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论文
题目:刘亚楼将军的红色革命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旅游合署)
专业:行政管理
年级:11级
学号:3116319026
姓名:林丽萍
指导老师:李宝艳
2011年11月25日
摘要
2010年10月30日,位于原闽西苏区的武平小城万人空巷、锣鼓喧天。
群众自发地聚集在街头巷尾,用亲切的目光和朴实的笑容,欢迎来到县委县政府大院参加刘亚楼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的刘亚楼上将亲属、老领导、老红军、开国元勋后代和有关领导。
大会深切缅怀将军的光辉业绩和卓越贡献,追思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风范,寄托家乡人民对将军的无尽怀念。
龙岩市市委书记张建在纪念大会上讲话指出刘亚楼将军戎马一生,但始终情系故土,时刻关心家乡的建设与发展。
他表示要发扬苏区干部的好作风,把老区建设好。
刘亚楼将军女儿代表她母亲翟云英及全家发表讲话,深情回忆了父亲刘亚楼将军伟大、光荣的一生。
大会由武平县县委书记、刘亚楼1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工作小组组长陈盛仪主持。
关键词:刘亚楼龙岩市老区建设翟云英革命
刘亚楼
原名刘振东,福建武平湘店乡湘洋村人。
1925年从武平县立中学转入福建省立第七中学(今长汀一中)读书。
1926年底,
回家乡被崇德小学校长(中共地下党员)聘为教员,从此接受革命思想,参加地
下革命活动。
1929年8月,他被中共桃湘特支吸收为党员,率“铁血团”参加张
涤心等人领导的小澜农民暴动后,被选送到红四军随营学校(红校)学习。
毕业
后,历任红十二军第三纵队第一营第二连连长,第一营营长兼政委,红四军第
12师第35团政委,红二师政委。
参加五次反“围剿”战斗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
征中参与指挥红一军团第二师,取得强渡乌江、飞夺泸定桥等光辉战绩。
●红军时期,刘亚楼历任红四军十一师政委、红一军团第二师政委、第一师师
长。
●抗日战争初期,任抗日军阵大学训练部长、教育长。
●1938年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1945年8月,刘亚楼随苏联红军回到
中国东北。
●1946年5月,任东北民主联军参谋长,1948年1月,任人民解放军东北军
区兼东北野战军第一参谋长、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军委会东北分委员,同年十二月任天津前线指挥部总指挥。
先后参与指挥夏季攻势、秋季攻势、冬季攻势、辽沈战役,提出四组一队战术。
1949年3月28日任四野十四兵团司令员,指挥第四野战军14兵团解放天津。
●新中国成立后,任空军司令员(中国第一任空军司令),当选为第一、第二、
第三届空军党委会常委、书记。
1955年9月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8年11月任空军条令教材编审小组组长,亲自主持编写工作,历时五年,共编写完成条令教材306条。
1959年任国防部副部长兼国防部第五研究院院长,国防科委副主任等职。
●1965年5月7日下午3时45分,年仅55岁的上将、空军司令员病逝,病逝
一小时后,其夫人翟云英就受到了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部长林彪发来的吊唁——林彪还亲自担任了刘亚楼的治丧委员会的主任委员。
刘亚楼的精彩人生:
◆“雷公”刘亚楼
将军潇洒英俊,性烈如火,人称“雷公爷”。
空军中曾经流行一个口头禅:“苦不怕,死不怕,就怕刘司令来训话!”1964年7月7日,解放军空军击落国民党U-2型飞机后,刘亚楼代表中央军委、国防部和空军首脑机关专程从北京赴漳州参加祝捷大会。
主持会议一方的一地方领导,讲话含糊不清,东拉西扯。
刘亚楼当众夺话筒,怒道:“你不懂就不要乱弹琴!”
◆骁勇善战爱开短会
刘亚楼召集会议,一不准抽烟;二不准喝茶;三不准摆水果。
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若有人发言不着边际,将军即挥手斥之。
◆谁的面子都不给
刘亚楼将军治军极严,且铁面令下级畏之。
东野部队老领导,为老资格红军干部。
某日,乘火车往后方佳木斯,随车装有立柜、梳妆台、沙发等公物。
其实,东北局规定,凡迁往后方人员只准携带随身衣物及生活用品。
车站人员上车检查,该领导大发雷霆。
忽闻刘亚楼将军到,该领导急蹲车厢一角,像里埋首。
刘亚楼将军示目挥手,数十兵一拥而上,讲所有公物搬走,该领导面红耳赤,连大气也不敢出。
◆会擦皮鞋的将军
刘亚楼将军重仪表,爱整洁。
衣冠合体,领口不松。
衣角、袖口、领口不容半点污渍;军衣、便装、西服,不见丝毫皱褶。
按时修面、理发、剪指甲。
威风凛凛,颇具风采。
刘亚楼将军每日回家第一件事,便是擦皮鞋。
此乃源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之习惯。
该校明文规定:不擦皮鞋者不发毕业证书。
◆心系空军文艺事业
刘亚楼将军能歌善舞,会拉二胡、弹吉他、吹口琴,尤其擅长以弹壳吹奏各种歌曲,如《我是一个兵》、《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
刘亚楼在当空军司令员后,对部队文艺工作非常重视。
他说:空军除了有一支十万人的作战部队外,还应该建立一支有几百人的文艺队伍。
在刘亚楼的直接关怀下,1950年3月25日,在长春成立了空政文工团。
1958年8月,各军区文工团撤销,空军党委讲全空军文工团的主力集中到空军,组建空军文工总团,下设歌剧、
歌舞团、话剧团和军乐队,队伍达500多人。
◆通晓俄文
刘亚楼将军通晓俄文,是解放军少数接受正规军事理论教育的高级将领,写有《战乌江》、《学习毛主席军事思想》、《天津战役是毛主席军事思想》,主要译著有《红军野战参谋业务条令》、《斯大林论克劳塞维茨》等。
◆“林罗刘谭”
刘亚楼锋芒必露。
每次东北野战军给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发电报,总以“林罗刘”或者“林罗刘谭”名义发出;其实一开始,是以“林罗谭刘”名义发出的,主要原因是谭政是老资格的政治部主任;刘亚楼知道后,很不高兴。
他说:“什么林罗谭刘,林罗刘谭!”
刘亚楼与林彪
刘亚楼和林彪,早在红军时代,作为林彪麾下能征善战的一员骁将,刘亚楼有着显赫耀眼的战功。
到陕北后,刘亚楼和林彪、罗瑞卿同入红军大学(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同窗就读。
毕业后,三人皆受命离开军队留校任职,林任校长,罗任教育长抗日战争既发,林彪离校上战场,就任一一五师师长,在平型关战役中被阎锡山部误伤,后赴苏联治疗。
在此前后,刘亚楼受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派遣,赴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和林彪常有接触。
苏德战争爆发时,两人经常出席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主持的第三国际军事领导人集会,为苏方献计献策。
刘亚楼那个未被采纳后被事实证明了的判断,更使林彪对他刮目相看,认为他是天生的军事家,不但胜任参谋长,而且还能当主官。
后升副校长,刘任训练部部长后迁副校长。
红色闽西
闽西——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可以说是人才辈出,群英荟萃。
在新中国的革命历程中,毛主席等得组织和领导下,闽西儿女高举红旗,英勇奋战,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光辉灿烂、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经过生与死,血与泪的洗礼后,他们中产生了刘亚楼、邓子恢、张鼎丞、陈丕显、杨成武、卢嘉锡等开国元勋及一大批新中国各项事业的领导者,他们为共和国的诞生呵巩固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武平的骄傲
刘亚楼一生伟绩,对家乡也不忘怀。
武平县城有一架刘老先生开回来的战斗机,听父辈说是一次刘老先生回家探望时开回来的,在那时,他做了个天大的决定,就是希望在我们县城建一座飞机场,为了这事情他还派人多方面的勘察观察。
最后由于我们县城位置、地势、地质等一方面不是具备建立飞机场的条件,于是就停止了这一工程。
虽然这件事没有成功,但是我们可以看出刘老先生虽然身居高职,但是却没有忘记家乡,为家乡人们做一点贡献,让家乡的人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使他们安居乐业。
刘亚楼虽已逝世,但他得事迹永远留在每个人的心中,更深深的印在人们的脑海中。
为了纪念伟大的革命家——刘亚楼,武平县城筹建文博园——刘亚楼纪念馆。
这纪念馆虽然没有华丽的建筑,更没有金碧辉煌的装饰,但是它的筹建足以代表刘老先生在家乡人们心中的地位,他在人们心中的力量。
感受
刘亚楼老先生,作为老一辈的革命家,为祖国做了巨大的贡献,他作为空军的一份子,领导空军战士们赶跑敌人,为祖国的解放,为人们的解放作出了无可估量的贡献。
他是祖国的骄傲,人民的骄傲。
参考文献:<< 刘亚楼将军传奇>>(上下卷)
<<一代名将(中)三星上将刘亚楼>>
/view/66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