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发展概况总结-行业技术、经营模式、上下游关系

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发展概况总结-行业技术、经营模式、上下游关系

中国建筑陶瓷行业发展概况总结-行业技术、经营模式、上下游关系(五)行业的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建筑陶瓷行业整体技术水平取得了明显进步,尤其是近年来在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影响下,高品质建筑陶瓷的技术发展成果非常丰富。

行业近年来技术水平得到的较大提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新材料和新工艺广泛应用开发、应用新的坯料、釉料等材料的能力和研发新的生产工艺的能力决定了高品质建筑陶瓷生产企业新产品开发能力,是衡量建筑陶瓷企业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随着熔块、有机硅憎水剂等新型胚体辅料、釉料辅料的成功开发,许多新的坯料、釉料配方成为可能,大大促进了国内高品质建筑陶瓷企业推出新产品的频率。

近年来喷墨打印、大规格成型等工艺随着相关设备的逐渐推广而得到了广泛应用,高品质建筑陶瓷的生产企业不但较快掌握了这些新工艺并运用到生产当中,还将其与传统的甩釉工艺、丝网印刷、辊筒印刷工艺结合起来,推出了设计新颖、装饰效果丰富的新款式建筑陶瓷产品。

在开发、应用新工艺的同时,国内高品质建筑陶瓷企业的生产设备自动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也不断提升,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降低了管理难度和劳动力成本。

目前,已经出现结合数码喷釉设备和数码喷粉(干粒)设备的趋势,全数码施釉线正在变成现实,不仅将大大节约生产成本,还能够大幅度减少了占地面积。

2、薄型化产品取得了较大发展2009 年,首个薄型化建筑陶瓷产品的国家标准《陶瓷板》(GB/T 23266-2009)发布实施,标志着中国薄型化建筑陶瓷产品开始拥有了成熟的制造、检验标准。

同年,1-1-130《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 172-2009)发布实施,为薄型化建筑陶瓷产品进入到新的应用领域铺平了道路。

2013年,《薄型陶瓷砖》(JC/T 2195-2013)发布实施,更多企业开始研究薄型化产品的生产、应用技术,加快了薄型化产品的推广。

在各企业的推动下,陶瓷薄板、陶瓷薄砖等薄型化产品已经成功进入到一系列工程项目当中,而且突破了建筑陶瓷的传统应用领域,进入到了幕墙工程、户外/室内创意立面装饰等新的应用领域中。

总体来看,中国薄型化建筑陶瓷产品的生产、应用技术已取得了较大发展,3、节能环保的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随着国内建筑陶瓷行业向着节能生产、清洁生产方式转变,高品质建筑陶瓷的生产企业开始使用更先进的技术、设备,进行节能减排改造,以帮助企业在行业整体转型升级中占得先机。

在原辅料和能源环节,代表性的改造包括节能型球磨机的应用、采用洁净液体和气体燃料作为能源、窑车窑具轻型化等。

在生产过程中,节能减排的技术改造涵盖压机伺服驱动改造、干燥炉多层化改造、窑炉程序智能化改造、余热利用改造等。

通过这些技术,高品质建筑陶瓷企业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和排放,向更高的节能、清洁生产目标迈进。

(六)行业的经营模式及特征1、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国内建筑陶瓷需求向着高端化、品牌化、创意化和个性化发展,推动着高品质建筑陶瓷生产企业不断在研发、生产、品牌、销售和服务上提高实力,从而形成了诸多特征性的经营模式,具体包括:(1)研发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是发展基础研发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决定了高品质建筑陶瓷生产企业开发、生产新产品的能力和适应绿色经济发展要求的能力,直接决定了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消费市场近年来变化较快,不能在研发上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建筑陶瓷企业的利润空间受到了较大压缩,发展举步维艰。

随着国内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推进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加速,建筑陶瓷企业必须不断推进节能环保工作,才能符合国家和地方环保政策的要求。

目前,已有一些高品质建筑陶瓷企业拥有了优秀的研发水平和生产技术水平,在竞争中占据了有利位置。

(2)普遍注重品牌价值和品牌战略品牌既是产品质量、可信度的代表,也凝聚着文化内涵、产品档次和知名度,高品质建筑陶瓷面向中高端市场,企业是否拥有独特、优质品牌对于这一市场而言十分重要,高品质建筑陶瓷生产企业普遍注重品牌价值和品牌战略。

为了提升品牌内涵,一些高品质建筑陶瓷企业在户外媒体、电视媒体、互联网媒体上积极布局的同时,也开展文化营销、娱乐营销、高端展会营销和体育营销,实行立体式、科学化的品牌战略。

为了更好地完善业务布局、突出产品特色、扩宽销售渠道,高品质建筑陶瓷企业往往还实行多品牌战略。

(3)多种销售渠道共存且不断演进建筑陶瓷产品应用范围广泛、客户类别众多,为了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升企业市场份额,领先企业普遍形成了多种模式并存、较为全面、适合行业特性的营销网络。

面向普通消费者,领先建筑陶瓷企业在全国重要的大型建材市场、建材超市进行了布局,存在着直销模式和经销商模式两种销售模式。

而在向大中型工程项目供货时,领先建筑陶瓷企业往往会直接与工程客户签订协议进行销售并选择委托有较强施工能力和配送能力的经销商进行销售和服务。

在出口业务上,则存在着委托出口贸易公司进行对外销售和面向重点开拓市场直接对外出口销售等模式。

目前,国内人群的消费习惯随着互联网渗透率持续提升、新兴商业模式不断演进而发生了深刻变化。

高品质建筑陶瓷生产企业为了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潮流,正在开展建筑陶瓷电子商务、提升销售终端服务能力、线上宣传与线下渠道结合等模式创新,行业的销售渠道正处在不断演进当中。

2、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和季节性(1)周期性建筑陶瓷是中国公共建筑装修装饰和住宅装修装饰普遍使用的建筑装饰材料之一,其发展状况与中国建筑装修装饰行业的运行紧密相关。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各类建筑施工竣工面积的相对增速将有所下降,但整体仍将受新型城镇化的推动在高基数上保持增长。

同时,居民消费需求持续升级,存量住宅、公共建筑装修装饰需求的持续释放,也将推动中国建筑装修装饰行业继续发展,进而带动高品质建筑陶瓷的市场规模保持增长。

行业不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征。

(2)区域性各地高品质建筑陶瓷的需求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房地产市场活跃程度等因素高度相关,不同区域的总体市场规模和行业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区域性特征。

同时,高品质建筑陶瓷企业的布局也与发展历史有关。

目前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的高品质建筑陶瓷企业较多,品牌知名高、技术实力雄厚、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和海外。

(3)季节性农历新年前后的1、2月是建筑装修装饰的淡季,对建筑陶瓷产品的需求量较少。

同时,建筑陶瓷企业每年也需要进行一次全面停窑,以进行设备的整体检修。

因此,建筑陶瓷行业普遍在农历新年前后停产一个月左右,1、2月份的销售量较低。

在其他月份,凭借发达的销售渠道,高品质建筑陶瓷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较为稳定,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七)行业与上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建筑陶瓷行业的上游行业包括矿物原料、釉原料的原材料开采及加工业、各类辅料的生产制造和陶瓷加工设备,下游行业为建筑装修装饰。

1、上游行业的发展现状(1)原材料开采及加工业建筑陶瓷所使用的各类粘土、砂石等胚料原料和釉料中的较多无机盐,属于非金属矿物材料。

中国幅员辽阔,地质结构多样,建筑陶瓷所使用的各类非金属矿物材料蕴藏丰富。

2010-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非金属矿采选业主营业务收入从3,005.11亿元增长到5,414.60亿元,复合增长率为12.50%,在各年均保持增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中国非金属矿物整体供应充足,在满足国内市场需要的同时,也向国际市场出口。

2010-2015年,中国粘土及其他耐火矿物出口量在600-700万吨之间波动,出口单价除在2011年上升幅度较大为,其余各年在200美元左右浮动。

整体来看,建筑陶瓷的各类非金属原料的市场价格较为稳定。

非金属矿物原料开采行业存在为数众多的竞争者。

以陶瓷坯料所使用的粘土等原材料为例,根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的数据,2015年中国从事粘土及其他土砂石开采的企业当中,仅规模以上的企业就有1,051家。

由于中国粘土、沙料、长石等资源的优质产地众多,而下游陶瓷企业对原料的供货周期等有较高要求,中国陶瓷原料形成了产销分离的供应体系,市场上有大量的中小陶瓷原料生产商和销售商。

(2)陶瓷釉料、辅料和助剂的制造涂料、油墨、颜料等陶瓷辅料和助剂以及部分陶瓷釉料属于化学制品。

近年来,中国相关产业保持稳定发展,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根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数据,2012-2015 年中国规模以上涂料、油墨、颜料及类似产品制造工业销售产值从4,915.77亿元增长到6,606.01亿元,规模以上企业个数从3,072个增长到3,359个。

由于釉料配方对建筑陶瓷产品的外观、品质有着重要影响,中国的陶瓷釉料、辅料和助剂供应形成了专业化程度高、层级复杂、区隔明显的供应体系。

一方面,一些领先企业凭借先进的研发能力和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在建筑陶瓷产业链当中获得了显著影响力,其陶瓷釉料、辅料和助剂产品及形成的配方被众多建筑陶瓷企业使用。

另一方面,一些规模较小、但产品质量方面稳定的供应商,能够凭借在专用性较强的釉料配方上的供应能力和与特定建筑陶瓷企业紧密协作的能力,获得稳定的发展空间。

(3)陶瓷设备陶瓷生产设备主要包括窑炉、压机、抛光线、排放治理系统等。

近年来,国内陶瓷生产设备产业抓住了国内建筑陶瓷市场持续升级的机遇,在技术水平上提高较大,使中国建筑陶瓷的高端设备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局面,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

根据《中国工业统计年鉴》数据,2012-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玻璃、陶瓷和搪瓷制品生产专用设备制造工业销售产值从173.55亿元增长到253.07亿元,规模以上企业数量从99个增长到113 个。

国内目前已形成多个较大规模、技术先进的陶瓷设备厂商,例如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广东中窑窑业股份有限公司、佛山市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等,其在多种设备上达到或接近了国际领先厂商的技术水平。

2、上游行业对本行业的影响由于矿物原料、釉原料等原材料供应充足,开采、加工企业较多,行业竞争充分,基本上采取市场化定价机制。

但由于不同地域出产的原材料特性有所不同,为保证高品质建筑陶瓷产品质量和原材料供应稳定,建筑陶瓷企业通常会储备一定数量的原材料以保证市场供应。

综合来看,原材料开采及加工业对本行业的影响不大。

近年来,国内建陶机械、设备、釉料等上游产业抓住了历史机遇,取得了较大的成就,使中国建筑陶瓷的高端原料、高端设备摆脱了受制于人的局面,有利于建筑陶瓷行业快速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