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社区感染多为散发为主。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中国SARS疫情概况
大陆 香港 台湾 澳门 合计
报告病例数 死亡数
532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49
1755
300
665
180
1
0
77传4染8性非典型肺炎修改8后 29
病死率% 6.6 17.1 26.7 10.7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广东SARS流行特点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传播方式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流行特征
SARS是中国广东省首先发现的一种新的疾病。 最早的病例出现在2002年11月中旬。目前已 有29个国家和在区报告发现了SARS病例。
主要表现为散发和局部聚集。聚集以分一次 共同暴露和人传人连续暴露。
医院感染有明显的聚集性,以病人感染医务 人员为主。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临床表现
潜伏期 SARS的潜伏期通常限于1-16天,一般约3~5天。
临床症状 急性起病,自发病之日起,2~3周内病情处于进展
状态。主要有以下三类症状 :(1)发热及相关症状 ; (2)呼吸系统症状 ;(3)其他方面症状:腹泻、恶 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体征
SARS患者的肺部体征常不明显,部分患者可闻少 许湿罗音,或有肺实变体征。偶有局部叩浊、呼吸音减 低等少量胸腔积液的体征。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免疫学特征
一般发病后1周,患者体内IgM 开始产生,最多可持续3个月; 7-10天左右IgG开始产生,随后 逐渐升高,1个月左右抗体滴度 达到高峰并全部阳转,至患者恢 复后6个月仍持续高水平阳性。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流行病学
传染源:患者是主要传染源。极少数患者在刚 出现症状时,即具有传染性,一般情况下传染 性随病程而逐渐增强,在发病的第2周最具传 播力。通常认为症状明显的患者传染性较强, 特别是持续高热、频繁咳嗽、出现成人呼吸窘 迫综合征(ARDS)时的传染性较强。退热后 传染性迅速下降,尚未发现潜伏期患者以及治 愈出院者有传染他人的证据。并非所有患者都 有同等传播效力,有的患者可造成多人甚至几 十人感染(即超级传播现象),但有的患者却 未传播一人。
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大、卫生条件差、不 良的卫生习惯,均有利于疾病的传播
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不力、医护人 员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防护措施不当等,有 利于发生医院内传播。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
发病机理尚不清楚。目前倾向于认 为SARS病毒感染诱导的免疫损伤是 本病的主要原因。
病理改变以弥漫性肺泡病变为主, 有肺水肿及透明膜形成。病程3周后 有肺泡内机化及肺间质纤维化。
SARS-CoV可被归为第四群冠状病毒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中国公布“非典”元凶冠状病毒 图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SARS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病毒对温度敏感,随温度升高抵抗力下 降,37℃可存活4天,56℃加热90分钟、 75℃加热30分钟能够灭活病毒。紫外线 照射60分钟可杀死病毒。
病毒对有机溶剂敏感,乙醚4℃条件下作 用24小时可完全灭活病毒,75%乙醇作 用5分钟可使病毒失去活力,含氯的消毒 剂作用5分钟可以灭活病毒
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病原学
03年4月16日WHO在日内瓦宣布,一种 新的冠状病毒是SARS的病原,并将其命 名为SARS冠状病毒(SARS-Cov)。
SARS-CoV的基因与已知三个群经典冠 状病毒均不相同,第一群病毒血清可与 SARS-CoV反应,而SARS患者血清却不 能与已知的冠状病毒反应。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即通过与患 者近距离接触,吸入患者咳出的含有病毒颗粒的 飞沫,是SARS经空气传播的主要方式,是SARS 传播最重要的途径。
气溶胶传播是经空气传播的另一种方式,被高度 怀疑为严重流行疫区的医院和个别社区暴发的传 播途径之一,
目前尚不能排除经肠道传播的可能性,尚无经过 血液途、性途径和垂直传播的流行病学证据尚无 证据表明苍蝇、蚊子、蝉螂等媒介昆虫可以传播 SARS-CoV.
胸部影像检查
病变初期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 磨玻璃密度影,少数为肺实变影。阴影常为 多发或/和双侧改变,并于发病过程中呈进展 趋势,部分病例进展迅速,短期内融合成大 片状阴影。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非典”病名的来历
❖不明原因肺炎:UP Unexplained Pneumonia ❖非典型性肺炎: AP Atypical Pneumonia ❖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IAP
时间: 首例 2002.11.16 高峰 2003年2月上中旬 末例 2003.06.03
年龄:中青年(20-49岁)占66% 职业:医务人员(2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图 广东省SARS病例地区分布图
2002.11.16-2003.6.15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影响流行的因素
从目前的资料看,不利于空气流通、以及 迫使人们室内集聚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传 染源传播病原体。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临床过程
临床过程分三期:
早期:一般为病初的1-7天。X线胸片肺 部阴影在发病第2天即可出现,平均在4天 时出现,95%以上的患者在病程7天内出 现阳性改变 。
进展期:多发生在病程的8~14天,个别 患者可更长。肺部病变进行性加重,
恢复期:进展期过后,体温逐渐下降,临 床症状缓解,肺部病变开始吸收,多数患 者经2周左右的恢复, X线胸片检查肺部 阴影恢复迅速 。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修改后
概述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是一种近来发现 的、由一种新的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 系统传染病,世界卫生组织(WTO)将其 定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 该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对易感人群危害 更大,已被列作法定传染病。临床上以发 热、头痛、肌肉酸痛、乏力、干咳少痰为 特征,严重者出现气促或呼吸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