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的几种降压药

常见的几种降压药

常见的几种降压药
利尿剂■代表药物:双氢克尿塞、武都力、安体舒通、吲哒帕胺片。

■推荐人群:没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

■不适宜人群:痛风患者和怀孕妇女。

■特点:作用缓和,服药后2~3周药效达高峰,如配合其他降压药,降压作用在1周内即很明显。

因与其他降压药物合用时能增强降压效应,将来最有可能作为“增敏”药物(即增加血压对药物敏感性的药物)。

■注意事项:在开始治疗时,限制饮食中盐的摄入量可增加利尿剂的降压作用,否则即使合用其他降压药物,血压也不容易下降满意。

临床有一部分患者使用多种降压药物仍不能很好控制血压的一个常见原因就是不能“管好自己的嘴”。

使用利尿剂应监测血钾。

排钾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及寿比山等可能引起低血钾,患者表现为乏力。

而使用保钾利尿剂,如安体舒通时应注意是否有高钾的情况。

■最新观点:应使用小剂量,并多和其他降压药物合用。

过去临床常认为“如果小剂量可以发挥作用,则剂量增大效果更好”。

现在发现利尿剂如双氢克尿塞,在剂量超过25毫克/天时效应不再增加,而只增加不良反应。

β受体阻滞剂■代表药物:倍他乐克、氨酰心安、博苏、康可等,是第二代药物,目前最常用。

卡维地洛,第三代药物,多用于心力衰竭的治疗。

■推荐人群:同时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或是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心跳较快者,合并有房颤或房性、室性早搏者,合并有心肌病及慢性稳定性心力衰竭的患者。

■不适宜人群:急性心衰患者、支
气管哮喘的患者、心率低于50次/分的患者。

■注意事项:有些患者虽然平时的心跳不慢,但是可能存在潜在的窦房结功能异常及心脏传导系统的障碍。

表现为使用β受体阻滞剂后出现心跳过于缓慢,心率低于50次/分或心脏出现长间歇停跳,严重者可出现晕厥。

因此,对于首次使用这类药物的患者应当注意数自己的心跳,出现上述不适及时就医。

最好不与利尿剂类降压药合用。

长期使用后不能突然停药,而应逐渐减量后停用。

钙拮抗剂■代表药物:心痛定,即短效硝苯地平,服药后20~45分钟药物作用最大,但只能维持4~6小时,需要一日多次用药。

拜新同等,即控释硝苯地平,药物以恒定的速度控制释放出来,效果可维持24小时,一日只需服药一次。

络活喜、乐息平、波依定等,为长效钙拮抗剂,服药后6~12小时药物作用最大,效果可维持24小时,一日只需服药一次。

■推荐人群:对于血压正常的患者,不会将血压降得更低。

这类药物对血中肾素水平不高和盐依赖型高血压更有效。

合并肾功能受损的患者、怀孕的妇女也可选用钙拮抗剂。

■不适宜人群:既往患过心肌梗死的患者。

因为常用的钙拮抗剂有引起反射性心率加快的副作用,可加重心脏负担,诱发心肌缺血。

但是,如果使用其他降压药物仍不能很好降压的话,可在β受体阻滞剂的保驾下使用钙拮抗剂,最好选用络活喜或其他长效、缓释或控释剂型。

心衰患者最好不使用钙拮抗剂。

用药前基础心率较快的患者或合并有房颤或其他原因导致心率快的心律失常患者,最好不使用钙拮抗剂。

对于基础心率快到什么程度算较快,这里很难给出一个具体的数值,需要
咨询最了解自己病情的心血管医师。

■特点:这是一类作用较强的降压药物,主要通过扩张血管产生降压作用,另外它还可改善冠状动脉的舒张和压缩功能,能够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左心室肥大。

■注意事项:这类药物的副作用较少,主要是扩血管作用引起的,如头痛、面部潮红、踝部水肿、反射性心率加快等,有些患者还可能出现面部水肿。

ACEI及ARB■代表药物:ACEI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英文缩写,ARB是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的英文缩写。

ACEI类药物包括,开博通、雅施达、一平苏、悦宁定、洛丁新等。

以普利结尾的药名如依那普利、卡托普利、苯那普利、赖诺普利、群多普利等均为ACEI类药物。

ARB类药物包括,科素亚、代文等。

这类药物的化学名多以沙坦结尾,如氯沙坦(科素亚)、缬沙坦(代文)、坎地沙坦等。

■推荐人群: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明确患有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人,有蛋白尿的糖尿病人,患心、肾疾病中的一种或同时患其中一种以上病的患者,应首选ACEI或ARB。

ARB类药物科素亚有一定的降尿酸作用,对于合并轻度尿酸升高的患者可选用。

此类药物较贵,因此没有并发症,非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可选用其他类较便宜的药物。

■不适宜人群:怀孕妇女,高血钾患者,双肾动脉狭窄的患者。

■常见副作用:刺激性干咳是ACEI常见的一个并发症,其发生率估计在0%~44%。

多数情况下,干咳会在停药两周以内逐渐消失。

如果出现顽固性干咳,可换用ARB类药物。

ARB很少引起咳嗽。

对于单纯使用
ACEI或ARB类药物降压效果仍不满意的患者,可考虑加用利尿剂或钙拮抗剂。

ACEI可以引起味觉紊乱、白细胞减少、皮疹和味觉缺失,绝大多数见于服用卡托普利的患者。

目前为止还没有观察到ARB类有特异性的副作用。

ACEI还可引起肠道的血管性水肿。

典型者可出现急腹症症状,伴或不伴颜面和口咽部水肿,好发于女性。

ARB也可引起血管性水肿,所以并非绝对安全的替代用药。

既往有血管性水肿的患者,当具有非常强的适应症时,如患有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蛋白尿性肾病等疾病时,可以在大夫的指导下慎重服用ARB。

■注意事项:第一次服用ACEI或ARB类药物有可能引起“首剂低血压”反应,因此应注意。

老年患者服药后最好坐着或躺一段时间。

ACEI或ARB类药物均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降压药搭配使用最合理现有的降压药包括ACEI、ARB、CCB、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和α受体阻滞剂等六大类100余种。

此外,还有复方制剂和中成药。

联合治疗归纳起来有4种选择。

降压西药的联合使用,是指不同作用机制的六大类降压药联用二三种或以上,以选择长效、缓(控)释制剂为主,如一种利尿剂和一种ACE抑制剂、一种β受体阻滞剂和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或一种ACE抑制剂和一种钙通道阻滞剂。

有学者近期提出“双重联合”治疗,即在同一类药品中同时选用两种,如双重利尿剂联合;双重钙通道阻滞剂联合(一种二氢吡啶类如氨氯地平,加一种非二氢吡啶类)以及一种ACE抑制剂和一种血管紧张素II受体阻滞剂联合。

但如此联合用药,容易导致药品副作用加大,如电解质紊乱(高或低钾)。

根据患者经济条件,也可选
用固定复方制剂如北京降压0号或降压0号片。

此外,短效制剂的联合,虽然可以降压,但在降压的稳定性、保护靶器官以及预防冠心病、心衰等方面欠理想。

与非降压药联用降压西药与具有降压作用的非降压药物的联合治疗,如他汀类降脂药、阿斯匹林、镇静剂和钙剂等。

这些药物虽然不能直接降低患者的血压,但可以使患者减少动脉粥样硬化、血管栓塞等高血压并发症因而对于高血压的治疗也有直接帮助。

与降压中药联用降压西药或具有降压作用的非降压药物与降压中医药联合治疗,也是可以选择的一种方法。

降压中成药如珍菊降压片、地奥降压片等降压单味中药如黄柏、知母等,以及降压复方中药汤剂。

另外,根据中医药食同源理论,还有中医药膳和食疗等方法。

与非药物疗法联用降压西药或具有降压作用的非降压药物与非药物治疗联合。

这里非药物治疗主要指治疗性生活方式的改善,如充足睡眠、情绪稳定坚持运动、减轻体重、戒烟限酒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