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大原则引领卓越核安全文化

八大原则引领卓越核安全文化

本期关注
在核电业界的一些重大事件发生之后,人们痛定思痛、分析总结后提出了核安全文化的概念。

1979年三里岛事故后,核电厂加强了对涉及硬件、程序、培训以及对待安全和监管态度等很多基本问题的管理。

1986年切尔诺贝利事故后,人们对核技术和风险有了更加刻骨铭心的认识。

1986年,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在核安全专家咨询组(INSAG)-1中首次提出了安全文化这个名词,1991年INSAG-4中明确定义了什么是安全文化。

2002年,美国Davis-Besse 核电站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降级事件和2003年匈牙利Paks核电厂堆外燃料严重受损事件再次为核电界敲响了警钟。

在这两起事件中都突显了一个问题:核电厂对安全氛围关注不够时,安全就容易出现问题。

2004年11月,美国核电运行协会(INPO)发布了《卓越的核安全文化原则》。

2006年1月,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WANO)发布导则《卓
越核安全文化的八大原则》。

什么是核安全文化
核安全文化是指:一个组织
的价值观和人员被期望的行为
通过领导的表率和员工的践行,
从而保证确立压倒一切的核安
全至上的优先地位。

简而言之,
即核电厂的人人事事处处都表
现出以核安全为第一。

核安全文化的核心意义是:
在核电厂建立人人事事处处以
核安全为第一的行为习惯、态度
和观念。

当核电厂的人人事事处
处都体现出以核安全为第一的
考虑时,我们的核安全文化就是
卓越的了。

由于核的特殊性,在核电厂
我们首先要关注的是核安全,但
除核安全之外还包含有工业安
全、设备安全等安全概念。

因此
核电厂的核安全文化建设是包
含于安全文化建设以及组织文
化建设之中的。

在核电厂核安全
文化和安全文化常常是同一所
指,指的是以核安全文化为中心
的安全文化建设。

卓越的核安全文化
对核安全文化的描述分为
三个层次:定义、原则、特性。


先定义出核安全文化的概念,即
什么是安全文化。

其次识别出对
影响安全文化贡献较大的各管
理要素。

然后描述在核电厂的管
理体系中,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促
进这些管理要素。

关于核安全文化建设的管
理要素,在不同的机构文件中所
用的名词不尽一致。

在INPO的
《卓越安全文化的原则》中被称
为“原则”;在IAEA的文件体系
中被称为“特性”;在美国核管会
(NRC)的文件体系中被称为
“特质”。

除了所采用的名词不同之
外,各机构规定的安全文化管理
要素的数量也不相同。

INPO和
WANO的安全文化原则有8
个;IAEA的安全文化特性有5
个;而NRC的安全文化特质有
13个。

这些不同之处并不会对
核安全文化建设过程构成影响。

其中,WANO发布的《卓越
核安全文化的八大原则》是针对
三个方面提出的要求:组织、领
核安全是核电厂的生命线。

为了确保核电的安全,核电厂采取的是纵深防御,这既有
多道实体屏障,也有全方位的管理屏障。

除此之外,通过核安全文化的建设,提升核电厂
处处以“核安全为第一”的行为和管理意识,这也是核电厂管理中的重要环节。

八大原则引领卓越核安全文化
■吴炳泉高芳
中国核工业
CHINA NUCLEAR INDUSTRY
导和员工,也就是说,这三个层级是我们建设核安全文化的关注点。

原则一:核安全人人有责。

清晰界定并理解核安全的责任与权力。

报告关系、岗位权限、人员配备和资金支持核安全责任落实。

公司政策强调核安全的重要性高于一切。

原则二:领导做安全的表率。

高层领导人员和高级管理者是核安全的主要倡导者并在言行上示范他们的承诺。

经常不断地,始终如一的宣贯。

整个组织的领导对核安全以身作则。

原则三:建立组织内部的高度信任。

在企业内建立高度的信任,通过及时准确的沟通来培育这种信任。

有提出和处理问题的畅通信息流程。

对员工提出问题所采取的措施要告知员工。

原则四:决策体现安全第一。

员工在作出支持核电厂安全、可靠运行的决策时经过系统和严格的考虑。

操纵员得到充分的授权并了解安全期望值,当面临突发或不确定的工况时,将电厂置于安全状态。

高级管理层支持和强化保守决策。

原则五:认识核技术的特殊性和独特性。

所有的决策和行动都要考虑核技术的特殊性。

反应性控制、持续堆芯冷却、裂变产物屏障的完整性是核电站工作环境的重要区别特征。

原则六:培育质疑的态度。

员工通过对假设的怀疑、异常状态的研究、计划行动的潜在不利后果的考虑,表现出质疑的态度。

质疑态度的形成基于这样的理解:即事故往往来自于反映出组织的假设、价值和信念缺陷的一系列决策和行动。

所有员工要警惕可能对电厂安全产生不利后果的状态或活动。

原则七:倡导学习型组织。

高度重
视运行经验,有较好的学习经验反馈的能力。

通过培训、自我评估、纠正行动和对标来激励学习和提高绩效。

原则八:评估和监督活动常态化。

应用监督来强化安全和提升绩效。

通过各种监督方法(有些是独立的“全新视角”的监督)对核安全进行常态化的监督和检查。

高标准建设核安全文化
建设卓越核安全文化要求我们始终坚持高标准,用最高业绩标准来衡量和看待我们的现状,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不会自满。

核安全文化一旦弱化后会在电厂的很多管理方面表现出来,如:反映出来的问题得不到根本上的解决、组织思想越来越僵化、文件质量和执行文件的质量越来越低、降低标准、追求包装、方案批评、缺乏主人翁意识、员工不愿意报告问题、领导不能以身作则等等。

卓越核安全文化的八大原则,描述了在一个核电厂中可能起作用的因素和从何着手实施工作,如果得到很好的利用,将会影响电厂的价值观、假设、经验、行为、观念和规范。

核电厂应该把这些原则同日常规定和做法进行深入的比较,发现差距并积极改进。

尽管核安全文化原则是不可探测的,但是通过观察特性并对其进行趋势统计,就可以发现安全文化变化的趋势,并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另外,在核安全文化建设过程中有一个概念非常重要,就是“安全工作氛围”。

这个氛围即包括工作的物理环境氛围,也指能让工作人员报告问题的人文氛围。

这一点可以看作是核电厂核安全文化变化的一项重要指征。

核安全文化的建设任重道远,非
朝夕之功。

我们应持续努力将我们的核安全文化水平从“依据法规来管理核电厂”的第一阶段逐渐提高到“重视安全业绩,主动追求好的业绩和更高的安全水平”的第二阶段,最终向“不断进取的阶段,持续改进追求核电厂的良好业绩”的最高阶段迈进。

实践证明:不断提高安全文化意识,推进以核安全文化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建设,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软实力”;安全监督体系与安全生产(设备可靠性管理)保障体系的完善是构建安全的“硬实力”;“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共同建设是核电厂实现总目标的双手!
(作者单位:中核集团秦山核电有限公司)
2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