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 采样、样品制备和预处理

2 采样、样品制备和预处理

组分沉淀下来 (如测定糖精钠时碱性硫酸铜将蛋白质等干 扰杂质沉淀下来)

掩蔽法 :利用掩蔽剂与样液中干扰成分作用,使干扰成
分转变为不干扰测定状态 。
6.浓缩法

常压浓缩法:主要用于待测组分为非挥发性的样

萃取速度快、试剂用量少、回收率高、 灵敏、易于自动控制,可用于色谱分 析的样品制备。
(5)固相微萃取(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SPME)
(6)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FE)


20世纪70年代开始应用,用超临界流体(最常用的是 CO2)作为萃取剂,从各组分复杂的样品中,把所需 要的组分分离提取出来。 超临界流体具有接近液体的密度和类似液体的溶解性能, 具有接近气体的粘度和扩散系数,因此有较高的 传质速率和很快达到萃取平衡的能力。 它既有气体的传输能力又有液体的溶解能力,萃取效率 高,萃取时间短,且不需要使用有机溶剂,因此得到了 广泛的重视与发展。
例:用水浸提固体原料中的糖或部分相溶 的液体样品中的溶质
例:饮料中糖精钠、苯甲酸的含量测定时,用乙醚 (酸性条件下)萃取出饮料中的糖精钠或苯甲酸
(1)振荡浸提法
(2)索氏抽提法
(3)连续液-液萃取法
(4)微波萃取(MicrowaveAssisted Extraction,MAE)

4.色层分离法
又称色谱分离法,是一种在载体上 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系列方法的总称。 吸附色谱:利用聚酰胺、硅胶、硅藻土、氧化铝
等吸附剂经活化处理后所具有的适当的吸附能力,对 被测成分或干扰组分进行选择性吸附。

分配色谱:根据不同物质在两相(流动相、固定
相)的分配比不同所进行的分离。
离子交换色谱:利用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的离
2.样品制备的基本要求
(1) 液体、浆体或悬浮液体 摇匀,充分搅拌 (2) 互不相溶的液体(如油与水的混合物) 首先使不相溶的成分分离,再分别进行采样 (3) 固体样品 切细、粉碎、捣碎、研磨等方法将样品制成均 匀可检状态 (4) 罐头 去除核、骨和调味料后匀浆
(二)样品保存

酶的钝化 :加热变性灭酶、冷冻储存(20℃~30℃)抑制酶的活性、改变PH值、盐析、加还原 剂来控制氧化酶
7)罐头、瓶装食品或其他小包装食品,应根据批号 随机取样,同一批号取样件数,250g以上的包装 不得少于6个,250g以下的包装不得少于10个。 8)掺伪食品和食品中毒的样品采集,要具有典型性。 9)检验后样品的保存,一般样品在检验结束后,应 保留一个月以备需要时复检。易变质食品不予保 留。检验取样一般皆指取可食部分,以所检验的 样品计算。 10)感官不合格产品不必进行理化检验,直接判为 不合格产品。

总体:被抽样的总的分析对象。
有助于 样品品质 的测定值 代 表 总体品质的准确 可靠的评估值
恰当的采 样技术
2、正确采样所需遵循的原则

代表性
设法保持原有的理化指标,避免预测组 分发生化学变化或丢失

3.样品的分类
检样:由组批或货批中所抽取的样品 原始样品:将许多分检样综合在一起 平均样品:将原始样品按照规定方法经混合


缺点:回收率差,仪器较昂贵,机溶剂高温 高压下存在安全问题
实例:联合加速溶剂萃取和液相色谱从不同 植物中提取类胡萝卜素,回收率实验结果表 明,超声萃取的回收率为98.7-103.3%,加 速溶剂萃取的回收率为91.0-99.6%。

(8)超声波辅助萃取(Ultrasonic Assisted Extraction,UAE)
2.蒸馏法



利用被测物质中各组分挥发性的不同来进行 分离的方法。 可以用于除去干扰组分,也可用于被测组分 的抽提。 常压蒸馏、减压蒸馏、水蒸气蒸馏
将馏出的蒸汽冷凝,测定冷凝液中酸的含量即为样品中
挥发性酸含量。
例:测定样品中挥发性酸含量时,可用水蒸气蒸馏样品,
3.溶剂抽提法


使用无机溶剂(水、稀酸、稀碱溶液)或有机溶 剂(乙醇、乙醚、石油醚、氯仿、丙酮),从样品 中抽提被测物质或除去干扰物质。 浸提:用溶剂浸泡固体样品,抽提其中的溶 质
压 力
B
液体 流体 C
固体
气体
T
A
温度
优点:超临界的CO2作为萃取剂,因为CO2 的毒性低及对环境无污染 缺点: 为了获得超临界条件,需要昂贵的高压输送系 统,设备的一次性投资较大,大量消耗高纯 CO2也使运行成本大大提高。 超临界流体萃取选择性不强,常需要一种共溶 剂即改性剂。 用于萃取非极性或低极性化合物较为理想,但 对萃取极性较强的物质则有一定困难。
二、样品制备
(一)样品制备
按采样规程采取的样品往往数量过多,颗粒太大, 组成不均匀。 必须对样品进行粉碎、混匀、缩分——样品制备

1.样品制备的总原则
要防止易挥发性成分的逸散 、避免样品组成和 理化性质发生变化 ;
做微生物检验的样品,要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制 备 具体制备方法因产品类型不同而异 。
子之间所发生的交换反应来进行分离的方法。
5.化学分离法
磺化法和皂化法(除去油脂) 硫酸磺化法:浓硫酸使脂肪磺化,并与脂肪和色素中的不饱和键

起加成作用,形成强极性化合物,不再被有机溶剂所溶解,从而 达到分离净化的目的。
皂化法 :利用 KOH一乙醇溶液将脂肪等杂质皂化除去,以达到
净化目的

沉淀分离法 :加入适当的沉淀剂,使被测组分或将干扰
程中最耗时、最关键的环 节!!!
1.有机物破坏法



主要用于食品中无机元素的测定 食品中的无机元素常与蛋白质等有机物质结 合,成为难溶、难离解的化合物,从而失去 其原来的特性。欲测定这些无机成分的含量, 需要在测定前破坏有机结合体,释放出被测 组分。 高温或高温加强氧化条件,使有机物质分解, 呈气态逸散。 干法灰化、湿法消化、紫外光分解法、微波 消解法
分总则》(GB/T 500P.1)对采样过程提出 了以下要求 (对于非商品检验场合,也可供 参考 )
1) 采样必须注意生产日期、批号、代表性和均匀性
(掺伪食品和食物中毒样品除外)。采集的数量应能 反映该食品的卫生质量和满足检验项目对样品量的需 要,一式三份,供检验、复验、备查或仲裁,一般散 装样品每份不少于0.5kg。

防止脂肪氧化 :贮放于氮气或真空条件下、加
抗氧化剂、低温避光贮存

微生物的生长和污染 :冷冻,干燥和化学防
腐剂
三、样品的预处理
食品或食品原料种类繁多,组成复杂,组 分之间往往又以复杂的结合形式存在,常对 直接分析带来干扰。原则: 消除干扰因素 完整保留被测组分 使被测组分浓缩


样品预处理是整个分析过

实例:采用超声辅助萃取海水沉积物中 的腐殖质,此方法能显著缩短萃取时间, 30分钟的超声萃取,其萃取效率相当 于原来手工振荡法24小时才能达到的 效果
(9)膜萃取
渗析、电渗析、过滤及膜萃取 优点:膜分离样品前处理技术选择性高、 溶剂用量少 缺点:每次萃取时只适合于处理某些特 定类型的物质,且经常需要优化很多实 验条件; 长期稳定性不够好; 进行痕量富集时消耗的时间相对较长。
(4)微波消解法
是一种利用微波为能量对样品进行消解的新技术。 快速、溶解用量少、节省能源、易于实现自动化。 已用于消解废水、废渣、淤泥、生物组织、流体、医 药等多种试样,被认为是“理化分析实验室的一次技 术革命”。
例:经典的氨基酸水解需在110℃水解24h,而用微波消解法只
需150℃,10~30min,不但能够切断大多数的肽键,而且不会 造成丝氨酸和苏氨酸的损失。
5.影响采样的因素
均相与多相总体
均相:所有地方都均匀且完全相同; 事实上,许多待采样的总体都是多相的, 因此,总体中采样位置会影响得到的结论 数据。
手工与连续采样
手工:随机采样 连续:机械实施,人为误差倾向性小
6.采样设备
双 效 回 转 取 样 管
7.国家标准《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
随机取样可以避免人为倾向,但是,对不均匀样品, 仅用随机抽样法是不够的,必须结合代表性取样,从有 代表性的各个部分分别取样,才能保证样品的代表性。
如:粘稠不好混匀的液体,从包装内上、中、下 分别取样。 蔬菜的营养成分(全菜)要从茎、枝、叶 分别取,粉碎后,混匀。 测鱼头部分的成分就只取鱼头。 总之要根据测定的目的而定采样方法。
平均,均匀地分出的一部分 复检样品:在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或分歧时作 复检用 保留样品:需封存保留一段时间(通常一个 月),以备有争议时再作验证,但易变质 食品不作保留。
4.采样的一般方法
随机抽样
按照随机原则,从大批 初料中抽取部分样品。
所有初料的各个部分都 有被抽到的机会
代表性取样
用系统抽样法进行采样,根据 样品随空间(位置)、时间变 化的规律,采集能代表其相应 部分的组成和质量的样品。 (如分层取样、随生产过程流 动定时取样、按组批取样、定 期抽取货架商品等 )
超声波发生器能发出高频振荡讯号,通过换 能器可以转换成高频机械振荡而传播到介质 中,超声波在介质中疏密相间地向前辐射, 使介质流动而产生数以万计的微小气泡,由 空化效应而形成超过1000个大气压的瞬间 高压,从而加速了溶剂萃取过程。 适用:提取固体或半固体样品中的有机物

优点:与索氏萃取相比,耗时短,溶剂 用量少,设备简单,操作容易 缺点:超声波有可能破坏某些分析物, 且仪器保养要求高。

(7)加速溶剂萃取
将样品置于充满萃取溶剂的密闭柱中,在高 温高压(通常50~200℃,500~3000psi) 下静态萃取一定时间,然后用压缩气体将萃 取液吹扫到收集器中。 优点: 在高温条件下分析物从基体上的解吸和溶解动 力学过程加快,减少了萃取时间 加热溶剂可使溶剂的溶解能力增强,减少了溶 剂用量 在萃取过程中保持一定压力使溶剂保持液相, 可使萃取效率提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