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贵州省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及技术标准

贵州省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及技术标准

贵州省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方法及技术标准1、资料收集与整理要求1.1地质资料(1)矿井地质勘探精查或详查报告,矿井生产修编地质报告(地质说明书)。

(2)矿井设计说明书。

(3)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构造纲要图,井上下对照图,地层综合柱状图,地质剖面图。

(4)采掘工作面地质说明书和相关图件。

(5)煤巷地质编录的煤厚变化、断层、褶皱、顶底板岩性变化和构造煤厚度,测井曲线解释、地球物理方法探测的断层、构造煤厚度等。

(6)断层,褶皱,陷落柱,火成岩,顶、底板砂、泥岩分界线、水文地质资料等。

按附录B中表B-9、B-13、B-15、B-18等和附录A中表A-1要求填绘。

(7)所有的钻孔柱状图和勘探线剖面图,按附录A中表A-1要求填绘。

(8)三维地震勘探资料。

1. 2瓦斯资料(1)收集整理建矿以来掘进、回采工作面瓦斯日报表,风量报表,产量报表,采、掘月进尺等资料。

按照附录B中表B-1、表B-2、表B-10进行统计,结合瓦斯抽采量计算回采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掘进工作面的绝对瓦斯涌出量。

(2)瓦斯含量资料:地质勘探钻孔取样测定的瓦斯含量和生产阶段取样测定的瓦斯含量,按照附录B中表B-3进行统计。

(3)瓦斯抽采资料:收集整理地面和井下瓦斯抽采资料,包括所有的瓦斯抽采设计方案和瓦斯抽采台帐,整理预抽瓦斯和采掘过程中边采边抽的瓦斯量,按附录B中表B-10统计,计算瓦斯抽采量。

(4)瓦斯压力测试数据:按附录B中表B-4进行统计。

(5)煤巷掘进测试的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参数,如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钻孔最大瓦斯涌出初速度q max、钻孔最大钻屑量S max、瓦斯放散初速度ΔP、煤的坚固性系数f值、瓦斯突出危险综合指标K 值,按照附录B中表B-5、表B-6进行统计。

(6)煤与瓦斯突出点动力现象资料。

统计建矿以来的所有煤与瓦斯突出点动力现象资料,描述发生过程和突出位置地质资料,描述作业工序详细资料,按照附录B中表B-7、表B-8统计。

2、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研究与瓦斯预测2.1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研究运用板块构造、区域地质演化和瓦斯赋存构造逐级控制理论,研究矿区构造在历次构造运动中的区域大地构造位置,每次构造运动引起的拗陷、隆起造成的风化、剥蚀、沉积作用和挤压、拉张作用对煤层瓦斯保存条件的影响;每次构造运动构造应力场演化对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控制作用;同时,搞清挤压剪切、滑动剪切作用对构造煤形成分布的控制特征。

结合大量瓦斯地质资料,分析矿井构造等地质因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从而揭示出矿井瓦斯地质规律。

2.2瓦斯含量、瓦斯压力预测在厘清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邻近矿井实际的瓦斯地质资料,划分瓦斯地质单元,分析影响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建立瓦斯含量与主控因素的数学模型(主要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预测),预测瓦斯含量分布情况,有条件的矿井则可以建立瓦斯压力预测模型预测瓦斯压力分布情况。

2.3瓦斯涌出量预测根据矿井实际,在以下三种方法中,选取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方法,预测瓦斯涌出量。

2.3.1矿山统计法采用矿山统计法按《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进行预测。

2.3.2分源预测法采用分源预测法按《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方法》(AQ1018)进行预测。

2.3.3瓦斯地质统计预测法在系统收集、整理建矿以来采掘工作面每日的瓦斯浓度、风量和瓦斯抽采量的基础上,准确地计算出各个采、掘工作面每日的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点值,每日确定一个,每一个采、掘工作面每个月都可以得到30个瓦斯涌出量点值;将整理出来的瓦斯涌出量点值再剔除有人为因素异常的数据,一般每一个月进度选出1~2个涌出量点,转绘到瓦斯地质图上;划分瓦斯地质单元,分析影响瓦斯涌出量大小的主控因素,建立瓦斯涌出量与主控因素的数学模型;同时,对于不同回采工艺、不同回采顺序计算出来的瓦斯涌出量可以建立对比关系,预测出未采工作面、新水平或新建矿井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并绘制瓦斯涌出量等值线。

2.4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在厘清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的基础上,结合测试、整理的瓦斯地质资料,依据《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AQ 1024),将瓦斯含量小于8m3/t和瓦斯压力小于0.74MP 的进行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划分出突出危险区和无突出危险区。

2.5矿井瓦斯(煤层气)资源评价依据矿井瓦斯地质规律,进行瓦斯(煤层气)资源量块段划分,运用矿井瓦斯地质图,依据《煤层气资源/储量规范》(DZ/T 0216)计算资源量公式,计算矿井瓦斯(煤层气)资源量,根据勘探程度、构造复杂程度、煤层顶底板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瓦斯(煤层气)资源丰度、煤层裂隙、构造煤的发育程度等因素,评价煤层气开发技术条件,划分出不同开发顺序的区块分级图。

3、矿井瓦斯地质图的编绘3. 1地理底图的编绘(1)底图的选取和内容的取舍一般选用1:2000、1:5000或1:10000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和矿井采掘工程平面图作为地理底图。

然而矿井瓦斯地质图是以瓦斯和地质内容为主体,为了减轻图面内容的负担,并突出表现瓦斯分布和影响瓦斯分布的地质因素等主体内容,达到图面清晰、层次分明、主体突出的目的。

在对地理底图进行数字化以前,对地理底图所表示的地质、采矿内容进行取舍,确定地理底图的内容。

见表1。

表1矿井瓦斯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内容表序号地理底图编绘内容序号地理底图编绘内容1 钻孔10 岩浆岩2 井筒11 构造煤厚度3 煤层露头及风化氧化带12 正断层、逆断层4 井田边界13 等水位线5 煤层底板等高线14 陷落柱6 向斜轴15 工作面编号名称7 背斜轴16 水仓、变压站等标志性设施8 岩石巷道17 重要的地名、建筑物9 煤巷(2)地理底图分层数字化在内容取舍后的地理底图上,进行分层数字化。

(3)地理底图的编绘要求为了达到图面清晰,主体突出的效果,要严格按照附录A“煤矿瓦斯地质图图例”中对图例符号、颜色、线形、线宽、字体类型、字体大小等要求对数字化完成的底图进行编绘,并对煤层底板等高线图、采掘工程平面图的等相关内容适当进行简化。

3..2有关瓦斯信息的编绘对瓦斯统计资料和瓦斯预测结果,严格按照附录A“煤矿瓦斯地质图图例”中对图例符号、颜色、线形、线宽、字体类型、字体大小等要求,编绘到地理底图上。

3.3 瓦斯预测参数点的绘制(1)瓦斯涌出量:掘进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点,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和相对瓦斯涌出量点,一般是每一个月按进度标注一个点。

(2)瓦斯含量、瓦斯压力:根据矿井实际测定位置进行标注。

(3)煤与瓦斯突出动力现象:根据矿井实际突出位置进行标注。

(4)瓦斯(煤层气)资源量:在每一块段的合理位置标注块段瓦斯资源量。

(5)瓦斯放散初速度ΔP,煤的坚固性系数f值,瓦斯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K值,钻屑瓦斯解吸指标Δh2,钻孔最大瓦斯涌出初速度q max,钻孔最大钻屑量S max等,根据实际测定位置进行标注。

3.4有关瓦斯等值线和区块界线的绘制有关瓦斯等值线和区块界线,按附录A “煤矿瓦斯地质图图例”的要求进行绘制。

(1)绝对瓦斯涌出量等值线:根据实际瓦斯涌出和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将绝对瓦斯涌出量等值线分实测线和预测线,一般是按绝对瓦斯涌出量等量差5m3/min或相适应的等量差绘制。

(2)瓦斯含量等值线:分实测线和预测线,一般选择瓦斯含量等量差5m3/t相适应的等量差绘制。

按附录A “煤矿瓦斯地质图图例”的要求进行绘制。

(3)有条件的矿井绘制瓦斯压力等值线:分实测线和预测线,般按瓦斯压力等压差0.2MPa绘制,(4)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界线:按照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结果,绘制煤与瓦斯突出危险区界线,箭头指向突出危险区。

(5)瓦斯(煤层气)资源块段界线:依据瓦斯(煤层气)赋存条件,考虑含量大小、构造条件、水文地质条件等相近,划分不同级别区块,评价资源量,块段界线箭头指向块段内。

3.5 面色的绘制绝对瓦斯涌出量区划面色的绘制:根据绝对瓦斯涌出量预测结果,一般按绝对瓦斯涌出量等量差为5m3/min进行区划,按照附录A“煤矿瓦斯地质图图例”要求的面色进行填充。

但对大型、特大型矿井,瓦斯涌出量大的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等量差可适当增加。

4、编写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按附录C 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编写提纲的要求编写说明书附录A(规范性附录)煤矿瓦斯地质图图例A.1煤矿瓦斯地质图图例(表A-1)表A-1 煤矿瓦斯地质图图例(1:5000)附录B(资料性附录)矿井瓦斯地质图资料统计表B.1 ××煤矿××掘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统计表(表B-1)B.2 ××煤矿××回采工作面瓦斯涌出量统计表(表B-2)B.3 ××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含量统计表(表B-3)B.4 ××煤矿××煤层瓦斯压力统计表(表B-4)B.5 ××煤矿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参数统计表(表B-5)B.6 ××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突出预测参数统计表(表B-6)B.7 ××煤矿××采(掘)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点统计表(表B-7)B.8 ××煤矿××采(掘)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点位置与断层、煤体结构、顶底板岩性统计表(表B-8)B.9 ××煤矿××采(掘)工作面断层统计表(表B-9)B.10 ××煤矿××采(掘)工作面瓦斯抽放量统计表(表B-10)B.11 ××煤矿钻孔综合成果表(表B-11)B.12 ××矿井历年瓦斯涌出量鉴定等级汇总表(表B-12)B.13 ××煤矿大中型断层情况一览表(表B-13)B.14 ××煤矿各煤层钻孔瓦斯资料表(表B-14)B.15 ××煤矿井下水文钻孔水压水位观测成果表(表B-15)B.16 ××煤矿水质分析综合成果表(表B-16)B.17 ××煤矿突水点统计一览表(表B-17)B.18 ××煤矿井下水文钻孔基本情况一览表(表B-18)B.19 ××煤矿各含水层水质类型统计一览表(表B-19)B.20 ××煤矿含水层统计表(表B-20)B.21 ××煤矿隔水层统计表(表B-21)B.22 ××煤矿顶底板岩石物理力学性质试验表(表B-23)B.23 ××煤矿煤层资源储量估算基础表(表B-24)附录C(规范性附录)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说明书编写提纲前言1矿井概况1.1交通位置及隶属关系1.2井型、开拓方式及生产能力1.3瓦斯1.4煤层1.5煤质特征1.6岩浆岩1.7水文地质特征2地质构造及控制特征研究2.1矿区地质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2.2井田地质构造及分布特征2.3构造煤发育及分布特征2.4地质构造对瓦斯赋存的控制3矿井瓦斯地质规律研究3.1断层、褶皱构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3.2顶、底板岩性对瓦斯赋存的影响3.3岩浆岩分布对瓦斯赋存的影响3.4煤层埋深及上覆基岩厚度对瓦斯赋存的影响3.5岩溶陷落柱对瓦斯赋存的影响3.6瓦斯含量分布及预测研究4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4.1矿井瓦斯涌出资料统计及分析4.2矿井瓦斯抽采资料统计及分析4.3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5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5.1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参数测定及统计5.2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影响因素分析5.3煤与瓦斯区域突出危险性预测6煤层气资源量计算6.1资源量计算方法6.2资源量计算及参数的确定6.2.1计算基本条件6.2.2计算公式参数的确定6.3资源量计算结果及评价7矿井瓦斯地质图编制7.1编图资料7.1.1地理底图7.1.2地质资料7.1.3瓦斯资料7.2编图内容和表示方法7.2.1地质内容和表示方法7.2.2瓦斯内容和表示方法7.2.3其它内容表示8结论和建议参考文献附图(矿井瓦斯地质图)附表(见附录B矿井瓦斯地质图资料统计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