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救】无创呼吸机使用教程

【急救】无创呼吸机使用教程

【急救】无创呼吸机使用教程概念:无创正压通气是指不需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而是通过鼻面罩将呼吸机与病人相连接,由呼吸机提供正压支持而完成通气辅助的人工通气方式。

不仅帮助非常多的患者改善病情,节省费用,也避免气管插管的痛苦,以及减少了VAP等多种并发症。

使用流程一、评估使用无创呼吸机前,首先需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了解是否具有使用无创呼吸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一)适应证:主要适用于轻-中度呼吸衰竭的早期救治,也可用于有创-无创通气序贯治疗和辅助撤机。

其参考指征:(1)患者状况:①神志清醒;②能自主清除气道分泌物;③呼吸急促(频率>25次/min),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

(2)血气指标:海平面呼吸室内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伴或不伴二氧化碳分压PaCO2>45mmHg。

(二)绝对禁忌证:心脏骤停或呼吸骤停(微弱),此时需要立即心肺复苏、气管插管等生命支持。

(三)相对禁忌证:①意识障碍②无法自主清除气道分泌物,有误吸的风险;③严重上消化道出血;④血流动力学不稳定;⑤上呼吸道梗阻;⑥未经引流的气胸或纵隔气肿;⑦无法佩戴面罩的情况如面部创伤或畸形;⑧患者不配合。

二、查对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对患者信息,根据患者的面部情况,选择合适面罩。

常用面罩分为鼻罩和口鼻面罩、全面罩,根据患者耐受度选择,如无明显禁忌症应优先选择口鼻面罩。

通过与面罩相连的单管道与呼吸机相连,需要设置故意漏气机制排除CO2。

根据面罩有无呼气孔,选择是否需要外接呼气阀。

①有呼气孔②无呼气孔不带呼气孔的面罩,要选择外接呼气阀。

面罩的孔做什么用这两个孔叫多功能小孔,一个孔常用来接氧气,还可以用来测压,一般情况下另一个孔处于关闭状态(任何非故意漏气量的增加,都会增加吸气负荷)。

当患者严重二氧化碳潴留时,可打开多功能小孔以增加非故意漏气、促进二氧化碳排出。

除多功能小孔外,面罩前面还有胃管孔,部分有支气管镜操作孔。

胃管孔支气管镜操作孔三、解释向患者解释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目的和重要性,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和需要患者配合的内容等,安抚患者紧张焦虑的心理,以取得理解和合作,这是成功应用无创呼吸机和提高疗效的基础。

四、清除口腔残渣、口腔和鼻腔分泌物会增加阻力或死腔,甚至有可能被吹入下呼吸道而继发感染;呼吸道痰液较多或因痰栓引起肺不张时,会影响呼吸道的通畅性,增加阻力,肺通气换气效率会下降,影响治疗效果,甚至有发生窒息的风险。

做无创呼吸机治疗前,应避免过饱饮食,如果无特殊情况,则建议最好进食后至少30分钟~1小时再使用无创呼吸机,且最好要抬高床头,以免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导致误吸,特别是老年人。

有上腹部饱胀感或有腹胀症状的患者,可使用促胃动力药,或留置胃管,行胃肠减压,必要时肛管排气。

如果大便干燥硬结、次数过少、便秘患者,应及时通便,保持大便通畅。

五、体位常用半卧位,床头抬高30~45°,头可以稍仰,但同时要注意防误吸。

六、安置湿化罐安装湿化罐并往盒内注入灭菌用水,湿化罐加水不要超过白线。

七、安置呼吸机管道安置好湿化罐,接着安装呼吸机管道。

八、连接氧源由于面罩内气流量很大,进入的氧气还会被严重稀释。

因此,一般低流量吸氧不能满足需求,从而影响治疗效果,一般建议氧流量≥5L/min。

九、连接电源并打开呼吸机插电连接呼吸机电源,按开关按钮打开呼吸机,然后调节合适的湿化温度档位。

十、选择模式和调节参数(见文章末尾)常见疾病和呼吸模式、参数的设置慢阻肺急性加重期/稳定期:一般首选S/T模式,IPAP:12-20 cmH2O、EPAP:4-6 cmH2O;压力上升时间:50-100 ms;呼气敏感度:2-3档;吸气时间:0.8-1.2秒;备用呼吸频率:12-15次/分。

需要注意的是,千万别犯了“只需要白天做,晚上不做”的误区,实际上夜间持续使用更重要,更有利于纠正夜间低氧及低通气。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如果有条件,这类患者最好可根据多导睡眠图(PSG)结果和临床表现来选择呼吸模式和调整治疗参数,一般首选CPAP模式,但也可选择ST模式。

CPAP模式时,压力通常从4-5 cmH2O开始,之后根据阻塞型呼吸暂停、低通气、呼吸努力相关性觉醒与鼾声逐渐升压。

随压力上升呼吸暂停、低通气、呼吸努力相关性觉醒与鼾声将依次消除。

S/T模式模式时,初始压力通常设为:IPAP:8-12 cmH2O,EPAP:4-6 cmH2O,呼吸频率12-18次/分,出现阻塞性呼吸暂停同时升高IPAP和EPAP压力;出现阻塞性低通气、呼吸努力相关性觉醒和鼾声仅升高IPAP压力,压力差应为4-10 cmH2O。

若IPAP-EPAP压力差增大,应增加EPAP压力以保持上气道开放。

仰卧位和异相睡眠(REM 睡眠)时通常需要较高的肺动脉(PAP)压力。

慢阻肺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白天S/T模式:IPAP:12-20 cmH2O;EPAP:4-6 cmH2O;压力上升时间:50-100 ms;呼气敏感度:2-3档;吸气时间:0.8-1.2秒;备用呼吸频率:12-15次/分;夜间S/T模式:IPAP:12-20 cmH2O;EPAP:6-8 cmH2O 消除鼾声;压力上升时间:50-100 ms;呼气敏感度:2-3档;夜间:ST模式;吸气时间:0.8-1.2秒;备用呼吸频率:12-18次/分。

心源性肺水肿:一般首选CPAP模式,初始CPAP 的设置多在5-8 cmH2O,根据患者的血气、脉氧循环功能等临床综合情况,每5-10 min调整一次,每次增幅2 cmH2O;CPAP设置的范围一般在6-12 cmH2O,对于CPAP 超过12 cmH2O 短时仍难以改善的患者,建议转换为气管插管进行有创通气。

有二氧化碳潴留者(注意:心衰本身也可以继发二氧化碳潴留)可用S/T模式;通常设置为IPAP:10-15 cmH2O;EPAP:4-6 cmH2O;压力上升时间:100-200 ms;呼气敏感度:3-4档;吸气时间:0.8-1.2秒;备用呼吸频率:12-15次/分。

十一、选择呼吸机“待机”状态键即设置好呼吸机模式和参数后,点击呼吸机上的“待机”状态键,先不要启动呼吸机送气。

十二、戴面罩并固定给患者戴好面罩并固定,同时注意头带的松紧度,指导患者有效的呼吸技巧,用鼻吸气,嘴呼气。

十三、呼吸管道和面罩连接并立即启动呼吸机送气先开机送气,后戴面罩,其实是错误的。

先开机、再戴面罩,会导致漏气补偿,当接上面罩时,会让患者感到气流很大、很冲,不能耐受而排斥使用,这是导致初始上无创呼吸机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无创呼吸机在待机状态下,先戴好面罩,再连接呼吸机管路随即启动呼吸机送气。

十四、观察调整患者刚上呼吸机半个小时内,不要离开,应在床边观察,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血氧、心率等情况调整参数。

总结评估→查对→解释→清除→摆体位→安置湿化罐→安装呼吸管道→连接氧源→连接电源并打开呼吸机→选择模式和调整好参数→选择呼吸机“待机”状态键→戴面罩并固定→呼吸管道和面罩连接并立即启动呼吸机送气→观察调整→整理用物→再次查对→记录并签字。

撤机的方法:患者在呼吸衰竭改善、临床症状和病情稳定后,可考虑撤机。

①逐渐降低压力支持水平;②逐渐减少无创呼吸机治疗时间(对于有二氧化碳潴留者,先减少昼夜通气事件,再减少夜间通气时间);③联合以上两种方法。

参数设置:一、调节参数无创呼吸机的常用参数和调节(把握“从低到高、逐步调节,病人耐受”的原则)无创呼吸机常用的参数有:吸气相气道正压(IPAP)、呼气相气道正压(EPAP)、压力上升时间(Rise Time)、吸气时间(Ti)、后备呼吸频率(f,亦称BPM、RR)、氧浓度(FiO2),另有压力延迟上升时间,但不常用。

1、吸气相气道正压(IPAP):代表呼吸机在病人的吸气相时输出的压力,是指病人吸气触发或呼吸机触发后输送的高压相压力。

其作用是IPAP值设置越高,表示呼吸机输出的支持越大,呼吸机帮助完成的呼吸功越高,病人需要自主完成的呼吸功减少;利于提高通气量水平,降低二氧化碳分压,尤其是压力支持(PS)值越高(PS=IPAP-EPAP),对病人的支持越大,潮气量越高,帮助提高氧分压以及降低二氧化碳分压。

IPAP调节原则:常用范围4~40cmH20,初始设置通常为IPAP8~12 cmH2O(CPAP模式,可从4 cmH2O开始)2~6 min 增加1 次,以0.5为增量在4至40cmH20之间增加或减小IPAP,启用Flex功能时,最大值不宜超过25cmH20,避免引起胃胀气,为了获得更好的人机协调性。

2、呼气相气道正压(EPAP):是指切换进入呼气状态后,呼吸机在呼气相维持输送的低相压力,相当于有创呼吸机PEEP。

其作用是可增加功能残气量、增加氧合,扩张陷闭肺泡、改善V/Q失调的作用,对抗PEEPi(内源性PEEP)、降低呼吸功;更高的EPAP压力可使呼气口产生更多的流量,有助于排出回路中的二氧化碳,进而防止重复吸入的潜在危险。

EPAP的调节原则:一般从4cmH20开始调起,常用范围为:4~25cmH20,一般EPAP达4 cmH20即可有效清除面罩和管路中的二氧化碳。

EPAP越高,呼气相时对面罩和管路中的二氧化碳清除越干净,重复呼吸越少。

3、双水平无创呼吸机的正压支持(PS):此值在无创呼吸机上不是直接设置,而是为吸气压(IPAP)和呼气压(EPAP)之差(即PS=IPAP-EPAP)。

PS值越大,潮气量越大,反之亦然,这是影响潮气量的最主要因素。

PS值影响潮气量,EPAP主要影响氧合。

如果是不同压力的双水平模式,一般要求PS值要≥5cmH20,如果是为更好改善二氧化碳潴留,一般建议PS≥10cmH20为佳。

4、呼吸频率(RR、BPM、f):在T模式下,呼吸机设定的呼吸频率就是患者的实际呼吸频率,一般设置为12~20次/分。

在S/T模式下,设定的呼吸频率为后备频率,一般设置10~20次/分,也就是说,如果设置的呼吸周期内,病人有呼吸,则此设置值不起作用(或称为后备作用),如果设置的呼吸周期内,病人无呼吸或呼吸不能触发呼吸送气,则此设置值起作用。

呼吸频率设置过低无法保证最低通气需求,设置过高可能会干预患者自主呼吸。

5、吸气时间(Ti):呼吸机设置的Ti是在T模式时控制病人的吸气时间,在S模式时不起作用,而是有病人的自主吸气时间决定。

呼吸机的吸气时间一般设置0.8~1.2秒,特殊情况下,根据病情需要而相应调整。

也就是说,具体要看病情和上呼吸机的目的,如果是为了降二氧化碳,设置的吸气时间就要短一点,如果是为了改善缺氧,那么就要设置长一点。

吸气时间越长,压力平台维持时间也越长,充气时间越长,潮气量也就越大,这是影响潮气量(通气量)大小的第二重要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