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76—80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面积最大的国家、平原广大、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丰富的资源、改革中的经济、西伯利亚的开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特点、和首都。
并收集资料,说明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的地形特征以平原为主。
3.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和各地区气候差异形成原因及特点。
4.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俄罗斯丰富的淡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了解主要矿种与工业基地的分布的关系。
5.结合地图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农业、城市、港口分布特点。
6.运用统计资料,对比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的地区差异,说明该国开发西伯利亚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课本中的图表,加强填图练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比、探究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这样既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又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举例说明中国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友好睦邻关系的意义。
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俄罗斯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难点
1.俄罗斯气候成因。
2.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突破
学生已具备“认识大洲”“了解地区”部分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
会根据图例看“地形图”、“气候图”、“资源图”、“统计图表”等资料图。
通过对日本的探究学习,已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国家为主线,以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情况为主要内容,归纳其共性,区别其差异。
课本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只有密切结合地图,才能对俄罗斯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且清晰地了解。
充分利用课本图像和图表,有意识培养学生收集、筛选地理资料和相关信息的能力。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如“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地区差异”。
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一段关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资料、俄罗斯的历史﹑经济﹑风土人情等的资料(图片或录像),纳入多媒体。
2.Power Point 课件
3.一段俄罗斯军事图片集锦。
学生准备
1.准备俄罗斯空白图(每人一份)。
2.收集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图片,扩大知识面。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思考俄罗斯方面自己所知所疑。
2.从定量、定性角度分析俄罗斯。
2.描图绘图填图,理解其位置的独特和
国土的广大。
3.读地形图分析俄罗斯地形特点。
3.学生阅读图并在空白图上填画平原高
原山脉。
4.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气候。
引导学生分析相关问题。
4.学生观察地图,分析问题。
了解俄罗斯气候的分布与世界气候分布的整体关系。
附:战争小故事
1812年6月,拿破仑集结了五六十万的法国大军,攻打俄国,俄军且战且退,故意拖延时间,准备在冬季和法军决战。
9月中法军进入莫斯科,恰于此时,俄军点起大火烧城。
冬天已经来临,法军停留在烧毁的莫斯科,缺乏粮草和防寒衣服,无法渡过严冬。
这时拿破仑不得不下令撤退。
后撤的法军在零下35°C的冰天雪地里行进,迎接他们的是饥饿和严寒,是俄国军民的袭击。
法军尸横遍野,退出俄国境内时,只剩下两万残兵败将了。
本课总结
本节课以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征为主要学习内容。
我们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俄罗斯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不仅地跨欧亚两大洲,而且具有高纬度的特点。
俄罗斯虽然国土面积广大,但地形分布却并不复杂,平原面积广大。
俄罗斯的气候与其广大的国土和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关系密切,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学会了根据一个国家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
板书设计
第三章第三节俄罗斯
一、面积最大的国家
1.1700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一
2.1.5亿人——世界第六
3.多民族的国家(100多个民族)
二、平原广大
三、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既跨东西半球又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其绝大部分国土位于亚洲部分,但习惯上人们又将其作为一个欧洲国家,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1.俄罗斯以哪个民族的人口居多?信奉什么宗教?
2.这个国家最初形成的时候是在何处?请简要说明一下。
3.俄罗斯的货币单位是什么?与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
教学探讨与反思
俄罗斯面积广大,课本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只有密切结合地图,才能对俄罗斯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且清晰地了解。
充分利用课本图像和图表,有意识培养学生收集、筛选地理资料和相关信息的能力。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