起源于17世纪。 当时,英国上流社会的早餐都很丰盛,午餐较为简便,而社交晚餐则一 直到晚上八时左右才开始,人们便习惯在下午四时左右吃些点心、喝杯 茶。
3 .根据制造方法不同和品质上的差异,将茶叶分:绿茶、红 茶、乌龙茶(即青茶) 、白茶、黄茶和黑茶六大基本类。
绿茶
又称不发酵茶。 将新鲜采摘的茶叶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制成。 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 青绿茶 “清汤绿叶,滋味收敛性强” 绿茶是历史最早的茶类,距今三千多年,也是我国产量最大 的茶类,产区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等省。
汉代: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云南德昂族---“古老的茶农”
嗜饮浓茶,亦善于种茶, 几乎每家每户都栽种茶树 。 德昂族离不开茶,婚丧嫁娶、 探亲访友,都以茶作为礼品。
唐代的点茶
真正意义上的品茶饮茶,一直到唐朝时期才开始。
“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封氏闻见记》 陆羽,湖北人。一生嗜茶,精于茶 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 《茶经》闻名于世,尊为“茶圣。
以其芬芳郁馥、醇厚甜润而驰誉中外 曾于1915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金奖 该茶特点:色泽乌润,条索紧细 汤色红艳透明,叶底鲜红明亮 入牛奶仍不减茶香,向以高香闻名,其似果香,又似兰花香,素有“祁
门香”之称,终声誉日隆。
滇红功夫茶
送给英国女王的礼品茶
滇红工夫茶,属大叶种类型
主产云南的临沧、保山等地
内质与信阳毛尖并论
熟板栗香滋味鲜浓回甘
名优绿茶-竹叶青
产自四川峨眉山 巴蜀产茶于秦前而兴于汉后, 茶树长在海拔800-1200米终年云雾缭绕的山中,1964年陈 毅副总理品尝后逐以“竹叶青”命名 外形扁平、两头尖嫩绿鲜润 形似片片竹叶 内质清香馥郁 纯嫩鲜爽回甘 汤清叶绿。
色泽油亮,滋味醇厚甘鲜
乌龙茶的功效
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 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健美茶。
预防蛀牙、齿垢
防止衰老、美白
清新口气
乌龙茶
沸水冲泡
功夫茶具 高香茶 潮汕尤喜
白 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 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 因其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属于不发酵茶 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 主要品种有白牡丹、白毫银针
名优绿茶-黄山毛峰
曾名“黄山云雾茶” 产于安徽黄山及歙县地区
创制于清光绪年间 外形秀美,每片长约半寸 白毫多而显露,尖芽紧偎叶中 形似雀舌,色泽油润光亮
冲泡时雾气结顶,清香四溢 茶汤清澈明亮,香气持久似兰 “清秀脱俗,茶中仙子”
名优绿茶-六安瓜片
产自安徽六安、金寨县 六安、金寨县是50名将军的故乡
茶汤中也没有了调味的盐、姜末等。最大程度的保 持了茶叶的本色,也较符合茶道的基本精神,即 “清、雅、真、美
清代的新茶种
红茶、乌龙茶出现 传统茶文化开始转入民间,深入实际,走向世俗,并与人们 的日常生活、伦常利益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普遍的民族心理。 此外,清代后期茶叶生产有惊人发展,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 大幅度的提高,流通领域则更为繁荣,一时间茶庄、茶号纷 纷出现,茶叶更以贸易的方式迅速走向世界,茶叶进入商业 时代。
名优绿茶-莲峰翠芽
产自福建古田山、太姥山
其茶单芽芽头肥壮翠绿披毫 香气清高鲜嫩爽,滋味鲜醇 叶底匀齐嫩绿明亮 被吴裕泰经销后, 连续多年在国际、国内 的名优茶评比中获得金奖
名优绿茶-开化龙顶
产自浙江开化 中国名茶的新秀
与安徽、江西产茶区 毗邻处处有山,山山有茶 兰花遍地,构成茶树生长的优越环境 开化龙顶外形紧直苗绣白毫披露,色泽翠绿,香气鲜嫩清幽, 滋味醇鲜甘爽,叶底嫩匀成朵。
龙凤团茶
当时的茶叶,是一种用极嫩茶芽压制而成的小饼茶, 外面以印着龙凤花纹的细薄绵纸包装,再涂上一层 蜂腊。故又称为龙凤团茶。
因为这种茶汤,经过注水搅拌,面上会有一层极细腻的白色 泡沫(另一说是茶汤本身色白)。茶的好坏,第一标准就是 看白的程度:“青白最上,黄白最次”。为了能够更好的分 辨,黑瓷就成了当然选择。
半发酵茶 主产于东南沿海 以创始人清朝苏乌龙而得名
蜻蜓头、青蛙腿 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 既有红茶的浓鲜味 有绿茶的清芬香
“绿叶红镶边”、“春水秋香” 代表茶有文山包种茶、 安溪铁观音、冻顶乌龙茶 大红袍
安溪铁观音
属乌龙茶之极品
产于福建省安溪县
成品茶外形条索卷曲 肥壮圆结,沉重匀整
六安瓜片工艺独特,长期沿袭传统的手工生产,生产技术和品质风格带 有明显的地域性特色。 鲜叶必须长到“开面”才采摘 除去芽头和茶梗,只加工叶片。
外形单片顺直匀整,叶边背卷平展, 形似瓜子,色泽翠绿起霜油润。 香气高长,汤色翠绿,滋味鲜醇回甘
名优绿茶-都匀毛尖
产自贵州都匀
外形能与碧螺春媲美 绿润毫毛显露紧细卷曲
黄茶
人们从炒青绿茶中发现,由于 杀青揉捻后干燥不足或不及时, 叶色即变黄,于是产生了新的 品类——黄茶。
黄茶属发酵茶类,黄茶的制作 与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 多一道闷堆工序。 这个闷堆过程是黄茶制法的主 要特点,也是它同绿茶的基本 区别。
黑茶
是我国生产历史十分悠久的特有茶类。 在加工过程中,鲜叶经渥堆发酵变黑,故称黑茶 黑茶既可直接冲泡饮用,也可以压制成紧压茶 主要产于湖南、四川、云南和广西等省、自治区。 因以销往边疆地区为主,故以黑茶制成的紧压茶又称边销茶。
茶的起源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闻于鲁周公
-----陆羽的《茶经》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 茶解之”
“饮茶”是做药用的。方法也只是简单 熬熬茶汤,治疗疾病而已。
茶在中国的发展
鲁周公我国最古老的一本辞书《尔雅》,该书最早收录了古代的茶字: “槚,苦荼”。是借用槚(音jia)这个字来命名被巴蜀地区百姓称为 “苦荼”的茶。相传辅佐过两代周王的贤相周公(名旦,封鲁)曾参与 《尔雅》最早的编撰。
茶叶的发展外传
西汉时传到国外:汉武帝时曾派使者出使印度支那半岛,所 带的物品中除黄金、锦帛外,还有茶叶。 南北朝:中国茶叶随出口的丝绸、瓷器传到了土耳其。 唐代:日本最澄禅师回国,将中国的茶籽带回日本。
十七世纪中叶,当欧洲人第一次得到中国茶叶时,误认为与咖 啡一样有毒。瑞典君王古斯塔夫与孪生子的故事 英国人的下午茶:上流社会的风尚 东印度公司 波士顿倾茶事件
有一位很懂得享受生活的女伯爵 名叫安娜玛丽亚,每天下午她都 会差遣女仆为她准备一壶红茶和 点心,她觉得这种感觉真好,便 邀请友人共享。很快,下午茶便 在英国上流社会流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