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
5.4《亚非拉地区的发展》
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
1. 在可预测的未来,中东问题将持续成为地区动荡之源。
导致中东地区动荡的最重要的外部因素是()
A.水资源问题B.宗教问题
C.大国干预D.领土主权
2.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接引发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历史事件是()
A.英国对巴勒斯坦实行“委任统治”
B.以色列建国
C.阿拉伯国家的建立
D.以色列占领了耶路撒冷
3. 英国议会通过《印度独立法案》,宣布……在印度境内成立两个独立的自治领:印度和巴基斯坦。
印度独立于()
A.1859年B.1947年
C.1960年D.1990年
4. 他被称为“上帝给南非的礼物”和“南非给世界的礼物”,1991年竞选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终结了种族隔离制度。
他是()
A.纳赛尔B.卡斯特罗
C.玻利瓦尔D.曼德拉
5. 1959年,举行武装起义,推翻亲美政府独裁统治,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拉丁美洲国家是()
A.印度B.巴拿马
C.古巴D.纳米比亚
6. 1964年,在第一届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上,77个发展中国家发表了《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标志着七十七国集团的成立。
这些发展中国家主要要求的是()
A.争取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
B.彻底摆脱帝国主义的殖民统治
C.积极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D.改变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
7. 历史学习中,常常需要对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进行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直接引发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历史事件是()
A. 以色列对阿拉伯国家发动袭击
B. 埃及和叙利亚试图收复失地
C. 以色列国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
D. 美苏侵略埃及
8. 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是由于在这一年()
A.埃及通过“七月革命”赢得了真正的独立
B.在非洲大陆上有17个国家取得独立
C.法国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D.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9. 图中人物曾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
”该历史人物是()
A.卡达尔
B.尼赫鲁
C.赫鲁晓夫
D.卡斯特罗
10. 世界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各领风骚,尼赫鲁、毛泽东、纳赛尔、卡斯特罗等人共同掀起的历史大潮是()
A.反抗殖民侵略与扩张
B.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
C.壮大社会主义阵营
D.构建二战后的世界格局
11. 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不仅使非洲国家失去了经济资源,也使非洲国家失去了政治尊严,那就是民族的独立和平等.下列史实标志着非洲国家最终找回“政治尊严”的是() A.1955年,万隆会议的召开
B.1956年,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C.1960年,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
12. 标志着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在非洲最终崩溃的事件是()
A.埃及独立
B.纳米比亚独立
C.南非独立
D.阿尔及利亚独立
13.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直接打击了美国霸权的是()
A.“印巴分治”并独立
B.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
C.卡斯特罗领导古巴革命胜利
D.纳米比亚独立
14. “美国人伤风,拉丁美洲就害肺炎。
”下列历史事件使这一局面得到改观的是()
①印度独立②古巴独立③巴拿马人收回运河主权④纳米比亚独立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5. 某同学同时搜集了关于尼赫鲁、纳赛尔、毛泽东、卡斯特罗四位人物的资料,由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A.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奋起
B.两极格局的形成
C.非洲殖民体系的崩溃
D.“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二、非选择题
16.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片内容为《巴勒斯坦难民营的生态》图片
材料二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引发了福岛核泄漏。
事件发生后,同学们开展了“核能发展”的主题讨论,请你参与。
(1)巴以冲突中,双方的极端势力用以牙还牙,以暴对暴的方法对抗,并向下一代灌输民族复仇主义思想。
如何有效推进中东和平进程,尽快实现中东和平?
(2)面对是否继续发展核能产业,同学们中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应继续发展,另一种认为应停止发展。
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并说出你的理由。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东方的中国,有着与非洲共同的历史遭遇。
周恩来说:“非洲人民是勤劳勇敢的,它的落后并不是自己造成的。
”“西方的近代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牺牲亚非国家取得的。
”
材料二这一年非洲有17个国家获得独立,它们是喀麦隆、多哥、中非、索马里、贝宁、尼日尔、科特迪瓦、布基纳法索、乍得、扎伊尔、马达加斯加、加蓬、塞内加尔、马里、毛里塔尼亚和尼日利亚、刚果(布)。
(1)材料一中的“共同的历史遭遇”主要指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一年”被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众多国家获得独立的有利国际因素有哪些。
【史海拾贝史实论述】
20世纪50年代中期,已有约三十个国家打破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枷锁取得独立。
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亚非国家普遍感到应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
(3)依据材料指出,亚非国家为“增进相互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召开的国际会议是什么?这一时期亚非拉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以史为鉴升华认识】
(4)新的历史时期,你认为亚非国家加强团结合作有什么重要意义?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不要让橄榄枝从我的手中失落。
材料二这不是我个人的战斗,也不仅是以色列领导人的战斗。
它是我们这一地区所有国家全体公民和每一位公民的战斗。
生活在和平之中是他们的权利……
材料三观察下图
请完成: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是谁说的?
(2)材料一中的“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分别代表什么?
(3)材料三中三个人物名字从左至右依次是谁?
(4)材料三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问题?具有什么意义?
(5)你认为如何处理中东问题呢?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CBBDC 6-10DCBBB 11-15DBCDA
二、非选择题
16. (1)双方都做出让步,坐下来谈;以一种宽容之心,去解决现实问题。
(2)第一种:继续发展。
因为能源的需求量大,核能是新能源,潜力大;坚持安全、创新、和平利用核能;加强国际合作和环境保护。
第二种:停止发展。
因为这种产业危险性非常大,可能会造成核灾难;发展其他新能源进行替代;很难规避自然灾害对核电的破坏。
17. (1)近代中国与非洲都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与掠夺,都曾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2) “非洲年”。
二战加速西方殖民列强的衰落;社会主义阵营的壮大,亚洲和拉美人民反帝斗争的兴起;西方国家内部反帝国主义的民主主义情绪的发展;法西斯的侵略破坏了原有的殖民体系,反法西斯战争促进了殖民地的觉醒。
(3)1955年召开的亚非会议(或万隆会议)。
维护民族独立,捍卫国家主权,发展民族经济,保卫和平,反对殖民主义等。
(4)有利于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促使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等。
(言之有理即可)
18. (1)分别是阿拉法特和拉宾。
(2)“橄榄枝来”,代表是来谋求和平的;“自由战士的枪”,代表也会坚持原则,不会让人家随便欺负的。
(3)拉宾、克林顿、阿拉法特。
(4)以色列总理拉宾和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握手言和;巴以和谈,迈开了中东和平的重要一步,给中东地区带来和平曙光。
(5)要以和平的手段,而不是使用武力;合理分配水资源;寻求文化认同等。
(合情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