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对周围现实所表现出的态度和体验。
情感交流是教育的基础,没有情感交流的教育,就是“填鸭式”的机械灌输。
只有在情感充分交流基础上的教育,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那么,教师如何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呢?一、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情感交流教师与学生的直接接触主要在课堂,因此,师生之间情感的建立和发展也主要在课堂。
教学中要摆正教师和学生的“位置”,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要以学生为主体。
只有这样,师生之间的情感才能真正“交流”起来。
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急于求成,动辄包办代替,使学生没有自己的思维空间,回答问题时顾虑重重,怕答错,怕老师讥讽。
因此,双向活动未落到实处,师生也就没有深层的情感交流。
这样,教学效果是事倍功半。
如果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那么,学生就会轻松地与教师交流情感,愉快地完成学习任务。
我在教学中曾处理过这样一件事。
在《小蝌蚪找妈妈》这篇课文中,书上配的第二幅插图画的是一只乌龟和小蝌蚪面对面地说话。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理解“追上去”一词的用法,班上一名平常很少发言的学生大胆地说;“书上的插图画的不对,因为书上写的是小蝌蚪'追上去'叫乌龟,而图上画的乌龟和小蝌蚪是面对面的,所以图画错了。
”我在课堂上对他大加赞赏,表扬他观察仔细,敢于质疑,能够发表自己的见解。
这位学生非常高兴,一下子与教师缩短了心理距离。
由于在以后的课堂上,我经常有意识的让他发言,并及时给予表扬,因此,不久他变得更加想说,敢说,甚至敢争论,敢于反驳教师的观点了。
二、在作业批改中进行情感交流如果说适量的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正常延伸,那么,作业的批改就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又一种途径。
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对进步较大的学生批注几句表扬激励的语言,对退步的学生批注几句提醒语,这也是一种特殊的情感交流。
通过这种特殊的情感交流,师生之间的感情就会越来越浓,情意也会越来越深,同学们学习的劲头也会越来越大。
一次,我发现平时写日记比较困难的小丽这次的日记写得要好些,有所进步,因此,我给她打了100分,并在她的日记本上写到:“今天的日记写得真好,下次再加油,再得100分,好不好?”第二天小丽看到日记本上的批语后很兴奋,她告诉我说“老师,我以后一定认真写每一次日记,争取每次都得100分。
”其实,这个100分水分比较大,但它使孩子为之一振,从此觉得写日记不象她想象的那么难。
摸着她的头,我由衷地感到,我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进行着。
三、在课余交往中进行情感交流不要小看课间十分钟。
这可是教师了解学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大好时光。
一个优秀的教师,他绝不会“下课铃声响,马上离课堂,躲进办公室,不闻窗外事”。
他会充分利用这短短的十分钟,与学生一起游戏、闲谈,摸摸他的头,握握他的手、笑一笑,甚至是点点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爱我!这样,就可以充分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我班曾有一名性格较内向的学生,平素很少与同学交流,显得孤独,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差。
我利用课余的时间,有意接近这位学生,鼓励他加入集体中去,多交朋友,有不懂的问题问同学或老师。
他听了我的话后,告诉我他的爸爸妈妈离婚了,要过年了,他非常想让妈妈象往年一样回到自己身边,一家人过一个愉快的春节。
我听后,分别找他的父母做调解工作,告诉他们孩子年龄小,现在很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爱护。
他的妈妈在我苦口婆心地劝说下,回到了孩子的身边。
后来,这个学生学习更加勤奋,成绩渐渐提高了,脸上也绽开了久违的笑容。
四、在期末评语中进行情感交流学期结束,教师们都要给每个学生写评语,对学生一学期的优缺点进行评定,并有针对性地提几点希望和要求。
其实,写评语这种形式,是师生进行情感交流的又一良机。
学生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后,对所在班级、同学、老师有依恋之情,而班主任的结束“评语”更是对他们的假期生活乃至后面的学习起重大的影响作用。
大部分学生会十分重视老师的意见,认真地读、细细地揣摩,把老师肯定的评价当成莫大的鼓励,把老师提出的不足当成鞭策。
因此,教师在写期末评语时,对不同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激励,会使他们更充分地认识自己,并调节自己学习、娱乐的时间,为下学期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如何与学生交流A、班主任如何与学生交流作为班主任,能够与学生进行真正的交流——既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吐露自己的心声,又能让自己打动学生、影响学生,这是一种必备的、重要的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跟学生进行无障碍的交流呢?一.真诚对待学生。
真诚地对待别人,别人也才能真诚地对待自己。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老师之于学生,也同样如此。
只有老师真诚地对待学生,学生也才会真诚地对待老师,向老师敞开自己的胸怀。
老师也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
这是成功的教育成功的开端。
老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首先,要不说假话,要实事求是,不欺骗学生;其次,要言而有信,要言必行,行必果;第三,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管他们的家庭背景如何,学习成绩如何,思想品质如何,都一视同仁,不厚此薄彼。
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赢得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二.善于赏识学生。
人人都有被肯定、被赏识的需要,特别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们。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曾经说过:“我可以凭着一句表扬生活一个月。
”可见赏识力量的巨大。
当然,不能仅仅为了赏识而赏识。
赏识应当是发自内心的,真诚的。
虚假的表扬、嘴皮子上的赏识,不仅会失去其应有的力量,甚至会适得其反,引得学生厌烦。
要善于赏识学生,首先应当善于观察学生,善于进行调查研究,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看到学生任何方面的成功或者进步。
其次,要善于让学生理解你的赏识。
老师不仅应该是观察者,同时还是教育者,这就要求我们善于表达自己的赏识:一句赞美的话,一个会心的点头或微笑,一次真诚的评语;或者正面传达,或者侧面告知……总之,不管采用什么方式,让学生知道你在为他的成功或者进步而高兴就是了。
三.具有民主意识。
一个班级就是一个小小的社会,作为这个小小的社会的主导者,班主任应该努力倡导一种民主的精神,培养全体学生的民主意识;应该让所有的学生都感觉到:在这个社会里,任何一个成员都享有平等的机会、平等的权利。
这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对学生平等参与班级事务需要的尊重。
因此对于班级中的任何问题的处理,都应当力求征求全体同学的意见,尊重大多数同学的愿望,包括班级实行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怎样管理、由谁来负责管理,评选文明宿舍、优秀值日组、各级各类的优秀学生,怎样开展课外活动、开展什么样的活动等等。
当然,尊重学生的愿望,并不是老师就什么也不管了,完全让学生们自己搞。
事实上,这样的结果只能是没有了民主。
因为我们的学生毕竟还只是学生,他们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还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偏颇,处理问题容易走向极端。
所以班主任在放权给学生的同时,一定要将各种可能都考虑到,并努力做好准备工作、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四.始终相信学生。
我对于相信学生有着我自己的理解。
相信学生,我把它理解为:第一、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向善向美的。
孩子究竟是孩子,从内心里说,他们都希望自己能有优异的学习成绩,都希望自己各方面都做得优秀,都希望自己会成为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好孩子。
第二、相信每一个学生都不会是故意地要去犯错误。
每当同学犯了错误时,我总会想到自己做学生时候的情形,实在说自己上学的时候,比他们顽皮地多了。
因此我就想,不是他们愿意犯错误,是他们的认识不够、是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自制力,而这些不是所有的孩子一下子就会有的。
所以,我就始终坚持给每一个犯了错误的同学以机会。
第三、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愿意改正错误、都有能力改正错误。
当然,有些同学改正错误的能力强些,有些同学则差些;有些同学改正错误需要的时间长些,而有些同学则短些。
这都应该是因人而异,不可能强求所有的同学都一样,老师也完全没有必要为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犯同样的错误而不耐烦、而恼火。
愿每一个老师都认真地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并始终满怀美好期待地注视着我们的学生,让老师和同学之间的感情更加融洽,让师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坦城。
B、科任老师如何与学生进行交流如何与学生进行交流,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换位思考是与学生进行良好交流的前提。
教师要关心学生,那必须要了解学生。
而要了解学生,首先必须进入学生的情绪和思想的系统中去,以学生的眼光去看“他”的世界,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而且也以他的思想去推理他的一切,然后有效地将这些感受传递给对方。
其次,老师要有积极的交流理念。
对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有很深的信任感。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成功的基础。
老师爱学生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相信学生。
结合学生的特点使其扬长避短,让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发挥自已的聪明才智。
进而让他们亲身感受到教师的体贴与关怀,体验到自身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有巨大的潜能,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自身的潜能,鼓励他们去不断的主动探索,使他们得到充分发展。
老师爱学生还表现在要学会赏识。
在各类活动中抓住一切机会,去捕捉每一个学生某一处或某一刻的闪光点,坚信每个学生心灵深处都有一盏可以点亮的灯。
再次,交流的前提是平等。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老师应该摈弃“师道尊严”,平易近人,真诚,用心去和学生交流。
我采取的交流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谈心式交流。
师生面对面,真诚而坦率地交谈,交流的效果可能立竿见影。
师生交流时应尽量注意师生的平等,尽量多给学生一些尊重;2、书信交流。
这种交流方法在某些环境下,比如某些事情师生之间不方便直接面对面交流,那么通过书信来进行交流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这样交流有可能给老师了解到学生中平时不易掌握的情况,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而作为学生也会得到教师更为完备的帮助和指导。
班主任写在成绩报告单上的评语也是书信交流的一种,家长则可以通过回执来反馈学生在家里的表现等等。
3、作业本也可以成为师生交流的途径。
任课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可在作业本中加上简短的评语,如:“好!”、“有进步!”、“继续努力!”、“人生能有几回搏?”、“努力啊,时不我待”等,使人倍感亲切,常常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
4、老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可以通过QQ群上网聊天,加强师生交流与沟通。
在和学生在相处时,应经常给以亲切的微笑,一种信任及鼓励的目光,将会使我们的师生关系更加和谐、美好。
用我们的爱心、真诚和热情去构建师生间的交流和信任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