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稻城

稻城

四川省高原藏区旅游扶贫促进中心稻城县调研报告一、基本情况稻城县,古名“稻坝”,境内最高海拔6032 米,最低海拔2000米,垂直高差达4032米,藏语意为山谷沟口开阔之地,位于中国四川省西南边缘,地处青藏高原东南部,横断山脉东侧。

稻城自然资源十分富集,以藏香猪、藏香鸡为主的畜牧产品闻名,还有以虫草、松茸为主的珍贵中药材和野生菌类。

稻城全县近三万人口,其中藏族占96%以上,此外有彝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僳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民族。

(一)县域社会经济发展情况2015年,稻城县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经甘孜州统计局审定,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752万元,增长6.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024万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4303万元,增长1.6%;第三产业增加值26425万元,增长10.3%。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1.6%、0.1%、68.3%,分别拉动经济(GDP)增长1.0、0.4和5.2个百分点。

全面小康步伐加快,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GDP)达18418元,增长5.5%。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由上年的32:25:43调整为31.8:23.9:44.3,其中第一产业比例比去年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例比去年下降1.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例比去年提高2.0个百分点。

民营经济持续较快发展。

全年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26838万元,比上年增长7.7%,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4.9%,比上年下降高0.4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达6.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611万元,增长7.8%;第二产业增加值5762万元,减7.9%;第三产业增加值8465万元,增长19.7%。

国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上,旅游主导产业培育缓慢,基础差、底子薄、发展滞后、总量小的困局依然没有改变;民生上,群众看病、就医、上学、住房、行路等困难还大量存在,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脱贫奔康任务艰巨。

二、农业全县辖11乡3镇,3个居委会,121个村委会,其中:自来水受益村119个,占92%;通公共交通村10个,占8.3%;通电村119个,占92%;通电话村109个,占90%。

农牧产业优化调整。

以旅游全域化为导向,加快农牧基础产业结构调整。

建成优质青稞、油菜等农作物高产基地3.5万亩、小杂水果基地0.35万亩、干果基地0.55万亩、玛咖基地0.2万亩,实施重楼、羊肚菌示范种植。

扶持农牧产业化企业4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6个,扶持种养殖大户500户,推出玛咖、菜籽油等10余种特色农副土特产品,辐射带动2000余户。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464万元,比上年增长7.8 %。

其中:农业产值11613万元,比上年增长9.7%;牧业产值为10160万元,比上年增长4.4%;林业产值2503万元,比上年增长13.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88万元,比上年增长8%。

种植业全年完成农作物总播面53980亩,与上年增长持平,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6180亩,较上年持平,油料作物播种面积4120亩,蔬菜播种面积2455亩;全年粮食总产量11908吨,增2.6%;油菜籽产量758吨,比上年增长0.7%;水果310吨,增长6.9%;蔬菜3634吨,比上年减7%。

引进企业在桑堆、色拉种植玛咖1200亩,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带动全乡人均增收780元;对仁村、仲堆、吉乙等村进行整村打造,引导群众参与旅游接待,全县涉旅产业财产性收入超过2000万元,带动农村人口人均增收730元以上。

主要农产品产量品名产量(吨) 增速(%)粮食总产量 11908 2.6其中:青稞 7581 3.1小麦 886 2.3玉米 1550 1.6薯类 1339 2.3豆类 71 持平蔬菜产量 3634 -7水果产量 310 6.9畜牧业畜牧业稳定发展。

年末各类牲畜存栏126814头匹只,增1.4%。

其中:大牲畜存栏94953头,增2.5%,牛存栏87718头,增2.6%,马、驴、骡存栏分别为6532匹、79匹、624匹,羊存栏9640只,减少11.5%,生猪存栏22221头,增2.9%。

全年各类牲畜出栏27017头匹只,同比增长2.5%,其中:牛出栏12144头、羊出栏3746只、猪出栏11127头。

全年肉类总产量1682吨,增长2.2%,其中:牛肉产量1154吨、羊肉产量61吨、猪肉产量456吨。

牲畜总增率23.2%、出栏率21.6%、商品率13.67 %。

主要畜产品产量指标数量增速%年末各类牲畜存栏(头匹只)126814 1.4年末大牲畜存栏数(头匹只) 94953 2.5年末生猪存栏数(头) 22221 2.9年末羊存栏数(只) 9640 -11.5猪肉产量(吨) 456 0.9牛肉产量(吨) 1154 2.5 羊肉产量(吨) 61 7鸡肉产量(吨) 11 10牛奶产量(吨) 3006 持平林业有序推进“三大”工程及草补政策落实,有效管护森林资源591万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3.4万亩,新增退耕还林4800亩,新增重点公益林22.4万亩,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万亩、人工造林3万亩;实施草原禁牧、草畜平衡656万亩、季节性休牧26万亩,完成人工种草4.5万亩、退化草原补播7.8万亩。

森林覆盖率达到36.97%,较2010年增0.5个百分点。

林产品产量:核桃360吨,增长10.8%,花椒3吨。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成效明显,农业机械化程度继续提高,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

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6万千瓦,农村用电量230万千瓦小时,完成机耕30000亩,机播1500亩,机收1005亩;加快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整合各类资金4194万元,集中打造仁村、桑堆村幸福美丽新村,建成省级示范县聚居点16个;投入2547万元,完成C级危房改造及抗震加固5085户、藏区新居333户;实施整村推进项目6个;投入180万元,实施通村路桥等四小项目7个;投入200万元,完成易地扶贫搬迁66户、地质灾害避险搬迁40户。

投入近5000万元,新建小型集中供水工程4处,分散式供水140处,解决2.75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

三、人口与劳动力资源全县总户数7256户,比上年增0.9%,常住总人口32709人,同比增1.6%,户籍人口31643人,比上年减1.8%,其中:男性15883人,女性15760人;全县户籍总人口中藏族人口30542人,占96.5%,汉族人口1004人,占3.2%;非农业人口4423人,占户籍总人口的14%;农业人口27220人,占户籍总人口的86%;城镇人口7739人,城镇化率23.66%,较上年上长1.51个百分点;乡村户数5092户,乡村人口27317人,全县从业人员18860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13943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74%,城镇从业人员3975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21%。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全县始终把投资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坚持以“招商引资为手段,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不断加大对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有力地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乡面貌得到改善,投入3.2亿元,启动稻城县滨河路和俄初东路后山路建设工程、香格里拉镇呷拥片区市政道路建设工程,新建和配套金珠镇管网近47公里,安装城市路灯410余盏;投资2600万元,建成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加快实施旧城改造,亚丁天街、亚丁景区非遗主体社区、稻城县商贸综合体等市政招商项目启动实施,完成投资69000万元。

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4970万元,比上年减13.8%;工业经济稳步回升。

全年实现全部工业总产值4155万元,比上年增12.1%,工业增加值2047万元,增长15.5%,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户数达8户。

五、贸易受城乡居民收入增加和国家各项惠民政策的实施,社会消费品购买力不断增强,城乡消费品市场持续稳步发展。

随着我县打造大香格里拉国际精品旅游区的实施,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县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业企业发展为4家、批发零售限额以上个体2家,成为助推全县商贸发展的新亮点。

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111万元,同比增长34.1%。

按销售地域划分,城镇13912万元,同比增长31.2%,乡村7199万元,同比增长39.9%;按行业分,批发业620万元,同比增长66.2%;零售业15263万元,同比增长35.5%;住宿业3025万元,同比增长21.5%;餐饮业2203万元,同比增长35.9%;按规模分,限额以上3633万元,限额以下17478万元。

六、财政、金融地方公共财政收入10398万元,增长45%,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地方公共财政支出118118万元,同比减6.6%。

金融运行平稳。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7934万元,增长2.7%,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51934万元,增长12.5%;各项贷款余额45568万元,增长7.9%。

七、交通、旅游交通条件不断改善亚丁机场扩航至成都、西安、泸州、重庆、杭州、昆明、康定7条航线,全年进出港旅客超过22.3万人次,航空运输周转量22271万人公里,增长155.3%;仁亚路、理亚路全面建成通车,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433.4公里,其中,省道191公里,县道161公里,乡道123.7公里,专用公路34.7公里,村道923公里。

货物周转量和旅客周转量稳定增长,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11869万吨公里,增长28.4%,旅客周转量22155万人公里,增长511%;客货周转量14085万吨公里,增长46.6%。

全域旅游扎实推进,实施旅游产业发展项目15个,完成投资2.85亿元;自筹资金完成风貌改造、绿化工程、标示系统等配套建设,旅游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

全县星级宾馆、文化主题酒店和特色民居达到223家,接待床位达21000张;开发推广特色餐饮,组建运业公司3家,加快旅游特色商品开发并投放市场;红草地、黑海等景区加快建设,亚丁引领、多点多极支撑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积极参加旅游推介活动,成功举办首届稻城亚丁登秋节,年内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同比增长154%,实现旅游收入9.6亿元,同比增长174%。

八、教育、卫生教育优先逐步落实。

建成牧区寄宿制学校和桑堆镇中心校,免除教材、保教、学杂等费用400万元,发放寄宿制补助、营养餐费、助学贷款956万元,4956名学生受惠,实施名校、名师提升计划,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全县学校共19所,其中:小学17所,中学2所;在校学生数3966人,其中:小学生2838人,中学生1128人;教师383人,其中:小学教师286人,中学教师97人;小学净入学率99.48%,初中净入学率96.6%,小学在校生巩固率82.16%,初中在校生巩固率93.5%,小学招生429人,初中招生357人;幼儿园15所,学生数893人,教师58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