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建筑设计考研真题题库(先)2011--《中外园林史》要点

风景园林景观规划建筑设计考研真题题库(先)2011--《中外园林史》要点

《中外园林史》复习要点(2011年)一、要了解的知识要点1、人物及主张:A奥姆斯特德是开创自然保护和现代城市公共园林的先驱者之一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是美国最重要的公园设计者。

首先把保护自然的理想付诸实现,协助联邦政府划定一些原生生物区和特殊地景区永久加以保留作为“国家公园”,禁止任意开发。

1857年,他与沃克(Calvert Vaux)合作共同设计了位于纽约市的中央公园。

随后又设计了费城的“斐蒙公园”,布鲁克林的“前景公园”,华盛顿特区的国会山园林绿化和波士顿的公园林荫路系统等,从“公园”到“公园系统”,在哈弗大学创办景观设计专业,培养执业人员。

创造了“风景建筑师”一词,开创了“风景建筑学”。

他与霍华德的实践活动,共同形成了现代园林的概念。

他从事的工作包括两方面:一是对土地利用的合理规划致力于自然资源的保护,一是针对改善大城市恶劣的环境,建立公共园林,开放型的空间和绿地系统。

奥姆斯特德原则1、保护自然景观,某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加以强调(因地制宜,尊重现状)2、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规则式(自然式规则)3、保持公园中心区的草坪或草地4、选用当地的乔灌木5、大路和小路的规划应成流畅的弯曲线,所有的道路成循环系统6、全园靠主要道路划分不同区域B明代造园家计成及《园冶》、中国明末造园家。

《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著,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的专著。

全书共3卷,附图235幅。

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

该书首先阐述了作者造园的观点,次而详细地记述了如何相地、立基、铺地、掇山、选石,并绘制了两百余幅造墙、铺地、造门窗等的图案。

《园冶》是计成将园林创作实践总结提高到理论的专著,全书论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是一部研究古代园林的重要著作,为后世的园林建造提供了理论框架以及可供模仿的范本。

C法国勒.诺特尔造园师之王(1613-1700)出生于园艺世家,学习园艺,绘画和建筑学,透视术和视觉原理,代表作:沃-勒·维贡府邸花园、凡尔赛宫花园。

勒诺特尔同时也是一种园林风格,以凡尔赛宫位主要代表。

D英国布里奇曼E肯特F布朗2、园林形式含义及特点:中国:主要形式:囿、台、建筑宫苑、自然山水园、写意山水园、文人山水园西周:灵囿,台,园圃功能:囿为狩猎之用,园圃和囿提供祭祀,丧纪,宫廷宴会的物质来源,兼有“游”的功能;台为通神之用。

特点:园林发展初期,与生产经济有密切关系。

原始雏形的形成秦汉时期:建筑宫苑魏晋南北朝:自然山水园唐末:写意山水园宋朝:文人山水园启蒙元明清:文人山水园古希柱廊园古罗马山庄园林欧洲中世纪庭园、日本:(一般性了解)日本庭园的种类(1.有水庭园;2.无水庭园(枯山水);3.茶庭(茶道庭园);4.综合庭园)日本庭园的构成要素(1.山石(与石组);2.水(体);3.植物(栽);4.土;5.添景物)西欧:意大利别墅园林――台地园、法国勒诺特尔风格――凡尔赛宫苑、英自然式风景园、美城市公园迷园又称结园(开放型结园、封闭型结园)3、其它相关知识古典Park与garden、现代Park与garden、绿道、中国“一池三山”起源于昆仑神话和神仙思想,太液池,蓬莱,方丈,瀛洲建章宫未央殿是我国典型的“一池三山”园林手法的起源日本“枯山水”园林:在一定的地域(尺度)范围内,利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天然地貌或人为地建构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建筑的营造、园路的布置等途径,创造而成的美的荣人们观赏与游憩、或为居住服务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风景园林:是对人类活动空间及全球综合资源合理安排、利用和管理,在最高层次上协调人类活动与空间环境的科学。

实质是游憩与娱乐,承载并引导生活方式。

开放型结园:在空隙中填充了各种颜色的碎石,土,碎砖等,这类花坛成为开放型结园封闭型结园:在空隙中种植色彩艳丽的花卉的花坛二、要思考完善的问题1、按人与自然关系划分的亲和期、自豪期、自大期、觉醒期的世界园林分期的社会背景、造园特点、园林形式。

亲和期:园林开始萌芽1社会背景:狩猎和采集来获取生活资料,几乎完全依赖大自然;不了解自然而产生的恐惧敬畏心理,把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当做神灵的化身加以崇拜;人对大自然处于感性适应状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呈现为亲和关系;没有必要也无可能产生园林。

(1狩猎和采集为主,2群聚,3感性适应,4原始公社)2造园特点:原始公社后期,出于生存目的,房前屋后有了果木蔬圃。

3造园形式:种植场地,果木蔬圃。

接近雏形。

自豪期:农耕经济为主的文明社会1社会背景:古代亚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首先发展了农业,人类对自然界已经有所了解,进行开发;创造了农业文明所特有的“田园风光”;早期:人与自然环境已经从感性的适应变为理性的适应状态,仍保持亲和的关系。

后期出现了大小城市和集镇,居住在城市、集镇里面的统治阶级为了补偿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的情况,而经营各式园林。

2造园特点:直接为统治者服务或者所私有;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追求视觉的美和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和艺术家来完成。

3造园形式: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建,形成了时代风格、名族风格、地方风格的园林形式和园林体系,如:古罗马园林体系,文艺复兴园林体系,古典主义园林体系,英国园林体系,东方的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日本园林体系等,即规整式园林和风景式园林,园林的基本要素“地貌,植物,建筑,道路”形成。

自大期:1社会背景:工业社会,18世纪中叶,蒸汽机和纺织机促成了产业革命,工业文明兴起,人们对大自然无计划的掠夺性的开发造成了对大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

城市人口密集,大城市不断膨胀,居住环境恶化。

2造园特点:A除了私人所有的园林之外,还出现了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共开放的公共园林。

B园林规划设计从封建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

C兴建园林不仅为了获得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注重发挥其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D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

3造园形式:公园,城市防护林带,觉醒期:后工业时代或信息时代1社会背景:A二战后,先进的发达国家和地区进入后工业时代。

足够的休闲时间和经济条件促使与接触大自然有直接关系的休闲,旅游活动得到迅猛发展。

B同时人类面临人口爆炸,城市膨胀,粮食短缺、资源枯竭、环境污染、贫富不均、生态失调等严峻问题。

促使人们认识到过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所导致的恶果,认识到开发,利用的程度超过了资源的恢复和再生能力。

C19世纪末期兴起的生态学到20世纪50年代已经建立了完整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理论。

2造园特点:A城市公共园林、绿化开放空间以及各种户外娱乐交往场地扩大。

B城市的建筑设计与园林绿化相结合,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相当数量的“花园城市”。

C 园林绿化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

D园林规划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科学以及各种先进技术,由城市延展到郊外,与城市外围营造的防护林带,森林公园联系为一个有机整体系统,甚至向着更广阔的国土范围延展,形成区域性的大地景观规划。

2、按自然的含义划分的风景园林类型内涵:第一自然(天然景观)、第二自然(农业景观为主)、第三自然(美学的自然)、第四自然(恢复的自然)。

3、中西方园林的造园艺术风格异同比较照片00144、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观(造园思想)与西方造园思想的比较。

东方:西方:1主张美表现在比例的和谐上。

规则式园林确保了这种美的实现,使得规则式园林在西方园林发展史上大部分时间处于统治地位。

2 美需要通过人类的创造力才能实现,自然本身只是素材。

3园林是自然美的最高境界。

原材料来自自然,经过人工处理的自然如整形灌木,造型树木以及几何式花坛与真正的自然本身没有任何矛盾,只有加工提炼,才能达到美的境界。

5、中国古典园林分期,特点及艺术表达方式地理环境因素和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皇权至上(导致类型形成),儒家文化的天人合一(导致风格形成)――1、生成期:殷周秦汉;形式:贵族的宫苑;社会背景:秦汉时期以地主小农经济为基础的封建大帝国形成。

特点: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宏伟表达方式:建筑宫苑2、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社会背景:社会动荡。

小农经济受到豪族园经济的冲击,豪门氏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皇权为首的官僚机构的通知,北方少数民族入侵;意识形态诸家争鸣,思想活跃。

特点:造园活动从生成到兴盛,初步确定了园林美学思想,奠定了中国自然式园林风格的基础。

表达方式:自然山水园3、全盛期:隋唐;社会背景:统一,中央集权的官僚结构更健全,儒家的正统地位,儒,道,释互补共尊。

全胜时期特点:表达方式:写意山水园4、成熟期:两宋到清初;社会背景:小农经济的稳步成才,商业经济空前繁荣,市民文化的兴起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鲜血液。

特点:园林在日益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园林由盛年期升华为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的境地。

表达方式:文人山水园的萌芽5、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四个基本特点:1220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造园哲学,美学,思维方式以及木结构,顺应自然的地形,与自然背景融合,提升自然品质)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涵蕴。

――四个延展特点:(宋代文人园林的风格特点)1-简远、2-疏朗、3-雅致、4-天然。

6、中国古典园林类型及特点(要扩展思考)1209――人工山水园与天然山水园及特点;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

特点是: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的园林形式。

建筑人工经营,山水地貌人为,花木人工栽植。

天然山水园:建造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利用天然的环境及要素,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调整局部,并加以建筑和花木的园林形式。

特点:利用天然的环境及要素。

建筑人工经营,山水地貌天然,花木天然与补植。

――皇家园林(1、大内御苑; 2、行宫御苑;3、离宫御苑);及特点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

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体型高大。

灵台、灵沼;建筑宫苑;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大内御苑:首都的宫城和皇城之内,紧邻皇居或距皇居很近,便于黄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供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留之用。

离宫御苑: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优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着的政治中心。

如承德避暑山庄,三山五园。

――私家园林(1宅园 2游憩园3别墅园);宫皇家的宗室、官僚、富商等所私有的园林。

特点:规模较小,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色彩淡雅素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