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集成施工技术标准10.1 一般规定10.1.1 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的智能化系统集成的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
10.1.2 本章规定了智能化系统集成的检测和验收办法、步骤和内容。
10.1.3 系统集成检测验收的重点应为系统的集成功能、各子系统之间的协调控制能力、信息共享和综合管润缩匕力、运行管理与系统维护的可实施性、使用的安全性和方便性等要素。
10.2 施工准备10.2.1 技术准备1 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2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报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3 施工前应进行技术交底,明确施工方法及质量标准。
4 明确系统集成的理肩匕要求、各子系统的接口形式、通信协议、数据格式及整体安全要求。
10.2.2 主要材料服务器、工作站、网关、防火墙、缆线、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
10.2.3 主要机具计算机、电工工具、对讲机、网络专用工具、测试软件及仪器等。
10.3 材料质量控制10.3.1 智能化系统集成的设备、材料进场验收要求除遵照本标准第3.2条、第3.3.4条和第3.3.5条的规定执行外,还符合如下规定:1 中继器、网桥、网卡、路由器、网关、各种接插件、集线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部件须有产品标准和接口规范的技术资料或说明书,产品性能、软硬件特性都必须符合系统集成设计的要求。
2 不同厂家的产品要有统一的软件通信协议标准,各种产品需提供标准化的系列接口。
当需接口的产品之间采用不同通信协议和标准时,必须向负责接口的一方公开乙方的协议标准内容。
3 为便于实现软件系统和硬件系统的集成,软件产品和硬件设备应模块化设计。
能适应不同厂家的设备之间的无缝连接和互相替代。
4 集成软件应能适应信息网络及技术发展的要求。
系统集成在使用和维护方面应尽可能简单化,界面应汉化。
5 集成系统采用的接口协议应标准化。
6 实时数据库的选择应符合:(1) 现场待安装的数据库软件必须有产品详细说明书,并符合设计要求,确认是否是原版,严禁使用盗版软件。
(2) 数据库应与网络操作系统相匹配。
(3) 应检查网络数据库的一致性,范围性,避免系统集成中出现不兼容等问题。
7 信息安全产品应符合:(1) 主动检测网络的易受攻击点和安全漏洞的检测工具(包括软、硬件)应符合产品技术要求和相关测试校验要求。
(2) 用户访问系统的身份识别技术产品一定要有相关的质保资料,方可在系统中使用,以保证身份认证可靠性。
(3) 用于保护可信网络的装置—防火墙产品应有完整的质量保证体系,应符合设计要求,避免使用单纯的地址过滤型防火墙。
8 各子系统功能接口应符合:(1) 功能接口包括接插件、通讯协议和软件编程接口等,这些都应符合设计总体要求,并具有产品技术说明书等资料,并应符合有关标准要求。
(2) 接口连接双方有技术协议的应出具相关资料文件,并应检查其是否符合双方协议要求。
(3) 必要时对接口设备通电,检查其是否能实现双方确认的功能。
10.4 施工工艺10.4.1 工艺流程选择集成协议、确定集成核心和系统平台→集成网络系统→应用软件集成→系统安全实现→集成系统测试10.4.2 施工要点系统集成工程的实施必须按已批准的设计文件和施工图进行。
1 系统集成应确保系统的互操作性,技术标准和规范、产品标准和规范、工程标准和规范、验收标准和规范等必须符合有关条例及规范。
2 系统集成包括设备的集成,系统软件的集成,应用软件的集成,人员的集成,组织机构的集成,管理方法的集成,应有详细的集成系统方案,并经反复认证及业主确认。
智能建筑中集成系统有各种各样,大小不一,但均需满足用户对功能的要求。
10.4.2.1 选择集成协议、确定集成核心和系统平台1 通讯协议是集成系统与各子系统进行数据交换的基础,一般各个子系统采用不同的厂家产品支持不同的通讯协议,集成系统采用的协迄灼立能与各子系统支持协议兼容或编制通讯接口。
2 在实现系统集成时,为解决互联和互操作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有: (1) 采用统一的通信协议实现系统集成。
BACnet是楼宇自动控制领域第一个开放式标准,该协议结合建筑工程特点定义了多种对象、服务及数据链路结构,很多空调、制冷、变配电设备制造厂商均采纳该标准协议,为系统集成创造了条件;LONworks是1990年推出的全分布式,具有开放性和互操作性的通讯协议,经LONworks协会认证的产品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也是系统集成的常用标准协议。
(2) 采用协议转换实现系统集成。
具有不同协议的网络互连,可以采用协议转换器。
采用标准的协议转换器在局域网内部通信采用了简单的通信结构,网络上的所有站只使用简单的会话/传送协议,所有协议转换器之间通信只使用同样的传送层协议和IP。
(3) 采用OP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
OPC允许应用程序链接到其他软件对象中,解决了应用程序与过程控制设备之间的数据读取和写人。
OPC提供信息管理域应用软件与实时控制域进行数据传输的方法,在统一的OPC环境下,各应用程序可以直接读取现场设备的数据,不需一个一个地编写专用的接口程序,各现场设备也可直接与不同应用之间互连,从而实现不同网络平台,不同通讯协议、不同厂家的产品方便的互连和互操作。
(4) 采用ODBC技术实现系统集成。
ODBC是解决异种数据库之间互连的标准,采用ODBC及其他开放分布式数据技术实现系统集成,也是智能建筑实现集成的重要方式。
3 选择集成核心时,应该考虑如下基本原则:(1) 选择在整个智能化系统中所占比重最大系统的软件。
(2) 选择在各种控制系统中采用最先进技术的软件。
(3) 选择高层通信技术最开放的软件。
(4) 一般宜以BAS或OAS系统的软件为集成核心。
4 系统平台的选择应考虑操作、维护的便利性及系统安全性要求。
10.4.2.2 集成网络系统1 集成网络系统完成对各个子系统的硬件连接,通过网卡或是网关连接到计算机局域网络形成统一的网络系统。
系统集成所要求的计算机通信内容主要是工作数据,所要求的网络技术相对较普通,只有在要求计算机网络直接传输图像信息时,才会要求高技术和高速度的网络设备。
2 集成网络系勿立采用分层网络结构,高层网络采用通用的办公网络系统,底层根据数据流、稳定性等要求选择相应的工业控制网络。
选择应基于通用性、兼容性及技术发展的考虑。
3 常用的网络设备要求:(1) 网卡的计算机接口和网络接口(通常有三种:BNC, UTP和AUI)应适合所用的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物理层要求。
(2) 集线器HUB是一台具有多个UTP接口的设备,计算机通过RUB实现互连。
安装前必须具备产品说明书,并检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机架式的HUB,还必须检查机架质量,应具有相应的质保资料。
(3) 网桥(Bri妙)是在数据链路层将网络互连的设备,可以完成各功能子网之间的互连和隔离。
它目前通常由交换器(Switch)、路由器(Router)或服务器附带完成网桥的功能。
(4) 交换机的一个网络接口可以连接一个网段、二台工作站或服务器。
由于Switch中各网络接口是互相独立的,所以每个网络接口都能充分利用其传输带宽。
(5) 路由器(Router)完成网络层的连接,完成协议转换以及网络层的路由选择。
进而可以连接多种协议的局域网。
用户选用路由器时,必须考虑路由器的软件是否支持用户所采用的网络协议,选择时还需注意接口和软件协议是否符合需求。
10.4.2.3 应用软件集成1 应用软件集成包括系统功能接口的实现、实时数据库及系统功能集成。
2 集成系统的功能接口必须按已批准的设计和施工图进行安装,集成商提供接口规范应由合同双方审定。
3 功能接口的软硬件性能要求、功能要求、技术标准必须符合设计和标准规范,并有双方确认的协议意见。
只有企业标准的产品,应按法定程序获得有关部门的核准,按企业标推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4 集成系统应具有如下管理功能接口:(1)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卡通系统、车库管理等系统的网络运行状态集中监视与管理功能接口;(2)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防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卡通系统的联动控制功能接口:(3) 集中控制功能接口,包括系统运行的启、停时间表,需要中央控制室控制的动作和系统监视控制功能等;(4) 全局事件的决策管理功能接口,在大楼(小区)内发生影响全局的事件如火灾等时,如何进行救灾决策等,对这些全局事件进行决策管理;(5) 各个虚拟子网配置,安全管理的功能,对集成在IBMS上的各个子网的管理系统,如宾馆管理系统、商场管理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除了共享信息和资源外,还要对建立的各个虚拟子网进行配置和安全管理;(6) 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和流程自动化管理功能。
通过时间响应程序和事件响应程序的方式来实现大厦内机电设备流程的自动化控制,空调机和冷、热源设备的最佳启停和节能运行控制,电梯、照明回路的时间控制等,这些流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管理不但可以简化人员的手动操作,而且可以使大厦机电设备运行处于最佳状态,达到节省能源和人工成本的目的。
(7) 集成系统中功能接口很多,但无论是楼宇还是居住小区,必须有两个共享功能。
具体内容应包括:实时采集各类信息,如控制信息、事件(故障)发生及报警信息;用户、物业管理、办公自动化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外部如Internet网上的各类信息。
信息形式可以为数据、图文、声像等形式,通过处理、查询、建立一个共享信息库,供用户和物业管理人员随时调阅查看,提高信息的共享性,从而达到信息共享的功能。
设备共享包括内部网络设备的共享,对外通信设施的共享和公共设备的共享等。
5 应根据接口规范制定接口测试大纲,并经有关方批准。
然后按大纲逐项检测接口的软、硬件,保证接口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能实现接口规范中规定的各项功能,并不发生通信瓶颈及系统兼容性问题。
功能接口产品的检测报告应包括检测依据,检测设备和检测结果记录。
并加盖有资格确认部门(或单位)的印章。
6 实时数据库应具有如下功能:(1) 数据的安全性控制;(2) 数据的完整性控制;(3) 数据的并发控制。
7 安装数据库前,应作如下检查:(1) 检查网络操作系统与被安装的数据库是否相匹配;(2) 检查数据库的版本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商用数据库软件检查有否使用许可证,应对其使用范围进行验收。
(3) 数据库应有技术和使用说明书等全套文档资料。
8 系统集成各种功能的实现,须依靠系统集成软件,而大多数系统集成软件都有其特殊性,软件开发须在仔细的调研、确定工作流程和数据流后,明确其结构和功能。
应提供软件测试报告,报告中应包括模块测试、组装测试和总体测试的内容。
9 所有接口应用软件均应提供完备齐全的文档:(1) 软件资料;(2) 程序结构说明;(3) 安装调试说明;(4) 使用和维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