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工程经济法学经济法的概念与历史ppt课件

马工程经济法学经济法的概念与历史ppt课件

(二)界定调整对象的重要意义
•(1)调整对象是整个经济法研究的逻辑起点。 •(2)经济法存在的价值,以及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亦取决于对其调整对象
的界定。
•(3)再次,经济法的主体类型,以及主体的权利、义务、责任的制度安排,
也都与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界定直接相关,并由此直接影响经济法的法治建设。
5
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 在制度层面上,无论是制度形成、制度构成,还是制度实施,经济 法都具有现代性。
11
第二节 经济法的历史
一、经济法的产生 二、经济法的发展
12
一、经济法的产生
经济法的产生受到诸多因素影响。其中,经济、政治、 社会和法律因素最为重要。
• 1、经济因素 • 2、政治因素 • 3、社会因素 • 4、法律因素
13
二、经济法的发展
经济法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 1、从“非常态法”到“常态法” • 2、从“战时法”到“平时法” • 3、从“边缘法”到“基干法” • 4、从“一元体系”到“二元体系” • 5、从“差异”走向“互鉴”
14
7
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五)对调整对象的进一步具体化
8
二、经济法的定义
(一)经济法定义的提出 经济法是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
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单地说,经济法就是 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的定义: 1、在时间上,经济法是与现代国家、现代市场经济相关联的。 2、在空间上,经济法侧重于在一国范围内对调控和规制关系进行法律
6
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四)调整对象的具体界定
•市场失灵——结构失衡——经济失衡——宏观调控——政府失灵——依 法调控——宏观调控法 •市场失灵——竞争失效——市场失序——市场规制——政府失灵——依 法规制——市场规制法 •因此,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有两类:一类是宏观调控关系,一类是市场 规制关系(可简称为调控关系和规制关系,或合称为“调制关系”)。 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最简单地说就是“调制关系”。 • 宏观调控关系:财税调控关系、金融调控关系、计划调控关系; • 市场规制关系:反垄断关系、反不正当竞争关系、消费者保护关系。
(三)界定调整对象需要“问题定位”
•所谓“问题定位”,就是必须从社会经济现实出发,尤其要从人类的 经济行为所带来的问题出发,根据解决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的需要, 来确定经济法所需要调整的对象、领域、目标以及调整的方法。 •无论市场机制,抑或政府干预,都可能“失灵”。而这“两个失灵”, 恰恰是传统法律无法有效解决的,它们是经济法调整需要解决的基本 问题。 •经济法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个体营利性与社会公益性的矛盾,以及 相对应的效率与公平的矛盾。
《经济法学》教学课件
1
第一章 经济法的概念和历史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 第二节 经济法的历史
2
本章导语:
本章与其他各章的联系:经济法的概念如何界定,直接影 响对经济法学诸多理论的认识。了解经济法的概念与历史, 能够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章考核要求:理解和掌握以下问题:什么是经济法的调 整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应当如何界定,调整对象的具体 界定,经济法的定义,经济法的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 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的历程,经济法发展的特点。
(三)经济法的现代性
1、精神追求上的现代性
• 经济法追求一种从资源配置到财富分配,从调整手段到调整目标的 整体“和谐”或“协调”,是其不同于传统部门法的一种基本精神。
2、产生基础上的现代性
• 从总体上看,经济法产生的重要前提是市场经济的充分发展,以及 需由新兴部门法加以解决的市场失灵等问题的存在。
3、制度建构上的现代性
本章教学重难点:经济法调整对象的界定、经济法的定义、 经济法的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的内涵与表现,以及经济 法发展的特点。
3
第一节 经济法的概念
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二、经济法的定义 三、经济法的经济性、规制性和现代性
4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一)概念与调整对象的关联
• 基本的定义公式为“某某法是调整某某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 • 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某一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但经济法与其他部门法所调整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却各不相同。
调整。 3、在调整对象上,经济法调整的是宏观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简
称调制关系。 4、经济法是一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9
二、经济法的定义
(二)经济法的经济性和规制性 • 1、经济法性与规制性的内涵与表现 • 2、经济性与规制性的内在联系 • 3、经济性与规制性的提炼价值
10
二、经济法的定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