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深化设计任务书两院项目智能化深化设计任务书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室内外智能化深化工程设计项目一、项目概况郑州商都遗址博物院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建设地点为郑州商代都城遗址范围内,紧邻东、南城垣内侧,北至东大街,西至塔湾路。
建筑规模:本工程为大型博物馆,同时在馆最大参观人数1500人。
总建筑面积74930.50㎡,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5510.00㎡,地下建筑面积39420.50㎡。
二、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1、国家现行有关法规、规范及文件2、当地地区的相关法规、规范及文件3、甲方提供的项目相关设计图纸和初步设计方案三、智能化系统总体目标结合本工程的特点,本工程智能化系统深化设计的总体目标是:1、兼容性:本方案所设计的博物馆智能化系统应是一个相对开放的系统,不同产品和系统之间有相应的标准接口,可以满足各系统之间的联动或系统集成需要,设计应以符合国际标准或国际流行标准为原则;2、先进性:采用主流龙头企业的产品,保证系统整体的先进性、技术寿命及后期投资的可延续性;3、实用性:博物馆智能化系统着重解决主要实际问题,力求实用,做到操作简单直观,维护方便;4、可靠性:选择系统及设备时,除了要追求设备及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之外,还要考虑其技术的成熟程度及可靠性,使其长期地发挥其功效;5、可扩容性:系统的设备配置及选型,允许再扩容,而且做到随着技术和形势的发展扩容升级简便。
6、图面的精准性:注意尺寸的精确,各专业间的协调以及系统图、平面图、局部详图的对应等;7、可维护性:具备故障诊断和分析工具,能帮助维护人员迅速判断故障原因,并具备有效的维护工具和系统自恢复工具,能保证及时准确排除故障。
系统应具备有一定的远程诊断和维护能力;8、良好的性价比:设备选型和系统设计要在确保用户需求、系统集成要求的前提下应具有良好的性价比;9、服务意识:强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为博物馆的用户提供安全、舒适、方便、快捷、高效、环保的生活、工作环境;四、设计范围及内容要求1、项目用地红线范围内室内和室外弱电智能化系统的深化设计,含原系统调整及建筑室内、外弱电智能化系统等深化设计内容。
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子系统:1)综合布线系统2)安全防范系统3)计算机网络系统4)信息发布及查询系统5)车辆管理系统6)多媒体会议系统7)4D影院系统8)电梯五方对讲系统9)公共广播系统10)楼宇自控系统11)智能照明控制系统12)语音导览系统13)库房漏水报警系统14)有线电视系统15)机房工程16)集成平台系统2、弱电智能化系统设计图纸应含图纸目录、设计说明及图例、设备材料表、系统图、平面布置图、局部详图等。
另外待二次装修设计完成后,应对弱电智能化系统进行核实并配合装修之需求对弱电智能化系统进行相应的设计调整。
3、做出各系统的设备材料清单,设备技术参数表和数量统计表;楼控系统点表;做出各系统的设计说明,系统图、平面图和局部详图等。
五、弱电智能化深化设计各子系统深化设计要求1、综合布线系统1)本系统设计采用六类布线及光纤布线,布线系统按照内网、外网的双网结构进行考虑,两套布线系统中,内网系统实现博物院内日常办公、馆内相关设备、数据服务器的网络通讯及语音通讯需求,同时内网布线系统还综合考虑数字化博物院数据传输与容灾备份以及博物院间数据共享的使用需求;外网布线系统实现博物院内需要与外网连接,以及访问外网数据资源的使用需求。
2)本系统采用六类布线标准设计,万兆主干,千兆到桌面,部分区域采用万兆光纤到设备箱(预留接口)。
本次综合管网的设计考虑以下问题:综合考虑各专业路由和管网,统一设计,按工序施工;涉密网与非涉密网线缆分桥架、分管路敷设;水平、垂直桥架内外应根据安装位置、线缆类型设计相应固定装置;桥架和管路的施工符合国标要求。
3)在网络性能上应该考虑以下几个要求:●数据处理、通信处理能力强,响应速度快;●网络运行安全性、可靠性高;●系统易扩充,易管理,便于用户的增加;●主干网支持语音、数据、图象接口应用,支持高性能数据库软件包的持续增长;●系统开放性、互连性好;●局域网既能方便远程用户的拨号接入,又能满足特殊用户高效地连入广域网,使用灵活;●具有很强的分布式数据处理能力。
2、安全防范系统本博物馆属于一级风险单位,安全防范系统按照一级标准实施。
博物馆内展厅、文物库房、文物修复室、文物养护室等为一级风险部位,采用周界、监视区、保护区及禁区的纵深防护体系,应用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更管理系统等装置。
系统具有报警与图像信号显示、声音复核、信息存储、系统自检等功能,系统报警响应时间不大于2秒。
依据一般博物馆的构成及各个功能区域的划分,遵循“由点、线、面、体全方位、多层次、立体空间防范”的原则,将博物馆防范区域划分为周界、监视区、防护区、禁区四个纵深防护区域,在系统结构上采用四层纵深安全防范体系。
周界:包括建筑物(群)外周界、室外周界和室内周界;外周界作为入侵者的第一个可能要出现的场所,也是纵深防护体系的第一道防线,如果在本道防线就能发现可能的入侵者是我们最为希望的,周界防护的作用,就在于准确及时地发现入侵目标,争取快速出击的时间。
内周界防护主要包括对建筑物墙体的各种进出入口、门、窗等的防护。
监视区:外周界的警戒线与防护区边界线之间所覆盖的区域,指的是博物馆周界内至防护区外的室外公共区域;该区域主要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及电子巡查管理系统等安防子系统进行安全防护,确保博物馆的安全及有序。
防护区:允许公众出入的防护目标所在区域,一般指博物馆的建筑群对外出入口和建筑内公共区域;主要采用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电子巡查管理系统进行对防护区的安全防护。
禁区:储存防护目标的库房、保险柜、文物修复室和其他不允许公众出入的区域。
该区域主要设置视频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及出入口控制系统。
1)视频监控系统博物馆安防监控场景相对比较固定,具体可以分为室内场景与室外场景,其中室外场景主要包括公共服务区、停车场、大门出入口、馆内主要道路等,室内场景主要包括展区、库房、走廊、文物修复室、监控中心等建筑内部场景。
周界:博物馆周界一般使用固定枪式摄像机,在围墙上的点位设置方向遵循首尾相接的方式。
若博物馆周界环境复杂或博物馆所在地区经常出现雾霭、大雪等天气,能见度不高,宜使用红外热成像摄像机进行周界实时监控,遇到翻越围墙等状况,可报警提示,配合防护区内摄像机进行联动切换预案。
监视区:防护区指周界内至博物馆建筑的室外空间。
防护区宜使用高清枪机和高清一体化快球配合的方式,防护区内主干道路采用高清固定枪机进行定点监控,大型广场区域采用高清一体化快球摄像机进行大场景监控。
同时,需考虑防护区内的最低照度,确定选用普通摄像机或红外摄像机。
防护区:防护区一般指文物馆藏所在的建筑内空间区域。
在防护区的对外出入口建议使用高清摄像机,对出入防护区的人员特征可清楚记录,建议适当使用人流统计等智能分析,总结博物馆的参观高峰期,适时安排高峰状态时的保卫力量。
禁区:禁区指未授权不允许进入的区域。
在此类区域,一般做好禁区出入口的监控,以及对禁区内部重点部位做到无盲区监控。
前端摄像机采用TCP/IP纯网络摄像机,并通过六类非屏蔽双绞线传输;采用200万高清网络摄像机,如地下室、出入口、大厅、走廊、楼梯间、大厅、展厅等重要场所。
出入口处采用宽动态枪式摄像机,公共大厅采用室内球形摄像机,在公共走廊、过道、服务窗口等采用室内半球摄像机,在电梯轿厢采用电梯专用摄像机。
本系统采用集中式存储模式,视频数据可保存不低于30天。
2)入侵报警系统报警管理系统在重要区域的安装探测器进行布撤防,采用先进电子技术对布防区域进行入侵侦测,主要在博物馆周界、主要出入口、展品卸运交接区、科学实验室、文物修复室、文物养护室、档案室、财务室、重要办公室、展区、文物陈列室等重要场所设置探测器或报警按钮,当探测到入侵行为或触发主动报警时,中心控制设备能第一时间发出声光报警提示安保人员,系统可与视频监控系统实现联动,在发生警情时自动切换出对应视频信号了解现场情况。
3)电子巡更系统本项目电子巡更管理系统采用在线、离线式巡更系统相结合方式,利用出入口管理系统的各读卡器或生物识别设备,实现在线式巡更管理功能,同时在博物院各重要区域通道、周界等部位,布置按钮式巡更信息点,在首层控制中心内安装巡更信息采集器,并为巡逻保安人员配置巡更棒,从而实现对保安人员是否按照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路线、规定的区域进行巡逻的统计与管理功能。
系统主要针对保安巡逻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和管理。
系统根据各建筑的整体布局情况设置在线巡更点,通过设置合理的巡更回路,在巡更管理系统的主机上完成巡更运动状态的监督和记录,并能在发生意外情况时及时报警。
巡更员按规定的时间、线路巡视一次,通过读卡器均有所记录,并视为完成一次工作。
高层管理人员可通过管理系统抽检巡更人员巡更情况。
4)出入口控制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是指在博物院内各风险区域通道出入口、库房出入口、重要设备机房、文物修复及养护房间、控制机房、楼层弱电间等实现人员出入管理功能,实现限制非授权人员进出重要场所,实现通过人员禁区区域进行非接触智能卡进行身份识别的控制功能。
对部分重要区域及房间实现人员出入控制功能,人员进出均需通过非接触智能卡进行身份识别的功能。
本项目出入口控制系统采用双向读卡模式,对管制区域的进出均通过读卡管理,实现人与物的进出管理与监测功能。
对博物院内各公共区域通道门,采用具有远程遥控开锁功能模式,通过远程控制或时间控制,实现对个公共区域通道的控制与监测功能。
出入口控制系统除实现人与出入控制功能外,还兼备实现在线式电子巡更管理系统功能,并兼备实现考勤管理功能。
同时出入口控制系统所控制的各公共区域通道门,与消防报警系统具有联动管理功能,实现通过出入口控制系统进行区域布、撤防及开门视屏图像联动复核显示功能。
3、计算机网络系统博物馆网络项目设计包含网络可靠冗余性设计、IP地址规划、路由协议规划、QOS设计、安全设计、网络关系系统设计,同时还包含后续可能进行扩展的MPLS VPN业务部署的设计。
整体采用分层、模块化的设计思想。
本项目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汇聚+接入层网络结构,内网通讯与外网通讯采用两套独立的计算机网络。
分为两套网络:内网和外网。
内网主要用于博物馆内部网络的应用需求,以及数字化网络监控系统及门禁系统等其他弱电子系统的网络传输需求;外网主要用于用户访问INTERNET网络(无线AP计入外网)。
展厅区域、公共区域、报告厅、会议室等位置考虑无线网络系统的信号覆盖。
计算机网络系统除考虑满足博物院内日常办公、外网查询、信息共享等使用需求外,还兼顾考虑未来数字化博物院的数据异地容灾备份的发展趋势,充分考虑设备上的接口与容量预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