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四大特点

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四大特点

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四大特点
现代旅游是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伴生物。

1980年,107个国家和地区共同签署的《马尼拉旅游宣言》指出:“旅游已成为人类的基本需要之一,是人们的一种积极休息,能够强烈而深刻地表达人的本性。

”旅游正是由于这种积极意义,以及它的“无烟性”、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容量大、创汇能力强等特点,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中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之一。

旅游活动发展成为旅游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的。

19世纪中叶,旅行社相继在英国、美国和欧洲兴起,将旅游活动中的需求与供给推上了完全商品交换的新阶段,即旅游经济的产生。

以后处于缓慢的发展过程中。

直到20世纪60年代后,旅游经济才进入了高速增长时期,新世纪更为旅游经济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天空,现代旅游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了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一、旅游经济活动的普及性,亦称大众性
旅游活动的初始阶段只是王公贵族、达官富贾消闲寻乐的行为,后来又有一些文人骚客出于某种目的也加入到外出旅游的行列,但这些都表现为极少数人的个人行为。

现代旅游经济最明显的特点是参加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越来越普及,全世界每年出境旅游的人数,2002年已近7.95亿人次。

旅游已不再是少数富人权贵们的专利,而成为普通大众人人都可享有的权利。

在我国,2002年国内旅游的人数高达8.7782亿人次,参加者多是普通劳动群众。

现在,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一种较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它是人们追求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的内容之一。

人们通过旅游满足了求新、求异、求奇、求知等多种心理需求,实现了自主、自乐、自娱、自教为基本内涵的体验,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完美。

现代旅游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还因为它是实现人们社会交往的一种独特方式。

通过旅游,人们可以在有限的时空中不受特定的政治信仰、宗教派别、社团宗旨的制约,接触不同种族、国家、阶层的人们,在自主、自由和轻松的氛围中,沟通思想、交换认识,享受社交的乐趣。

由于各个旅游目的地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特定的人文历史环境,形成了互不相同的文化内涵,正是这些特定的文化内涵,成为人们前往该地旅游的吸引力。

游人通过与异地人们的接触和观赏,饱览了异地的山水风光,了解了异地的风俗礼仪,接受了异地文化的感染,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启迪和受到教育,其乐无穷。

所以,旅游的发展和参与程度的广泛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二、旅游经济活动的全球性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交通运输和通讯条件大为改观,空间距离缩短,旅游突破了地域和疆域的界限,全球性的旅游经济活动蓬勃开展。

冷战的结束,国际政治形势趋于缓和,更加促进了跨国、跨洲旅游活动的开展。

全世界每年数以亿计出境的游客足迹遍布了地球七大洲四大洋的山山水水。

全球性旅游活动的发展又促使了国际投资中相当比例的投入到旅游服务业。

以我国为例,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统计,截止至1998年,已有18个著名的跨国饭店集团涉足我国92家旅游饭店(Hotel)。

从70年代末到1996年底,外资投资到我国旅游业资金已超过200亿美元,其中旅游饭店150亿美元,度假区20亿美元,旅游景观10亿美元,度假别墅和公寓20亿美元。

旅游经济活动已成为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资源正在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为全人类服务。

三、旅游经济的产业化和运行的规范化
(1)旅游经济产业化的标志有二:一是旅游消费需求的集中化;二是旅游产品供给的专业化。

工业化进程不仅使社会物质生产极大的丰富,而且还使社会需求在结构上发生了深刻变化,促使国民经济体系中的产业结构不断地进行调整,一些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兴产业应运而生。

旅游产业即是为适应人们的需求重心由过去保障生存的低层次物质需要,逐步转向注重个性发展和精神享受的高层次需要变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人们积极参与旅游不仅达到了愉悦身心,增进健康,陶冶情操,扩大交流之目的,而且也为社会提供了广泛和集中的市场需求,为旅游经济产业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了适应旅游需求日益增大的需要,旅游产品的生产经营部门在效率和利润的驱动下,必然要使自己的生产经营迅速集中,并从其它行业中分离出来,专门从事旅游产品的生产供给,成为向游客提供食、宿、行、游、娱、购综合性一条龙服务的新兴产业。

这一产业的龙头当属旅行社,现代旅游经济在20世纪能有如此大规模的发展,是和20世纪初英国的托马斯·库克旅游公司、美国的运通旅游公司和比利时的铁路卧车公司兴起并发展成为世界旅游业务代理的三大公司,以及为数众多的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国涌现分不开的。

旅游产业的兴起与发展把世界旅游经济推上了新的阶段。

(2)现代旅游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套规范运作模式,无论
是国际旅游还是国内旅游,多是由旅行社作为主要组织者,将分散的游客组织起来,依托各类旅游企业和景区,按照预定旅游路线、活动内容和时间,通过提供综合性的一条龙服务,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

对于旅游服务,通过经验积累和各国相互学习、借鉴,将游客经常的、重复的、必需的服务需要分别制定成标准,使旅游企业的行为规范有序。

这种统一或近似的规范性不仅大大方便了游客的出游,而且又进一步推动了旅游经济活动的全球化进程。

四、旅游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旅游经济的持续性发展首先表现在其增长速度上,二战以后表现得尤为突出。

从1951年到1996年的46年里,世界旅游的增长速度一直保持远远高于世界GDP增幅的发展态势,全世界参加旅游的人次平均每年增长7.1%,旅游消费额平均每年递增12.23%。

旅游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使其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显著提高,从而引起各国政府和经济部门的关注。

随着人类对自然界发展规律的认识逐步深化和旅游经济活动范围的扩大,人们对旅游活动与自然界生态环境之间的依存关系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旅游活动的开展是以生态环境为依托的,优良的自然环境,才能增强旅游景点的吸引力;旅游经济的发展必须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严格保护和改善,无计划、无控制地对旅游资源过度开发,将会使旅游经济的发展受到影响和扼制;生态环境遭到污染和破坏,进而会使人类的生活质量受到损害。

为此,现在世界各国在发展旅游经济的过程中,都把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和对旅游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

(作者单位:洛阳大学)。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