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内外微型小说的双向交流正在形成_凌鼎年

海内外微型小说的双向交流正在形成_凌鼎年

钟山夜谭世界华文文学论坛2010.1海内外微型小说的双向交流正在形成凌鼎年 摘要:海外华文文学研究领域,有这样一个事实:即海外对中国的微型小说越来越感兴趣,海内外微型小说的双向交流正在形成,或者说互为影响的局面已经形成。

关键词:微型小说;双向交流;互为影响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63(2010)1-0064-04 目前,中国大陆有上百本微型小说选本收录海外华文微型小说作品,有数十位大学教授、学者、评论家为海外华文微型小说作品写过评论,甚至出过评论专著。

海外也有十几种选本收录中国的微型小说作品,大陆的微型小说作品已有百多篇入选日本、加拿大、美国、韩国、新加坡、土耳其与香港等国家及地区的中学、大学教材。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时,主要是日本星新一的微型小说对大陆产生影响,再有就是台湾的极短篇、香港的迷你小说等对大陆也有一定影响,但到了九十年代中后期。

开始互为影响,进入21世纪后,大陆的微型小说创作对台港澳与海外的影响日渐加大,并逐渐达成共识:华文微型小说创作的中心在中国大陆。

我们在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时候,不能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即海外对中国的微型小说越来越感兴趣,海内外微型小说的双向交流正在形成,或者说中国大陆的微型小说对海外、海外对中国大陆的互为影响局面已经形成。

请看事实:1993年5月中国微型小说学会牵头举办的“春兰·世界华文微型小说”大赛,新加坡作家协会、泰国华文作家协会、英国华文作家协会、荷比卢华文作家协会、香港作家联合会等海外文学团体加盟,评委中就有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黄孟文、泰国华文作家协会会长司马攻,大赛收到了除大陆以外新马泰、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荷兰、比利时、美国,以及台港澳等十几个国家与地区的来稿,获奖作品中就有比利时、荷兰、新马泰与香港等多位海外作家,是中国与海外华文微型小说第一次大规模的接触交流。

1994年12月在新加坡作家协会举办了首届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讨会,中国大陆的江曾培、郏宗培、凌焕新、凌鼎年、刘海涛、李春林、沙黾农、沈祖连、徐如麒、张记书、谷守女等作家、评论家参加;1996年泰国华文作家协会在曼谷举办了第二届,郏宗培、徐如麒、张炯、饶子、凌焕新、刘海涛、许行、凌鼎年、韩英、姚朝文、沈祖连、张记书等大陆作家、评论家参加;1999年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在吉隆坡举办了第三届,叶辛、凌焕新、凌鼎年、汤吉夫、古远清、韩英、姚朝文、王列耀等参加; 2002年菲律宾作家协会在马尼拉举办第了第四届;2004年印度尼西亚华文作家协会在万隆举办了第五届;2006年文莱华文作家协会在汶莱首都斯里巴加湾举办了第六届;2008年12月中国微型小说学会与世界华文微型小说研究会在上海举办了第七届。

每次研讨会都有十几个国家的微型小说作家、评论家参加,每次都是中国大陆去的人数最多,这种世界性的研讨会有力地促进了中国微型小说界与海外的双向交流。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海外国家出版的短篇小说集子、微型小说集子,收录大陆微型小说作品的,已知的有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日本、波兰、捷克、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正在出版的有土耳其、韩国等,或选编出版了中国的微型小说作品选本,或收录了中国大陆的微型小说作品,有中文版,也有翻译版。

而中国大陆选编的微型小说、小小说集子,选录海外微型小说作品的就更多了。

中国微型小说进入海外教材,完全按教材体例编辑,比较正规出版、使用的教材,我所知道的日本有2本,共20篇;土耳其30篇;美国耶鲁大学30篇;香港20多篇,再加上新加坡、韩国、日本、美国等零星收入教材的,超过一百篇。

如:日本国学院大学渡边晴夫教授主编的《中国的短小说》,1997年3月在日本朝日出版社出版,完全按教材体例编排,收录了10位作家的作品:第一课,刘心武的《新豆汁记》;第二课,许行的《立正》;第三课,刘连群的《人到老年》;第四课,凌鼎年的《再年轻一次》;第五课,沈祖连的《机关的早晨》;第六课,航鹰的《地毯》;第七课,张记书的《怪梦》;第八课,周克芹的《断代》;第九课,孙方友的《捉鳖大王》;第十课,邵宝健的《永远的门》,系日本大学二、三年级的教材。

2005年,渡边晴夫教授又与日本中央大学的大川完三郎教授合作翻译、出版了《短小说10选》,也同样按教材体例编排,也选录了10位作家的作品:第一课,爱亚的《打电话》;第二课,袁炳发《弯弯的月亮》;第三课,于永昌的《诚》;第四课,程圆圆的《改词儿》;第五课,刘立勤的《叫我一声“哎”》;第六课,凌鼎年的《爱好》;第七课,吴若增的《军犬黑子》;第八课,梁晓声的《丢失的香柚》;第九课,陈慧君的《小巷悠悠情》;第十课,马宝山的《福气》。

日本同学出版社2006年2月出版,也系日本大学二、三年级的教材,并附有教学光盘。

由加拿大对比语言研究博士Harry J. Huangjs(黄俊雄)教授翻译、主编的《中国短短篇小说集》2005年在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作为唯一的文学教程,在加拿大多伦多的Seneca学院被使用至今。

后,经过修改、增删,改名为《英译中国小小说选集》(一)、(二)两本集子,2008年7月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该集子系“外教社中国文化汉外对照丛书”之一,仍是加拿大大学的外国文学教材。

集子收录了冯骥才、蒋子龙、周大新、凌鼎年、孙方友、滕刚、许行、刘国芳、白小易、谢志强、沈祖连、张记书、王奎山、吴金良、邵宝健、邢可、司玉笙、徐慧芬、陈永林、马宝山、扎拉嘎胡、伊德尔夫、王孝谦、李永康、邢庆杰、汝荣兴、刘黎莹、袁雅琴、刘公、沈宏、雨瑞、墨白、贺鹏、韩英、林如球、林荣芝、何百源、吴万夫、徐习军、李景文、尹全生、叶大春、曹多勇、刘万里、夏雪勤、叶倾城、宗利华、卢芙荭、蒋寒、万芊、马端刚、孙春平、刘立勤、陈大超、何葆国、凌君洋、杨晓敏、刘海涛与香港的陶然、钟玲、秀实、钟子美、颜纯钩等数十位作家的129篇作品。

此书在欧美主流读书市场销售。

由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穆爱莉教授、美国圣母大学资深汉学家葛浩文教授、香港岭南大学赵茱莉教授合作选编、翻译的《喧闹的麻雀———中国当代小小说选》,200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出版,收录了汪曾祺、王蒙、冯骥才、林斤澜、莫言、刘心武、许世杰、张抗抗、陈世旭、迟子建、阿成、曹乃谦、凌鼎年、刘国芳、滕刚、王奎山、白小易、张记书、修祥明、袁炳发、马宝山、蔡楠、刘建超、周锐、孙学民、余英茂、何蔚萍、魏金树、秦俑、邓洪卫、傅爱毛,以及港台的刘以鬯、钟玲、苦苓、爱亚、也斯、袁琼琼、衣若芬等作家的91篇作品,也作为教材在美国大学使用。

现美国耶鲁大学又在此书基础上再精选10余篇作品编辑新的教材,作为主课文进入耶鲁大学四年级的教材,20余篇小小说作为副课文入选。

已知有莫言的《奇遇》、陈世旭的《老曹你好》、白小易的《知音遍地》、秦俑的《感冒是怎样流行的》等作品。

韩国白石大学汉学家柳泳夏教授从2006年底始,带领研究生翻译中国微型小说,通常每周翻译一篇微型小说作品,已翻译了冰心、汪曾祺、高晓声、王蒙、林斤澜、冯骥才、蒋子龙、丛维熙、贾平凹、陈建功、梁晓声、吴若增、阿成、孙方友、许行、刘国芳、邓开善、滕刚、凌鼎年等108位作家的108篇作品。

翻译的作品作为韩国白石大学的教材,已在课堂试用了两年。

柳泳夏教授准备在积累了一定量的翻译作品后,再根据上课效果,择优选录出版。

土耳其东方文化中心在实施翻译中国文学的项目时,委托凌鼎年选编了一本《中国当代微型小说精选》,有36位作家的一百多篇精品力作入选,并附有作者简介与照片。

现由土耳其著名汉学家、安卡拉大学中文系主任欧凯教授Bulent okay,与安卡拉大学博士吉莱Giray fidan、硕士茉莉Yase min Kumru、资深汉学家高丽娟,还有中国访问学者钱文华副教授一起翻译,他们根据土耳其教学的需要,从凌鼎年主编的集子中精选30篇,编辑成《汉语阅读课教程》,该教材是土耳其安卡拉大学汉语言专业本科教育系列教材之一。

全书分上中下三册,每册10课,供二、三、四年级阅读课全年教学之用(每周四学时),亦可作为具有同等汉语水平的土耳其人自学使用。

目前正在土耳其大学试用,据说试用后学生反应甚好。

该教材试用成熟后将在土耳其安卡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该书的翻译得到了中国驻土耳其使馆文化参赞的大力支持。

香港汇知教育机构选编香港中学生教材,由陈荭与阿兆主编。

阿兆负责每篇作品的赏析,陈荭负责每篇作品设计成教案教材和习题。

凌鼎年向编选机构推荐了中国大陆作家的数十篇微型小说作品,经几轮评审,已有13位大陆作家的13篇作品入选。

由于2009年香港的新高中课程刚上马,所以原定2009年出版的微型小说教材推延到2010年6月前在香港新少年出版社出版,以便修订、配合新的课程。

对象是中学生,初三到高三。

该教材会向香港所有中学推广,由老师代学生订购,也会在书店公开销售。

除此以外,还有凌鼎年的微型小说《让儿子独立一回》入选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署编写、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华文》普通(学术)课程作业·四下,这是中国大陆微型小说首次入选海外正规的中学教材。

凌鼎年还有《此一时,彼一时》,被韩国白石大学柳泳夏教授翻译成韩文,作为韩国大学“中国语翻译实习课”的教材。

他的《永远的箫声》入选韩国汉语培训教材。

吴金良的《醉人的春夜》、《老木》等3篇入选美国斯坦福大学的教材。

沈阳市白小易的《客厅里的爆炸》入选日本东京女子大学《20世纪世界文学教材》(1996年版);《客厅里的爆炸》还入选美国诺顿出版社出版的《全美高中语文教材》(2004年版)。

江西省抚州市刘国芳的《规矩》入选韩国中级教材第九册(韩文版);《风铃》入选香港中学生教材。

浙江省湖州市邵宝健的《永远的门》入选香港《思达中国语文》(五年级·上)。

辽宁省营口市薛涛的《黄纱巾》入选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署《中学华文》(作业),由泛太平洋出版社出版;浙江省湖州市沈宏的《走出沙漠》入选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生教材及加拿大大学教材。

如果把海外翻译、作为教材阅读使用的微型小说作品也统计进去的话,那大陆微型小说进入海外教材已超过300篇,以大学教材为主,通常作外国文学教材使用。

如果不存偏见的话,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中国的微型小说已在海外的中国文学市场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在教育领域则起到了其它文体难以替代的作用,而且其影响力越来越大。

此外,中国大陆的不少教授、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学者与微型小说作家、评论家给台港澳与海外华文作家的微型小说集子、微型小说作品写了大量的评论文章,包括人物写真、专访、对话等。

还有多位教授、作家、评论家给台港澳与海外华文作家的微型小说集子写序,本人就给日本、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香港、澳门等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微型小说集子写过代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