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洲主要分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亚洲主要分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亚洲主要分区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1.读亚洲图完成。

(1)图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象
a阿拉伯海、b阿拉伯半岛、c马来群岛、d青藏高原、e德干高原、f温带大陆性气候、g亚热带季风气候。

(2)亚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位置:地跨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大的大洲。

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中部高,四周低。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河流:多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水能资源丰富。

(3)亚洲的人文环境特征
人口稠密:东亚、东南亚、南亚是人口稠密的地区,其中有7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多样的地域文化:不同地区的不同民族,创造了各自的文化,如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夏文化;印度河流域—印度河流域文化;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阿拉伯文化。

经济发展差异: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

其中东亚、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如新加坡,经济发展较快;西亚的一些国家,因大量出口石油,成为比较富裕的国家。

[归纳总结](1)亚洲地形、气候与河流之间的联系
(2)亚洲的气候特征、成因及分布规律
特征: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成因:①所跨纬度在各大洲中最广,地形起伏大,使各地地面受热状况和干湿程度差异很大;②巨大的面积和完整的大陆轮廓,促成了大陆性气候范围广大;③巨大的大陆东临广袤的海洋,冬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形成了典型的季风气候。

2.读东亚图完成。

(1)地形:西部内陆多高原、山地;东部沿海多平原、丘陵;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2)河流:河流众多,水能资源丰富,东部和北部为外流河,内陆以内流河为主。

(3)气候:东部温带、亚热带季风气候;西部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

(4)经济:沿海经济发达,西部以畜牧业为主;农业地域类型主
要为季风水田农业;水稻广泛种植,世界水稻、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

3.读东南亚图完成。

(1)位置和范围
①位置:地处亚洲与大洋洲、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马六甲海峡沟通印度洋与太平洋。

②范围: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2)自然地理特征
①地形复杂:中南半岛:地势北高南低,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多山,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灾害。

②气候湿热:热带雨林气候分布于马来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分布于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地区。

③河流众多:中南半岛河流自北向南流,水量丰富,落差大;马来群岛河流短小,水流湍急。

④自然资源丰富: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石油资源(印度尼西亚、文莱)、锡矿(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3)人文地理特征
①人口特征:人口稠密,以黄色人种为主,分布不均。

居民多信仰佛教,华侨华人众多。

②经济特征——以初级产品输出为主。

农业:世界最大的热带经济作物产区,世界主要的稻米产区。

工业:加工业发展迅速。

城市:中南半岛的城市多分布于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岛屿的城市多分布于沿海平原。

4.读南亚图完成。

(1)三大地形区:北部喜马拉雅山脉、中部印度河和恒河平原、南部德干高原。

(2)气候: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季风气候,旱涝灾害频发;西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

(3)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巴普特拉河注入印度洋。

(4)经济:民族工业发展快,已形成完整工业体系,新兴信息产业蓬勃发展。

中亚是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合作伙伴,深入理解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状况,有助于认识我国与该地区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读图,回答问题。

甲中亚地区地理简图
乙中亚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
分析中亚地区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其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地形、河流分布特征:总体上,该区东南高、西北低,东南部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

该区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主要依靠积雪和冰川融
水补给,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

降水量分布及其原因:由于该区深居内地,远离海洋,降水量偏低,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北部、东部地区夏季受到来自北冰洋和大西洋湿润气流的影响,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上,东南部局部地区为迎风坡,年降水量偏高,在600毫米以上。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由于降水量和地形分布不同,农业生产类型也明显不同。

北部降水量较高,平原耕地面积较广,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

中部、西部地势平坦,但降水量较低,以畜牧业为主。

沿河谷地区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大,河水较为充足,地势较为平坦,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以棉花种植为主。

对城市分布的影响:中亚地区城市多数分布于地势平坦的河谷地区。

这是因为该地区绝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偏低,主要依靠河流提供生产和生活用水。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特征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等方面进行分析,从图上可以看出,东南部地形主要为高原、山地,东北部以丘陵为主,西部、南部以平原为主。

总体上,地势东南高、西北低。

中亚气候为温带大陆性气候,较为干旱,多数地区年降水量在300毫米以下,北部、东部地区在300毫米以上,东南部局部地区在600毫米以上。

中亚河流多发源于东南部山区及东北部丘陵,多为内流河,注入内陆湖泊。

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对该地区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农业生产、城市分布的影响上。

由图可知,北部农业生产以小麦种植为主,中部、西部以畜牧业为主。

沿河谷地区以棉花种植为主。

城市多数分布于地势平坦的河谷地区。

地理位置特征类
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

高考中地理位置特征描述类试题,设问形式一般有“说明地理位置特点”“描述地理位置状况”“简述地理位置特征”“从……方面归纳地理位置主要特征”等。

正确掌握描述的方向和角度,是解答地理位置特征描述类试题的前提。

平时只有善于积累,明确把握各个地理位置的特征表现,才能为正确描述地理位置特征奠定良好基础。

对地理位置的描述: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五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等。

[典例名师指妙招]
[例](2014·福建卷)下图示意我国某省地理环境。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在21世纪海洋经济、网络经济的背景下,打造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对沿海区域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说出B港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名师指导解题]
1.名师指点
(1)设问中的关键词:“说出……位置……特点”
(2)联想地理位置答题模板
地理位置的特点,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交通位置、经济位置等来分析。

2.信息提取
[答案]位于30°N附近;该省东北部沿海;居该省海洋经济发展核心区,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中点附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