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功能材料课程论文

功能材料课程论文

仿生材料的最新动态摘要:材料科学和生物技术的交叉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其中的三大研究分枝天然生物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仿生材料倍受人们注目。

而仿生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它融合了生命科学、信息科学、脑与认知科学、工程技术、数学与力学以及系统科学等七大学科,是探讨生物体材料结构与形成过程,并借鉴生物材料的结构及其特殊构效关系来启迪人工材料的设计与制作的新兴综合型学科。

本文综述了仿生材料学的概念及研究意义,以及仿生材料学的研究热点、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仿生学;仿生材料;发展趋势;生物结构;结构功能The latest developments of biomimetic materialsBiomimetic materials is based on the biological properties of a kind of new materials, according to biological in the 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sound and light electromagnetic physics or anticorrosive antifouling and research materials, the main useof military, aerospace, life, at present the development of biomimetic materials is still in primary stage, all aspects of the use and need to put with the study of the multi.引言仿生学是人们研究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工作原理,并根据这些原理发明出新的设备和工具,创造出适用于生产、学习、生活的先进技术而发展的一门学科。

仿生学的典范成就并非仅仅来自对自然的模仿,而是努力探索自然系统背后的原理与机制,然后对其加以具体应用的结果。

最简单且著名的仿生成果是在超音速飞机的机翼上安装“翅痣”,这是从蜻蜓那里借鉴来的,因此,飞机克服了音障,从而制造出了两倍乃至三倍音速的超音速飞机。

仿生学的研究运用有众多的领域,如生化仿生、医学仿生、电磁仿生、军事仿生、工程仿生等。

仿生学也包括仿人,如电脑、机器人的发明等。

课文中讲的生物多跟动物有关,其实,人类也在向植物学习,如传说鲁班从一种边缘有小齿的叶子上受到启发,发明了锯子等。

生物经过长时间的动力学自组装过程,各个组分之间按照最佳的结构和组合方式组装,最终形成特有的复合结构,来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要求。

某种意义上来说自组装产物的缺陷程度最低,结构和功能达到了理想状态[1]。

科学家已经从纳米层面系统的分析与研究生物体外形、结构、力学功能,可以作为工程设计的依据,为仿生设计出高性能材料提供理论支撑。

自从20世纪末开始,国内外投入很大的人力物力从事仿生工作,并且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如仿生自然叶片蒸腾作用的热效应[2]、仿生离子通道[3]、仿生分子及细胞传感器[4]、仿生耦合聚晶金刚石钻头[5]、仿生动物消化系统的反应器[6]等。

如今,已经有许多仿生结构材料应用于医学修复、传感器及量子器件等多个领域。

仿生材料学以阐明生物体材料结构与形成过程为目标,用生物材料的观点来思考人工材料,从生物功能的角度来考虑材料的设计与制作[7 ]。

仿生材料学是仿生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指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材料的结构特点、构效关系,进而研发出类似或优于原生物材料的一门新兴科学,是化学、材料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学科的交叉。

生物材料/料是一个跨学科研究的领域,从力学的角度来说,是要搞明白生物材料的力学特性和其他物理特性是如何由生物体内的结构和组织控制的,以及自然材料(如骨骼、木材等)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仿生材料的研究期望通过结构仿生和功能仿生及其理论计算与模拟,获得高效、低能耗、环境和谐与快速智能应变的新材料及其新性质,制备类似于生物的结构或者形态,得到具有特殊性能的人造材料,如人工类珐琅质、高强韧陶瓷、仿生人工骨材料、仿蜘蛛人造纤维;仿造自然界动物和植物的特异功能和智能响应,发展具有与生物相似或者超越生物现有功能的人工材料,如仿荷叶自清洁材料、仿鲨鱼的自润滑材料、在基因改造的细胞中高效合成手性分子和大分子等[ 8 ]。

自然材料的诸多优越特性吸引着广大科学研究人员,使他们从更微观的层次师法自然,利用从生物体那里获得的启示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服务,同时设法揭开自然界有机体性能形成的秘密。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仿生材料学的几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进展情况,并探讨了仿生材料学的发展趋势。

为仿生材料学的研发提供一点启示。

1.研究现状国际上对天然生物材料及仿生材料研究的重视始于20世纪80年代。

目前,国际上一流大学都已把生物材料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中国生物与仿生材料研究者在这一领域已取得国际瞩目的研究成果。

自1988年中国生物无机化学家王夔院士和材料学家李恒德院士将生物矿化的概念介绍到国内后,中国的生物矿化研究开始逐渐形成规模。

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在学习矿化材料合成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并实施新的材料制备策略。

而深入进行这些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表征天然生物矿物的分级结构及探索生物矿化的基本机理2.仿生材料用化学方法模拟自然界中生物体功能的一门学科。

如模拟酶反应、模拟生物膜的功能等。

仿生光化学—光能的仿生利用和仿生发光、仿生农药—绿色农药、仿生材料、仿生传感器等。

其中仿生农药、仿生材料和仿生传感器和我们生活联系密切。

仿生农药—绿色农药:许多天然植物如苦楝、臭椿等在长期的进化中形成了完善的自我保护机制,产生能够杀灭病虫害而不危害人畜和有益生物、环境、生态的化学物质。

有些植物还能够通过叶、皮、根等分泌释放某些化学物质,会对周围其他植物的生长产生抑制促进作用,譬如洋槐树皮挥发一种物质能杀死根株周围的杂草,使其附近寸草不生。

将植物中的这些成分进行提取分离,进而通过人工合成制成仿生农药,就是名副其实的绿色农药。

利用昆虫的性外激素合成的性引诱剂是仿生农药的另一个方面。

利用昆虫的觅偶、标迹、聚集等活动的信息传递是通过分泌、释放微量化学物质即“化学信使”来实现的,这种“化学信使”就是昆虫的性外激素。

近年来,我国合成了大量昆虫性外激素,利用昆虫性引诱剂来诱杀害虫和进行虫情测报,使害虫自投罗网。

科学家还发展了许多控制昆虫生长发育的药剂,即昆虫生长调节剂,比如利用蜕皮素或类似物使昆虫过早或过迟蜕皮而死亡,或利用保幼素使幼虫不能发育成为成虫。

这也是灭杀害虫的一个手段。

著名的生物矿化和仿生纳米材料学家, 英国Bristol 大学S。

Mann 教授在2002 年美国Gordon 会议上有一个题为“基质诱导成核: 一个矿化过程的介观现象?”的精彩报告。

报告指出, 生物矿物通常在有机的模板如大分子框架、脂膜或细胞壁表面合成。

因此, 第一需要理解生物源的矿物生长和形态发生,例如, 磷酸钙、碳酸钙和氧化硅如何在有机分子和有机表面存在时发生沉积过程。

第二, 利用生物结构和系统, 在实验室内模拟矿化过程, 从而在有机组分如病毒和细胞内合成无机材料, 这将是仿生材料合成最主要的推动力。

第三, 生物矿物的力学性质的研究, 为具有高的断裂韧性和强度的人工骨等人工合成材料的制备提供方法。

3.仿生材料设计陶瓷材料的脆性和增韧[9]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陶瓷材料得到广泛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

现在人们提出长纤维或晶须增韧补强、颗粒弥散强化、相变增韧等多项强韧化措施,也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是这些措施很有限,没有从本质上解决陶瓷材料的脆性问题。

贝壳珍珠层通过简单组成和复杂结构的精妙组合获得了优良的综合性能在珍珠层中,报石含量为99 ,以蛋白质为主的有机质不到1%。

正是这些有机质将不同尺寸的报石晶片按特殊的层状结构构成了这种复合材料,其断裂韧性比纯报石高出3000倍以上。

由此得到启发,可以用简单的成分进行复杂的结构组合,改变以前复杂成分简单结构的设计思想,这样更可以提高材料的性能。

陶瓷材料的这种仿生结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能改善陶瓷材料的脆性本质,为陶瓷材料的强韧化提供了一条崭新的研究和设计思路。

设计时可以考虑:①简单组成,复杂结构;②引人弱界面层,使裂纹在弱界面层中消耗大量的断裂能;③采用非均质设计,精细结构。

黄勇等用基体陶瓷层(如四氮化三硅)模拟报石晶片,弱界面层(氮化硼)模拟有机质层制备的纤维独石结构陶瓷的断裂韧性高达24 MPa耐断裂功高达4000 J/m2以上。

根据对珍珠层进一步的研究,我国学者还设计了从芳纶纤维增强环氧树脂叠层仿珍珠层复合材料。

材料弯曲实验表明,这种仿珍珠层结构的断裂功比对应的陶瓷提高了两个数量级采用生物矿化的原理制造陶瓷薄膜涂层可以有效地克服传统薄膜制造技术的弱点,生物陶瓷材料均是在常温常压下形成,且对晶体结构粒径、形态及晶体学定向进行严格的控制。

目前这种仿生陶瓷薄膜涂层制造技术[10]已成为仿生材料工程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另外有机大分子调制技术的出现,为生物陶瓷的制备和性能优化提供了极好的途径,同时为解决陶瓷脆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并可能导致材料设计和制备领域的一次革命。

4.仿生制备仿生制备是近年来新的研究课题。

最早的尝试是材料的成分仿生。

天然硬组织很少由纯的无机矿物构建, 几乎所有优异的生物矿化材料都采取了有机分子调控无机相生长的策略。

因此, 生物材料专家开始考虑如何将性能完全不同的有机相与无机相结合起来, 制备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甚至具有天然材料分级结构。

仿生制备不仅仅是一个材料学问题,它的发展最终成为一个涉及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疾病医学和组织工程材料学、化学、生物力学的新的交叉学科。

有两篇文献讨论了[11]骨的细胞、分子生物学和组织工程构建问题, 以及如何进行骨骼疾病的治疗。

来自材料科学、生命科学, 以及医学、化学、物理和其他工程学科的专家共同合作、协同攻关的现象已经越来越普遍。

5应用5.1医学中的价值在现代医学中,很多人造骨的出现,解决了医学上的困惑,卵是鸟类和爬虫类生育在体外的动物的最大细胞。

它的壳,是石灰质构成的,内部有卵白和卵黄。

美国学者Finks 对此发表了非常有趣的假说,认为卵的结构无论从力学或者工学的观点来思考,都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人类现在的包装技术与之相比相形见绌。

卵壳的形成过程与牙齿和骨头的发育过程相同,被称之为钙化过程,与无机和有机的界面化学相关,据有关报道,人们正在研究一种人造骨。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通过对有机和无机复合材料形成技术的研究,不仅在包装技术方面人们会学习和采用生物卵壳的形成方式,同时在医学科学中也会开创新的领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