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存货跌价准备

关于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的期末计量一、存货期末计量原则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问大家,这句话体现什么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谨慎性原则)所有的减值准备的计提都是这个要求回忆:利润表公式:收入-费用=营业利润那么,可变现净值,相当于收入。

存货成本,相当于成本费用收入小于成本,亏损预计亏损,所以要计提跌价准备。

可变现净值-存货成本=存货跌价准备(必须<0)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注意,强调一个净字也就是,属于净流量的概念,不是总流量存货成本,是指期末存货的实际成本。

(注意,不是存货的账面价值,账面价值是考虑存货跌价准备的)可变现净值的特征表现为存货的预计未来净现金流量,而不是存货的售价或合同价。

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现金流量,并不完全等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存货在销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以及为达到预定可销售状态还可能发生的加工成本等相关支出,构成现金流入的抵减项目。

企业预计的销售存货现金流量,扣除这些抵减项目后,才能确定存货的可变现净值。

弄懂了,后面的内容就顺利了存货的账面价值,是不是要减去跌价是,原值减去跌价准备存货是跟具什么来确定跌价资产负债表日,存货应当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计量。

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计入当期损益。

比如,你手机原价1500现在二手市场是300元成本就是1500,可变现净值总的预计售价就是300如果,需要交10元的税金,发生维修费50元提取顾货减值,是不是自己跟据市场情况提,税法没有规定限额这个时候,可变现净值就能确定了提1260跌价准备300-50(继续加工成本)-10(税金)。

二、存货期末计量方法(一)存货减值迹象的判断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1)该存货的市场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的希望。

(这种存货主要是指可以用于对外出售的产成品)比如空调,在冬季销售价格会下跌,但可以预计夏季到来后,价格会回升,所以不必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如果这类产品面临淘汰的风险,致使价格持续下跌,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无回升希望,那么就应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企业使用该项原材料生产的产品的成本大于产品的销售价格。

(这里考虑的是原材料的生产情况,即使用价值)(3)企业因产品更新换代,原有库存原材料已不适应新产品的需要,而该原材料的市场价格又低于其账面成本。

(无使用价值,但有转让价值。

)(4)因企业所提供的商品或劳务过时或消费者偏好改变而使市场的需求发生变化,导致市场价格逐渐下跌。

(主要是指可以出售的产成品)(5)其他足以证明该项存货实质上已经发生减值的情形。

2.存货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表明存货的可变现净值为零:(1)已霉烂变质的存货;(2)已过期且无转让价值的存货;(3)生产中已不再需要,并且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4)其他足以证明已无使用价值和转让价值的存货。

注意两者是不同的,前者,是有迹象表明减值,后者,价值为0,所以直接转入当期损益一个是预计,一个是实际(二)可变现净值的确定不同情况下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定(1)产成品、商品等(不包括用于出售的原材料)直接用于出售的商品存货,没有销售合同约定的,其可变现净值应当为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产成品或商品的一般销售价格(即市场销售价格)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等后的金额。

可变现净值=估计售价-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既然是商品,自然可以直接销售,按原有市场去咨询销售价格(2)用于出售的材料等,通常以市场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这里的市场价格是指材料等的市场销售价格。

注意,这里的原材料是用于销售的给大家举一个例题【例2-5】20×7年,甲公司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决定停止生产B 型机器。

为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决定将库存原材料中专门用于生产B 型机器的外购原材料--钢材全部出售。

20×7年12月31日其账面成本为90万元,数量为l0吨。

据市场调查,钢材的市场销售价格为6万元/吨,同时可能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费共计为0.5万元。

在本例中,由于企业已决定不再生产B型机器,因此,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不能再以B型机器的销售价格作为其计算基础,而应按其本身的市场销售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即:该批钢材的可变现净值=6×l0-0.5=59.5(万元)(3)材料期末计量特殊考虑对于用于生产而持有的材料等(如原材料、在产品、委托加工物资等),该材料存货的价值将体现在用其生产的产成品上。

需要以其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该产成品的成本进行比较,如果该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其成本,则该材料应按照其成本计量。

其中,“可变现净值预计高于其成本”中的成本是指产成品的生产成本。

“材料应按照其成本计量”中的成本是指该材料的成本。

可变现净值=产品估计售价-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销售产品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金如果是负数,应当转产了,生产成本那么高,还生产什么呀,而且,还没有考虑原材料的成本呢【例2-6】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原材料--A材料的账面价值(成本)为1,500,000元,市场购买价格总额为1,400,000元,假设不发生其他购买费用;用A材料生产的产成品--B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

确定2007年12月31日A材料的价值。

本例中,2007年12月31日,虽然A材料的账面价值(成本)高于其市场价格,但是由于用其生产的产成品--B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高于其成本,即用该原材料生产的最终产品此时并没有发生价值减损。

因而,在这种情况下,A材料即使其账面价值(成本)已高于市场价格,也不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仍应按其原账面价值(成本)1500000元列示在甲公司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的存货项目之中。

懂了,就是以最终产品的价值为准。

好,说明一下,上面的情况,是属于高附加值产品,投入少,产出多,功能价值比较合理得当的,材料成本对定价影响很小。

(2)如果材料价格的下降等原因表明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则该材料应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传统工业产品,附加值低)【例2-7】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原材料--C材料的账面价值(成本)为600000元,市场购买价格总额为550000元,假设不发生其他购买费用。

由于C材料的市场销售价格下降,用C材料生产的D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总额由1500000元下降为1350000元,但其生产成本仍为1400000元,将C材料加工成D型机器尚需投入800000元,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为50000元。

确定2007年12月31日C材料的价值。

根据上述资料,可按以下步骤进行确定:第一步,计算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

D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D型机器估计售价-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350000-50000=1300000(元)第二步,将用该原材料所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与其成本进行比较。

D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1300000元小于其成本1400000元,即C 材料价格的下降和D型机器销售价格的下降表明D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低于其成本,因此,C材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第三步,计算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并确定其期末价值。

C材料的可变现净值=D型机器的估计售价-将C材料加工成D型机器尚需投入的成本-估计销售费用及税金=1350000-800000-50000=500000(元)C材料的可变现净值500000元小于其成本600000元,因此,C 材料的期末价值应为其可变现净值500000元,即C材料应按500000元列示在200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日的存货项目之中。

补充:如何理解资产的账面余额、账面价值?举例:1)存货成本100万元,已提跌价准备20万元。

存货账面余额100万元存货的账面价值=100-20=80(万元)2)固定资产原价100万元,累计折旧 20万元,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0万元。

固定资产账面余额100万元固定资产账面净值=100-20=80(万元)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00-20-10=70(万元)(4)为执行销售合同或者劳务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其可变现净值通常应当以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而不是以估计售价)减去估计的销售费用和相关税费等后的金额确定。

注意,标点符号的不同,导致会产生歧义如果企业与购买方签订了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下同),并且销售合同订购的数量等于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在这种情况下,在确定与该项销售合同直接相关存货的可变现净值时,应当以销售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也就是说。

如果企业就其产成品或商品签订了销售合同,则该批产成品或商品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合同价格作为计算基础;如果企业销售合同所规定的标的物还没有生产出来,但持有专门用于该标的物生产的原材料,其可变现净值也应当以合同价格作为计算基础。

企业持有的同一项存货的数量多于销售合同或劳务合同订购数量的,应分别确定其可变现净值,并与其相对应的成本进行比较,分别确定存货跌价准备的计提或转回金额。

超出合同部分的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应当以一般销售价格为基础计算。

补充:如果企业持有存货的数量少于销售合同订购数量,实际持有与该销售合同相关的存货应以销售合同所规定的价格作为可变现净值的计算基础。

【例】20×7年11月1日,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了一份不可撤销的销售合同,双方约定,20×8年3月31日,甲公司应按每台15万元的价格向丙公司提供W2型机器120台。

20×7年12月31日,甲公司W2型机器成本为1960万元,数量为140台,单位成本为l4万元/台。

根据甲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资料表明,向丙公司销售的W2型机器的平均运杂费等销售费用为0.12万元/台;向其他客户销售W2型机器的平均运杂费等销售费用为0.1万元/台。

20x7年l2月31日,W2型机器的市场销售价格为l6万元/台。

在本例中,能够证明W2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的确凿证据是甲公司与丙公司签订的有关W2型机器的销售合同、市场销售价格资料、账簿记录和公司销售部门提供的有关销售费用的资料等。

根据该销售合同规定,库存的W2型机器中的120台的销售价格已由销售合同约定,其余20台并没有由销售合同约定。

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对于销售合同约定的数量(120台)的W2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价格l5万元/台作为计算基础,而对于超出部分(20台)的W2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应以市场销售价格16万元/台作为计算基础。

W2型机器的可变现净值=(15×120-0.12×120)+(16×20-0.1×20)=(1 800-14.4)+(320-2)=1 785.6+318=2 103.6(万元)对销售费用是预计的,不是实际发生的,这些都是在进行估计历年试题2006年多选下列有关确定存货可变现净值基础的表述,正确的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