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诗歌鉴赏(7)——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高考诗歌鉴赏(7)——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作者的情感的能力。“花发恐飘 零,只待朝晴”,先写了词人一夜牵肠挂肚,担心夜雨使花凋 零的心绪;接下来“彩霞红日照山庭”一句,以景写情,传达 出愁绪顿消的心境;最后“曾约故人应到也,同听啼莺”,表 达了欲和故人同听啼莺的期盼之情。
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注】 ①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友人。②杜甫《曲 江三章》其三:“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 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此处化用杜 诗。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作答形式是“××句(联)写了××”;
第三:揭示诗歌主旨或诗人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3.答题模板 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 手法+描写了什么+评价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研究题型·突破考点] [题型解读]
诗歌的内容是指诗歌中描写的人、事、物,诗歌的主旨是 诗人写作诗歌的主要目的。概括内容主旨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 结合诗歌中的意象、人物、事件,体味作者的创作意图。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颈联写 了两层苦,一是生病之后体衰之苦,感觉生命如同一片落叶; 二是乱世漂泊之苦,在世上如同蓬草飘荡不定。尾联中的“分 携”即离别,此联着重表现离别之苦,兄弟一别之后就要相隔 天涯,明日客船上只能听到晓风吹拂,再也听不到幼弟的笑语。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下阕寄寓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小试身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与 上阕不同,词的下阕转写作者自己的感慨。前五句,作者化用 杜诗来回应小序中提到的“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一事。 这里,作者借李广自比,以杜甫思慕李广之心,隐喻晁楚老、 杨民瞻两位好友亲爱自己之意,盛赞他们不以穷达异交的高风。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典例剖析] [例 3] (江西高考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①(其二)
苏轼 总角黎家三四童,口吹葱叶送迎翁②。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注】 ①被酒:刚喝过酒,带着醉意。四黎:子云、威、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情感
具体内容
对壮美山川的赞美与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歌颂、对
1.喜系列 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征战沙场的无畏、保家卫国的
壮志、隐居生活的悠闲与宁静,等等。
对功名权贵的傲视与不屑、对朝廷昏庸的失望与批
2.怒系列 判、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揭露、对官吏贪婪的厌恶、
答案 ①担心:担心“花发飘零”。②惊喜:“彩霞红日 照山庭”,雨过天晴,花儿绚烂依然。③期盼:“曾约故人应 到也,同听啼莺”,有着对故人到来的期盼之情。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题型三 分析评价观点态度
[题型解读]
作者的观点态度包括对事物、人物的态度,对社会现实的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解题建模] 1.设问方式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2)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3)这首诗可分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徽、先觉四人都是海南黎族人,姓黎,故称“四黎”。②翁:
苏轼自称。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请结合作者的思想和本诗内容,分析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 样的人生态度。
【小试身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战争的厌弃,等等。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哀叹、对自身命运不幸的哀伤、 3.哀系列
对人民的疾苦的同情、对国家离乱的哀叹,等等。 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对远方朋友的关心与劝慰, 4.思系列 等等。 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对无限离愁的 5.愁系列 忧伤,对时光易逝、人生易老的伤感,对羁旅漂泊 的忧愁,仕途失意的苦闷,等等。
如 2015 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Ⅱ就采用了这种形式。2.间接设问。 如“诗中诗人的感情有无变化?请简要分析”。3.比较两首诗 歌的不同情感。如“两首诗都写了暮春之景,表达的情感有何
不同?”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例 2]
[典例剖析] (2016·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第二部分 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主要是考查对诗歌 所抒之情的理解、对诗歌内涵的揭示、对诗歌主旨的理解。纵 观近年高考试题,评价和探究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类试题一直 受到命题者的青睐。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跟踪热身]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楼别幼弟孚令 [清]吴伟业
野色沧江思不穷,登临杰阁倚虚空。 云山两岸伤心里,雨雪孤城泪眼中。 病后生涯同落木,乱来身计逐飘蓬。 天涯兄弟分携苦,明日扁舟听晓风。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诗人在颈联与尾联写出了哪些“苦”?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小试身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规范审题。该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
【答案】 化用杜诗,回应朋友邀约同居山间的盛情,赞 赏朋友的高风;借李广自比,表达了对南宋当局的不满;结句 融情于景,抒写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跟踪热身] 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浪淘沙·夜雨 梁 寅【注】
第二部分 古诗文阅读
专题二 古代诗歌鉴赏 Ⅲ.分点突破•高效训练 第4节 鉴赏诗歌的思想感情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题型一 概括思想情感(内容主旨) [链接教材·认知考点] 古代诗歌中的情感表现的是人类的共同的情感,无外乎是 “喜怒哀思愁”等方面,具体如下:
2.解题思路
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关的文化常识、
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②某一诗句的大
意或内涵;③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
历;④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第一:确定诗歌题材,如怀古咏
史诗、咏物抒怀诗、边塞征戍诗、山水田园诗等;
第二:具体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分别写了什么,概述内容,
态度,对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态度,对人生感悟的倾吐,等
等。所谓“评价”,是指在把握文中观点和作者态度的基础上,
对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自己的评价。如文章的观点是否正确,
认识是否全面,论述是否透彻,感情是否健康,对读者是否有
有益的启示,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等等。有时还需要对别
人的评价进行分析比较,作出正确的判断。
创新大课堂
研透高考题型·突破考点 点拨考场技法·攻克难关 课时作业
[典例剖析] [例 1] (2017·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船归。 【注】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