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体格生长指标的测量流程
儿科付惠玲
、测量内容:体重测量、身长(高)测量、顶臀长测量、坐高测量、上下部量、头围
测量、胸围测量、腹围测量、腹部皮下脂肪测量、上臂围测量。
、操作前准备:
主操手:1、与患儿及家长沟通,解释体格生长测量的目的,争取其同意与配合。
2、操作者六部洗手法或消毒洗手液清洁手,注意手的温度,协助患儿采取舒适体位。
副操手:1、物品准备一一体重秤、身长测量器、身高计、软尺、垫布、皮褶厚度计;
2、检查测量工具是否归零、准确。
、操作:
(一)、体重测量:
1、室温:22~24 C。
2、应在晨起空腹时,测量前排空大小便,婴儿距上次吃奶后2-3小时测量;
3、应尽可能脱去孩子衣裤及鞋子,或扣除衣物的重量。
4、使用秤前校正零点;3岁以下一手托住头部,一手托住臀部,放于体重
秤上进行;3岁以上让儿童站立在踏板中央,双手自然下垂。
5、以kg为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计算方法:
出生时:男3.33± 0.39kg 女3.24± 0.39kg
v 6个月:出生时体重+月龄x 0.7kg
7〜12 月:6+月数x 0.25kg
1 岁:10kg
2〜12岁:年龄X2 +8kg
(二)、身长(高)测量:
1)取仰卧位,测量者站于小儿右侧
2)头顶接触顶板,两耳在同一水平
3)躯干伸直,腘窝接触量床
4)左手握住孩子两膝
5)右手推足板面,使之接触双脚根部,足板面与量床底板呈直角, 两侧的
读数一致
6)读数精确到0.1厘米(副操手:负责固定好小儿头部正位)
r
2、》3岁立位测量
1) 取立正姿势
2) 两眼直视前方,胸部挺起,两臂自然下垂,枕、肩、臀、腘窝、 脚跟同
时接触量板
3) 足跟靠拢,足尖分开 60度 4) 头顶部用三角尺测量
5) 读数精确到0.1厘米 计算方法:
出生时:50cm
v 6个月:50 +月龄x 2.5cm 7〜12 月:65+ (月龄-6)x 1.5cm 1 岁: 75cm 2 岁:
87cm
2〜12岁:年龄(岁)x 7+75cm
(三)、顶臀长测量:
1) 小儿仰卧位
2) 助手固定小儿头部及身体,使其头测量板顶端
3) 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提起小儿小腿使其膝关节屈曲, 大腿与底板
1
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
垂直,骶骨紧贴底板
4)右手移动足板,使其紧贴小儿臀部
5)精确到0.1cm
1)小儿取坐位
2)大腿伸直并拢,与躯干呈直角
3)坐直,双眼平视前方,臀部紧靠立柱,双肩自然下垂,双足平放地
上
4)移动头顶板与头顶接触
5)精确到0.1cm
(四)、上、下部量:<3岁仰卧位测量;》3岁立位测量用软尺或硬尺测量自耻骨联合上缘至足
底的垂直距离一一下部量身长减去下部量上部量
(五八头围测量:
1、小儿取立位或坐位
2、操作者位于小儿右侧
3、左手将软尺始端(0点)固定在小儿右侧眉弓上缘,右手将软尺
紧贴头皮,绕过枕骨粗隆回至0点,读数精确到0.1cm
计算方法:
出生平均34cm;
1岁时46cm;
2岁时48cm ;
5 岁50cm;
15岁时接近成人54~58cm。
(六)、胸围测量:
1、3岁以下卧位或立位,3岁以上立位。
2、测量者位于小儿前方或右侧,
3、测量时小儿两手自然下垂,用左手固定软尺0点在乳头下缘(已
发育女孩固定胸骨中线第4肋间),右手将软尺紧贴胸部,绕背部沿两肩
胛骨下缘回至0点
4、取呼气和吸气时的平均数,精确到0.1 cm。
计算标准:
年龄实际胸围(cm)与头围比较(cm)
出生时32<1〜2
1岁46约相等
>1岁头围+ (年龄-1)> (年龄-1)
腹围测量:
1、小儿取卧位
2、将软尺0点固定在剑突与脐连线的中点,经冋水平位绕背一周
后回到0点
3、儿童可平脐经同水平位绕背一周后回到0点进行读数,精确至
0.1cm
(八八上臂围测量:
1、取立位、坐位或仰卧位,双手自然下垂或平放
2、侧左上臂中点(肩峰至鹰嘴中点)周径(精确到0.1 cm)。
1-5岁小儿计算方法:
> 13.5cm 营养良好
12.5—13.5cm 营养中等
< 12.5cm 营养不良
(九)、腹部皮下脂肪测量:
1取锁骨中线平脐处,皮褶方向与躯干长轴平行
2、测量者在测量部位用左手拇指及食指将该处皮肤及皮下脂肪捏起(捏
时两手指应相距3cm)
3、右手拿量具(皮褶厚度计)将钳板插入捏起的皮褶两边至底部钳住
4、精确到0.5mm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
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