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腧穴概述PPT课件
在《内经》中论述刺灸治疗时,而常常 只列举经名而不列举穴名,这就是以腧穴的 概念扩充为经络的认识,给针灸取穴做出了 概括性的提示。
从此,腧穴的归经在《内经》中以奠定 了基础,从数目上看,《内经》中只提到了 160多个穴位。其中,单穴25,双穴135,而 没有详细记载出全部周身的腧穴名称,有的 提到了穴位,有的有定位而没有定名。
这些腧穴因其归属于十二经脉与任督二 脉上,故又称为“经穴”。
按照经脉归类腧穴的最早文献,大概要 算《内经》为最早,它对腧穴的认识已经十 分明确而又全面。而与腧穴密切相关的经络 学说以成为《内经》所阐述的主要内容之一。
《灵枢·本输》首先记载了66个五腧穴 的十二经分类,它主要是以四肢肘、膝关节 以下的腧穴作为基本。因此称“本输”。所 以本输是腧穴分经的基础。十二经脉的命名 并分手足三阴、三阳而连接脏腑,它表示了 四肢经穴与脏腑之间的远隔治疗作用。
奇穴的主治范围比较单纯,大多 数奇穴仅对某些疾病有奇特疗效。
因此可以看出: 奇穴主治范围单纯,效果显著。往往不 存在一经和数经,一脏或数脏的复杂性。
总之,奇穴可分为两种:
(1)是根据传统取穴,也就是根据文献 记载。
(2)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发现的新穴,尤 以文化大革命中产生最多。
(三)阿是穴
阿是穴,就“啊”字而言,“啊” 有“痛”之意,“啊”是形象的以病人 呼出的痛声来命名。因其按压病人的痛 处,病人会“啊”一声。
如果出现敏感点(压痛)的部位不在经 穴或经外奇穴的位置,那么这个部位就是阿 是穴。由此可见,检查敏感点的取穴方法, 实际上就包括了经穴、奇穴、阿是穴。
因此说,阿是穴即是经穴和经外奇穴的
补充。而阿是穴所具备的特点,在取经穴或 经外奇穴时,必须加以留意。以防把经穴和 奇穴误以为是阿是穴。
(一)耳穴
耳穴是指分布在耳廓上的腧穴。也是 人体各部分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在耳廓 上的反应点。
耳穴与脏腑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耳 穴与经络关系上看:十二经脉中,其中六阳 经中,有五条经脉循于耳周或耳中,如:手 少阳三焦经“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 耳前。”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之 脉……却入耳中”足少阳胆经“其支者,从 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
到了晋代,皇甫谧著的《针灸甲乙经》 为我国记载了周身经穴最全面的最早专著。 它是根据分布、分穴的方法记载了349个穴 位,既有定位,又有定名和定经,和《内经》 中所说的人有365穴的总数基本相近。
以后随着针灸医学的发展,新的腧穴逐 渐充实了经穴。到北宋,王惟一著《铜人腧 穴针灸图经》一书,书中在其349个穴位的 基础上又增加了5个穴位,使穴位总数达到 了354个,
最常用的分类方法,就是教材上所讲的。
按经脉分类的方法来分,共分四类,即:经 穴、奇穴、阿是穴、耳穴。四类:
其中,经穴是全身腧穴的主体,奇穴是 原有腧穴的补充,阿是穴则是根据全身疾患 部位和压痛点定取腧穴的灵活运用。
我们根据教材上所讲的四类分别来进行 详细的讨论。
(一)经穴(十四经穴)
经穴:指分布在十四经脉循行路线上的 腧穴。这类腧穴,又称是“十四经穴”
第二章 腧穴概述
腧穴是指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躯体外部 的特殊部位,也是针灸治疗疾病所施述的刺 激部位。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专业的理论基础,腧 穴和经络之间关系密切,缺一不可。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 殊部位,那么腧穴是隶属于脏腑的,经络又 归属于脏腑,手足三阴经与五脏相通,手足 三阳经与六腑相联,
阿是穴最早记载于唐代孙思邈的《千金
方》中:“有啊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 捏其上,若里(果)当其处,不问孔穴,即 得便快或痛处,即云啊是,灸刺皆验,故曰 阿是穴也。”因此,阿是穴即无固定的部位, 也无相应的名称,它是随着痛的部位而选定 穴位的。
另外,阿是穴还有些不同的名称,如有
的称“不定穴”。《玉龙歌》:“浑身疼痛 疾非常,不定穴中细审量,有筋有骨须浅刺, 灼艾临时要度量。”有时也称为“天应穴”。 例如《医学纲目》:“浑身疼痛但于疼处针, 不拘泥于经,穴名天应穴。”在日本针灸医 师将此穴称为“扪当穴”。
正如:《灵枢·调经》中指出:“五脏 之道皆出于经遂”。由此可见经络、腧穴、 脏腑之间的归属关系。在《灵枢·小针解》: “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 节者也”。说明了腧穴不是弧立的体表点, 而是与脏腑、经络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笫一节 腧穴的分类和命名
一、腧穴的分类
我们讲了腧穴共有361个穴位,还有很 多的经外奇穴。而这些穴位分布于人体的各 个部位,遍布全身,其分类方法,也就多种 多样。
奇穴是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发现和积累 起来的。奇穴不在十四经脉的循行路线上。
有些穴位虽然没分布在十四经的经脉循 行路线上,但是它与经脉系统仍有着密切的 联系,从经脉遍布全身、沟通内外的作用来 看,所有的腧穴自然都不是孤立的,脱离经 络系统而存在的。
《灵枢·刺节真邪》说:“尽刺诸阳之 奇输”,所谓“奇输”即指“奇穴”,奇穴 也是在阿是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根据腧穴在全身的分布情况看, 周身腧穴则是按十四经脉所排列。如将361 个穴位按十四经分属,则可分为:
总之,十四经穴是腧穴的最重要部分,
这些穴位,一般都是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 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并掌握其一定的规律性,
( 一)奇穴(经外奇穴)
奇穴:是指具有一定的穴名,又有明确 针灸大成》书中 又增加了5个穴位,使穴位总数增加到359个。
清代,李学川著《针灸逢源》,书中增
加2个穴位,使穴位共计361个,而使这361 个穴位一直沿用至今。
以上腧穴数字的增加,是在医疗实践中 的创获,其未列入经络系统之前,则属于经 外奇穴的范畴,以后经过长期的应用之后, 后人才将以上腧穴列入经穴。
阿是穴无具体的部位,可直接在痛处刺
灸,临床上多用于阿是穴治疗浅部肌肉的疾 病。因此说阿是穴的发现是针灸医学的一项 巨大的进步。
另外,我们在取阿是穴时,要求寻找敏 感点,那么我们在寻找敏感点(阿是穴)时, 如果按压、撮提检查时,假若发现其感觉异 常(疼痛、麻、痒),如果此处正是经穴或 经外奇穴的所在,就可以按照经穴或经外奇 穴的位置来定取腧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