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第4专题《江南的冬景》Word版含答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第4专题《江南的冬景》Word版含答案

江南的冬景
●教学目标
1.对丰富的自然美有独特的审美感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

2.能从文章中找出表现景物特征的语句,分析其语言风格。

3.学会观察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重点、难点
重点:
1.欣赏体验江南冬景明朗悠闲的情调并体会其写作技巧。

2.学习捕捉对自然万物独特的审美感悟,并用美的形式把它们表达出来。

难点:具体分析文章将审美情趣、语言风格和景物特征相融合的特点。

●设计思想
本文体现了郁达夫散文“行文如行云流水,自然有致,笔随意转,舒卷自如”的特点,在学习时,主要采用文本研读的方式,通过美读、问题讨论来理解、体会。

文章多用诗句来渲染凸显江南冬景之美,当注意情境教学法的运用;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希望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对诗句进行稀释还原的方式,将学习的意境、笔法在自己的写作中实践起来。

●教学资源
1.资料辑录:
郁达夫(1896~1945)现代作家。

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1913年赴日本留学,广泛涉猎了中外文学和哲学著作。

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异国生活,激发了他的爱国热忱,也使他忧伤、愤世。

他从研究经济学转而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以其“惊人的取材、大胆的描写”而震动了文坛。

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在苏门答腊秘密杀害。

作品有:《沉沦》《屐痕处处》《风沉醉的晚上》《迟桂花》《出奔》等。

2.《江南的冬景》教学PPT
●教学设计
●课堂反馈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错误
..的一项是()
A. 煮茗.(míng)蛰.(zhé)居曝.(pù)背亘.古(gèn)
B. 赭.(zhě)色间.(jiàn)或给.与(jĭ)涮.(xuàn)羊肉
C. 乌桕.(jiù)恣.(zì)意谛.(dì)听剥.(bāo)花生
D. 槎桠
..(chá yā)正.月(zhēng)月晕.(yùn)绿.(lù)林豪客
2. 下列字形全都正确
..的一项是()
A. 暖坑萝卜莫名其妙相应成趣
B. 绿荫轮廓得失具亡窗临远阜
C. 蛰居屋檐乌蓬小船恍然大悟
D. 逍遥恣意曝背谈天直截了当
3. 选词填空
(1)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有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的情调。

(A.明媚 B.明净 C.明朗)
(2)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不感到岁时的,而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
含蓄在那里的生气。

(A.萧条 B.肃杀 c.凄凉)
(3)因为睛和的日子多了,上郊外去闲步的机会自然也多。

(A.逍遥 B.潇洒 C.
悠然)
(4)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异境。

(A.居住 B.居家 C.蛰居)
(5)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以为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季节。

(A.记忆 B.铭刻 C.铭记)
4.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正确
..的一项是()
A.最近,医患矛盾十分突出,经常有患者家属把医院闹得天翻地覆
....,伤害医护人员的恶性事件也时有发生。

B.尽管两人天各一方,但还是藕断丝连,不绝如缕
....。

C.洗劫后的圆明园,到处断壁残垣,令人叹为观止
....。

D.冬天里,我经常和朋友们聚在一起,或围炉品茗,或吃煊羊肉饮白干,享受了浓浓的天.
伦之乐
...。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
...的一项是()
海面上长列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

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

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击着灯塔下的石矶。

①有时又像远处人声嘈杂②继而又像人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③以至完全寂静④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⑤像森林呼啸
A. ②⑤①④③
B. ④⑤①③②
C. ①⑤③④②
D. ⑤①③②④
●课后测评(1-4题预习指导,5-8题选做)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
..的一项是 ( ) A.围炉煮茗.(míng)别出机杼.(zhù)心无旁鹜.(wù)良莠.不齐(xiǔ)
B.窗临远阜.(fù)罄.竹难书(qìng)瑕.不掩瑜(xiá)冯.虚御风(píng)
C.晶莹剔.透(tī)度.德量力(duó)焚膏继晷.(guǐ)煊.赫一时(xuān)
D.生吞活剥.(bō)晕.头转向(yūn)时乖命蹇.(jiǎn)啧啧
..称奇(zé)
2.下列四组词语中,字形全正确
..的一项是 ( ) A.元宵节莫衷一是姿意妄为南辕北辙
B.涮羊肉亘古如斯谈笑风声披荆斩棘
C.水蒸气螳臂当车凭心而论童颜鹤发
D.逍遥游万马齐喑沧海一粟文质彬彬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1)我生长在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特深。

(2)大约德国南部四季的,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

(3)若再要点些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

A.感受交换景象 B.铭记变更风景
C.记忆变化景物 D.铭刻变迁景致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
...的一项是 ( )
(1)这个比喻三层意思,需要深入挖掘,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妙处。

(2)近年来,内地作家沿海地区,写出了不少关于市场经济题材的好作品。

(3)无权无职的平民百姓,虽然人微言轻,但他们送给为官者的外号,褒贬清楚,受憎分明,很能民意。

(4)这又让我们见识到怀疑的残酷。

它只需要一点借口,就可能将一个的生命顷刻间置于死地。

A.包涵作客阐明灵活 B.包含做客阐明鲜活
C.包含作客说明鲜活 D.包涵做客说明灵活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濒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

你试想想,收过后,河流边三五人家会聚在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些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

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借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
5.概括第1段文字描写的内容。

6.“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句话如何理解?
7.“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这一句中,以“味”来作“红黄”的量词,说说你的理解。

8.这两段,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写江南的雨雪?
答案:
一、课堂反馈
1.B 涮 shuàn
2.D A坑--炕应--映 B具--俱 C蓬--篷
3.(1)C(2)B (3)A (4)c (5)B
4.A B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危急或声音细长。

C叹为观止:赞美所见的事物好到极点。

D 天伦之乐:指父子、兄弟之间。

5. D
二、课后测评
1. A “莠”音yǒu
2. D A姿—恣. B声—生 C. 凭—平
3.D
4.C
5.微雨寒村图
6.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有诗情画意,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

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

大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

7.“红黄”为暖色.是视觉印象,以“味”移用来画出,更有感官相通的诗情画意。

这种手法叫“通感”。

8.这两段写江南冬天的雨雪,未作过多实景描绘,而是通过想象描画、引用诗句、避实就虚的方法来表现,巧借想象和诗句的意境,通过自己的品评将这个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

●PPT(见附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