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学院2012-2013年第一学期《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形势与政策适用层次、专业:各专业本科层次学时:16 课程类型:考查课程性质:公共基础课先修课程:无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任务(一)、教学目标本课主要以当前国内外重大的热点问题为契机,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
本课程着重对大学生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形势、任务和发展成就教育;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重大活动和重大改革措施的教育;当前国际形势与国际关系状况、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原则立场教育。
(二)、课程任务《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任务是紧密结合国内外形势,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国内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和分工形势与政策课与高校其它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本章重点】1、“稳增长”何以更加重要2、“稳增长”如何稳【本章难点】稳增长会导致物价上涨吗【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讨论、多媒体课件【讲授内容】一、大学为什么要开设形势与政策这门课?二、形势与政策的学习要求、方法与安排专题一: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一、如何认识当前经济形势二、稳增长何以更加重要1、稳增长有利于促进短期宏观经济的平衡2、稳增长有利于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问题3、稳增长有利于我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三、能否实现“稳增长”1、经济运行中的不利因素2、我国具备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四、稳增长如何稳1、协调好货币政策与各项金融政策,保持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2、加快实施积极财政政策3、采取有效措施释放城市化需求4、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五、稳增长会导致物价上涨吗1、稳增长不会导致通胀失控2、房价出现大幅上涨的基础不存在【课后作业】1、稳增长何以更加重要?2、稳增长会不会带来新一轮物价上涨?二、南海问题面面观(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让大学生全面了解南海问题的历史由来2、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3、让大学生理解领会我国处理南海问题的立场、举措【知识点】:南海问题历史;南海问题现状;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维护南海主权【本章重点】:1.我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2.维护南海主权【本章难点】南海问题现状【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多媒体课件【讲授内容】一、历史:主权在我无争议,祸因利益争端起1、中国拥有南海岛屿主权的历史依据2、中国拥有南海岛屿主权的法理基础3、南海问题的产生和发展4、南海问题的性质二、现状:域内小国纷蚕食物1、周边国家侵占中国海上领土2、域外大国加紧介入南海问题3、南海地区局势渐趋复杂三、立场:政策原则讲明确,多种模式促合作1、中国的南海政策主张2、中国维护南海权益的原则3、维持南海主权和海洋权益的措施四、维权:用话语权赢道义,文攻武威卫捍主权1、在南海问题上把握话语权,赢得道义优势2、努力推动中国与东盟关系向前发展3、扎实推进相关机制,积极采取措施4、解决南海问题不能只一手【课后作业】1.周边小国挑衅中国的“底气”何在?2、你能为维护我国南海权益支几招?三、中国当前腐败问题及防治对策(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让学生了解当前反腐斗争的形势2、正确认识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3、培养用全面、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待腐败问题的能力【知识点】:中国转型期腐败状况透视;中国转型期腐败的成因;探索反腐新路:从理论到实践;制度创新反腐败的政策建议【本章重点】:1、探索反腐新路:从理论到实践2、制度创新反腐败的政策建议【本章难点】中国转型期腐败的成因【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问题讨论法、多媒体课件【讲授内容】一、中国转型期腐败状况透视1.、中国转型期腐败的特点2、如何评价当前的反腐形势二、中国转型期腐败的成因1、激励机制上的缺陷2、机会结构的畸形发展3、约束机制的缺陷三、探索反腐新路:从理论到实践1、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改进公职人员行为的激励机制2、推进制度创新,消除腐败行为产生的机会和条件3、健全法制加强监督,强化公职人员的约束机制四、制度创新反腐败的政策建议1、积极推进治理结构变革2、以善治为目标推进政府改革与创新,完善防治腐败的制度安排【课后作业】1.腐败是“越反越多”吗?结合你了解的身边情况谈谈认识。
2、结合我国国情及国外反腐情况,谈谈我国反腐该如何借鉴国外相关经验,并进行有效的国际合作。
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引导学生学习并基本掌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及科技创新大会的精神。
2.正确把握当前世界科技发展趋势。
【知识点】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科技事业取得的成就;加快科技改革发展是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部署;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
【本章重点】加快科技改革发展是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部署【本章难点】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多媒体课件【讲授内容】一、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科技事业取得的成就1、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科技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引领作用2、科技实力大幅提升,我国已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科技大国和创新大国3、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市场导向的创新格局在发展中日益完善4、全社会创新意识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成为区域发展的重要动力二、加快科技改革发展是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部署1、迎接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迫切需要加快科技改革发展2、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迫切需要加快科技改革发展3、深入落实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迫切需要加快科技改革发展4、解决制约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切实回应各方面期待,迫切需要加快科技改革发展三、以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为重点,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课后作业】1.近十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哪些主要成就?2.未来一段时间我们重点要解决哪些问题?3、当代大学生应如何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五、继往开来再创新局(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让大学生掌握两岸互信基础;2、让大学生了解现阶段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总体形势;3、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把握中央对台方针政策。
【知识点】:4年来两岸交流成果丰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入人心;“九二共识”获得台湾各界广泛认同,两岸关系经受住了重大考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产生重大影响,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动力;4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启示;两岸关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和挑战;贯彻执行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本章重点】1.4年来两岸交流成果丰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入人心2.4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启示3.贯彻执行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
【本章难点】两岸关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和挑战【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多媒体课件【讲授内容】一、4年来两岸交流成果丰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深入人心1、两岸双方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基础上建立政治互信,保持良好互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
2、两岸恢复协商并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签署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PA)是一个重大突破。
3、两岸全面直接双向“三通”得以实现,两岸经济合作不断深化。
二、“九二共识”获得台湾各界广泛认同,两岸关系经受住了重大考验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产生重大影响,日益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推动力四、4年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启示1、两岸双方一定要维护好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这一共同政治基础2、深化交流合作,促进协商谈判时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有效途径3、两岸同胞共同奋斗史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强大动力4、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必要条件5、要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处理两岸关系中的问题6、要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步骤推动两岸关系循序渐进发展五、两岸关系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和挑战1、民进党等“台独”势力极力阻挠两岸关系发展2、两岸双方仍存在固有矛盾和政治分歧3、台湾部分民众对大陆仍有较深疑虑,对两岸关系重大政治问题的看法仍较混乱4、外部势力仍在干扰和牵制两岸关系发展六、贯彻执行中央对台工作决策部署,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1、要巩固两岸政治互信基础,深化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同认识2、巩固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成果,深化互利合作3、巩固两岸各界大交流局面,深化文化教育领域交流4、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民意基础,深化两岸同胞的感情融合【课后作业】1、当前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取得哪些新进展?2、你认为大学生在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中应担当什么样的角色?(六)中国周边经济外交(2学时)【教学目的与要求】1、使学生了解经济外交在国家总体外交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2、把握中国经济外交的历史演进过程3、中国周边经济外交面临哪些困难,该如何应对【知识点】:何谓经济外交;中国经济外交的演进;互通互联,安邻富邻;展望未来,迎接挑战【本章重点】互通互联,安邻富邻【本章难点】中国经济外交的演进【教学方法与手段】讲述、多媒体课件【讲授内容】一、何谓经济外交1、日本式经济外交2、美国式经济外交二、中国经济外交的演进三、互通互联,安邻富邻1、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密切,成效显著2、中国与周边四大区域的经贸关系3、着力推动构建多种形式的区域合作机制4、企业“走出去”,地区合作与周边外交拓展四、展望未来,迎接挑战【课后作业】1.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的经济外交都有什么特点?2.怎么看周边一些国家“经济靠中国,安全看美国”的策略?(七)欧债危机演变与中国的对策 (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1.让学生了解欧债危机的现状和产生原因2.让学生知道中国从中应吸取什么教训3.理解中国政府对欧债危机采取的对策【知识点】欧债危机的演变过程和现状;欧债危机产生及不断蔓延的原因;欧债危机的前景分析;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的应对政策【本章重点】1.欧债危机的前景分析2.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的应对政策【本章难点】欧债危机产生及不断蔓延的原因【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多媒体课件、讨论体会【讲授内容】一、欧债危机的演变过程和现状二、欧债危机产生及不断蔓延的原因1、欧洲国家普遍的高福利是产生欧债危机的直接原因2、欧盟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各自为政的财政政策间的矛盾,是欧债危机不断蔓延的重要原因3、欧洲国家产业政策的普遍失误,是欧债危机勃发的深层次原因4、欧洲国家间政策的不协调,是欧债危机难以解决的主要阻力5、欧债危机中的“美国因素”三、欧债危机的前景分析1、尝试建设“财政契约”,逐步统一财政政策2、促增长逐步成为了主要解决手段3、救助方式变得更灵活,根据不同的国家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4、欧盟决策体现出了“民主化倾向”5、深化一体化形成共识四、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和中国的应对政策1、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欧债危机对我国经济政策调整的参考和启发意义3、中国应对欧债危机的策略分析【课后作业】1.怎样看欧洲解决债务危机的两种途径?2.欧债危机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八)发达国家“再工业化”的启示 ( 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1、让学生了解发达国家为什么要“回归”制造业2、深刻认识我国面临的挑战以及产业调整的方向【知识点】;“再工业化”提出的背景;“再工业化”的内涵;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举措;“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与启示【本章重点】“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与启示【本章难点】1、“再工业化”提出的背景2、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举措【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多媒体课件、讨论体会【讲授内容】一、“再工业化”提出的背景二、“再工业化”的内涵三、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举措1、美国“再工业化”举措2、欧洲“再工业化”举措四、“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与启示1、“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的四大挑战2、“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启示3、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对策【课后作业】1.发达国家这次提出的“再工业化”与过去的“工业化”有什么不同?2.从制造业大国到制造业强国要迈几道坎?四、教学安排及方式总学时 16 学时,讲课 14 学时,讨论五、考核方式考查:实行学年考核制,主要考核学生对国内外形势的认识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