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方法
一
应用到生活 、 中解决问题 。 生产
、
一
探究 任务 , 获得成功 的体 验 , 从而激起更 强 在串联 、 并联 电路 中 , 电压 、 电流 、 电阻 的规 起到启迪 思维 的作用 ,反而会 扼杀学生创 烈的探究兴趣 。 律有什不 同?在 实验过 程中应分 别注意什 新的积极性 。
例如 , 在学 习“ 密度 ” 知识 时 , 以提 出 深度 ,要 能够成为学生 思维 的引发剂 和促 可
创设 物理情景 , 出研究课题 , 后让学生 这样一个 问题 : 一只量筒 和适 量 的水 , 进剂 。教 师要时刻 注意以充分 发挥学生 的 提 然 用 如 设想 实验方案 ,并通过学 生亲 身做 实验验 何估测一块橡 皮泥的密度 ? 测定 固体 密度 的 主观能动性 为 出发点 ,创造一 切条件让学
2 助实 验 , 现问题 , . 借 发 引发 探究 。 知 么事项等等 。这样做 的 目的一方 面激发学
探究式教 学体现 了以人为本 的教育思
另一方 面 , 想 ,突 出了学 生的主体 地位 ,面向全体学 识 源于 实践 , 观察实 验是 物理课 程及 教学 生进行科学探究 的动机 和兴 趣 , 把 让 的显著特 点 , 理实 验作 为一 种特 殊的实 促使学生进行 实验反思 ,提 高学 生的思维 生 , 学习 的主动 权交给学生 , 他们带着 物 问题学 习讨论 ,在解决 矛盾 的过 程 中发现 践 活 动 , 研 究 和发 展 物 理 的基 础 , 多 能力 。 是 许
一
1 — 7
21 —7 00 0
教 研 论 坛
浅 谈 初 中物 理 探 究 武 教 学 方 法
陈 玲
初中物理探索 式教学模式 更能体 现物 多 向问题 , 意识地给学生设 置一 些“ 习 问题 , 而进 行更 深入 的学 习。 有 学 从
理学科的特点 ,更 能遵循学生 学习物理 的 障碍 ”激 发学 生进 行探究 、 , 另辟 蹊径 的意 心理 规律 ,强调从 学生已有 的生活经验 出 识和热情 , 而 自 从 行扫 除障碍 。 发 ,让学 生亲身经历或 者教师积极 为学生 2 发性原 则。 启 问题 的设计要具有启发 性 ,也就是 说设计 的问题要有 一定 的思 维
证实 验方 案 , 出实验结 论 , 后 , 结论 方法有多 种 , 本原理是 公式 p mN, 得 最 把 基 = / 只要 生参 与知识 的研究 , 亲身体验 知识发生 、 发
测 出质量和体 积问题就解决 了 。就 这个 问 展 的全 过程 , 让学 生在 手 、 、 并用 的研 眼 脑 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一般步骤 题, 学生很 容易 想 到用 “ 水法 ” 排 测橡皮 泥 究过 程 中学会 发现 问题 、 分析 问题 、 发现矛 1 过提问 , . 通 激发兴趣 , 引导探究 。 一个 的体积 , 如何 用 “ 水法 ” 但 排 测橡 皮泥 的质 盾、 质疑解难 。 恰 到好 处 的 问题 能 够立 时 激起 学生 的兴 量 ? 这就是 问题 的思维 障碍 , 就要求 学生积 3准确性原 则。问题切忌笼统含糊 , . 要 趣, 激活 学生 的思维 , 激发 学生 的求 知欲 , 极动脑 , 共同寻求问题 解决 的方 案。 准确 具体 。过 宽过 大 的问题 会使学 生无从 这是 教学 实践 反复证 明的事实 。因此 , 教学 4问题连锁 , . 环环相扣 , 深入探究。 这是 下手 , 找不 到问题 的切人 点和 突破 点 , 就 也 中应 精心设计 问题 ,同时巧妙 安排 问题 的 个 由浅入 深 、 由此及彼 的“ 问题——探究 ” 失去 了思维的起点 。 引出方式 。 教学模式 。教师可 以由一个貌 似平常 的问 4灵活性原则。 . 备课时 的教学设计往往 例如 , 在学习“ 浮力 ” 知识时 , 习了浮 题人手 , 学 让大 家讨论 , 然而一 波未平一波 又 带有教 师较强 的主 观性 ,在 教学过程 中则 力的概念后 , 以直接 向学生提 问 : 可 浮力 的 起 , 这一 问题 的解决又衍生 出新 的问题 , 环 应依据学 生的反应 情况随 时作 出调整—— 大小 与哪些 因素有 关?让学生 围绕这个 问 环相扣 , 步步深入 。 如改变 问题难度 , 转换设 疑方 式 , 给予适 当 题进 行猜想和探究 ,当学生在探 究过程 中 例如 , 探究 串联 电路和并 联 电路 的 在 帮助等。不可生搬硬套 , 强迫学生按照 自己 遇到困难 时 , 教师再进行 点拨 , 为学生 的 自 特点时 , 教师可 以提出这样一 系列 问题 : 串 预先设计 的思路进行思 维 ,否 则不仅不 能 主探究铺设一定 的台阶 ,让学 生顺利完成 联 电路 和并联 电路 在形 式上 有什 么 区别 ?
实验 现象 的 观察 和 比较 , 发现 问题 、 研究 式教学 的根本 原则 ,教学 的各个 环节都应 出了更高 的要 求 。需要 教师不但 有渊博 的 还要具有 能深人浅 出, 将深 奥知识转 体现学生 的主体地位 。“ 问题 ” 教师的精 知识 , 有 3设置障碍 , . 启迪思维 , 同探究 。 协 根据 心设计 , 更应有学 生的积极参 与和发 现 , 换为浅显 示例或 问题 的能力 ,能及时准确 通
化的合作研究 。 第三 , 听评课合作体的形成 台 , 为教师合作 提供保障 ; 学校还 需为教师 能使我们的教学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 。
与成效 最终 取决 于教师 群体 中 的文化 , 寻求校外专业 支持创造 条件 , 只 提供 便利 , 为
参考文献 :
有形成开放的、 民主的、 合作的教师专业共 听评课共 同体 开展有效 的合作提供 强有力
同体文化 ,听评课 才能真正 发挥促进学 生 的支持。
有效 学习和教 师专 业发展 的作 用。学校要 听评课是学校专业精神的集 中表现 , 把
[] 中国教 育报 》20 年 5 8日 1《 , 7 0 月 . [ ] 小雅 、基 于合作的课 堂观察》 2赵 《 .
作者单位 : 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二中
作者单位 : 盐城市龙冈初 中
( 上接 第 1 6页)复杂 的课 堂教 学 问题 , 大力倡导合作 的文化 ,积极 探索 新型的 听 学生放在第一位 , 通 虚心地互相观摩 、 批评 , 是 只有这样才 过对话 、 听 、 倾 讨论 等交 流 方式 , 开展多样 评课合作平 台 ,特别是基 于 网络 的技术平 每一位专业教师应该做得 到的 ,物理 问题都是 由 验 引发 的 。 物理 教学要
充 分 利用 这 一 特点 和 优 势让 学 生 通 过对
问题 。
二、 探究式教学必须遵循的 几个原则
并提 出新 问题 ,逐步养 成 良好 的学习和思
该 1 . 主体原则 。 学生 以学生为 主体是探究 维习惯。同时 , 教学法的实施对教 师也提
有 驾驭 教学 内容巧妙地设 疑布障 ,在 常规 的途径 过 和教材 内容 相关 的知识 的创 造性 处理 , 地把握演示状 况的能力 , 因势利导 、
中设 置非常规 的问题 ,或在一般 层次 中设 使之 转换成 富 有启发 性 的问题 , 让学 生带 课 堂的能力 。
置较 深层 次 的问题 , 在单 向问题 中设置 着 问题 自学 、 论 、 验 , 不断 发现 新 的 或 讨 实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