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工作单位:北京市大兴区
姓名:教育 ID:
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教学内容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弟子规》、《论语名句》及古诗《春夜喜雨》《赋得古原草送别》
学情分析小学阶段学生已经对传统文化中的唐诗、宋词元曲和历史人
物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而小学阶段也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
候,正是学习传统文化经典的大好时光,在这段时间里学习优秀
传统文化经典,实际上是在和先哲交流思想感情。

持之以恒,坚
持数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定会滋养他们,成为他们的文化积淀,
使他们终身受益。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经典诗词。

2、课堂指导与课外实践相结合。

3、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4、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
书的兴趣。

教学重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
传统名句、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
统文化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 尊
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 ) ,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
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
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难点传统文化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国学经典都
是古文或是诗词,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
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
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1)引入情景,激发探究心理。

(2)利用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3)总结回顾,强化记忆。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情景导入,提问学生
曾经背过的古诗词以及传
统文化的经典名句。

黑板板书课堂的主题:品请同学们自己起来背诵自己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已经背过或是学过的古诗词
和经典名句。

教学意图
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精读细悟,讲解《弟
子规》,《论语名句》,
古诗《从军行》《送友人》让学生自己去尝试
着理解诗文的内(1)板书重点词句。

容,从而能调动起(2)你看到了什么?用自分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见学生积极的学习兴己的话来理解诗句。

解和想法。

趣,把学习和理解(3)我们来一起理解并学的主动权交还给学习里面的内容和思想。

汇报与展示生。

三,了解诗文的大意,拓
展延伸。

创设情境,拓展对话:
同学们,今天大家将学到
的古诗词在放学回家后背
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好吗?
四、作业:
今天上了这节课,同学们对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增加了几分热爱!下课后自己搜集一下关于中华国学的文章、诗句,自己背诵。

板书设计
畅所欲言,自主交流
设计意图:要利用
语文教学的各个环
节有意识地培养学
生的听说能力,这
一环节不仅能培养
学生的口头组织表
达能力,更能拓宽
学生想象思维空
间。

品味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弟子规部分: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亏物虽小勿私藏苟私藏亲心伤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论语部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古诗部分: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皆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课后反思:
本课教学中在引导学生理解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实
际来谈一谈他们自己心中的国学经典,并引导学对于学生的创新回答,给予了大力表扬,使学
生充分享受参与的快乐。

通过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等方法,将难懂枯燥的国学内容变得自
然易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