郓城县在水资源费征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依法征收水资源费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关键措施,也是强化取水许可制度落实的重要手段,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一环。
根据当前水资源费征管的实际情况,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水资源费征管;存在的问题;对策
依法征收水资源费是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优化配置水资源的关键措施,也是强化取水许可制度落实的重要手段,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重要一环。
对于建立节水型社会,提高水资源的承载能力,解决郓城县水资源紧缺矛盾,实现郓城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郓城县水资源概况
郓城县位于菏泽市北部,总面积为16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3.8万亩。
全县辖21个乡镇,1处省级经济开发区,1041个村,人口119万。
郓城县水资源主要为地表水、地下水和引黄河水。
全县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 1.0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2.60亿立方米,市分配我县引黄指标为1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部分后,全县水资源可用量为3.57亿立方米。
全县人均和亩均水资源量分别为296立方米和232立方米,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分别为411立方米/人和348.5立方米/亩),更低于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600—700立方米。
根据2011年郓城县水资源公报显示,全县工业用水量为1452万立方米,农田灌溉用水量2.22亿立方米,人畜用水量2346万立方米,其他用水量为4299万立方米,用水总量为3.0297亿立方米,市分配我县的用水总量指标为3.036亿立方米。
由此可见,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及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全县用水总量已接近市分配我县的用水总量指标,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2 现阶段水资源费征管进展情况
2.1 广造宣传声势。
坚持及早计划、精心组织,在宣传上下功夫、出新招,做到集中宣传和经常宣传相结合、向企事业单位宣传和面向群众宣传相结合,充分利用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等各类新闻媒体以及墙报、黑板报、标语横幅和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开展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
广泛宣传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宣传征收水资源费在促进节能减排,建设节水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营造水资源费征收的良好氛围,增强取用水单位自觉缴纳水资源费的法律意识。
2.2 切实加强领导。
全县各级充分认识水资源费征管工作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水资源费征管工作,把水资源费征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
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水资源费征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分管领导狠抓落实,做到亲自宣传法规,亲自调查研究,亲自检查督办,亲自解决问题。
各有关部门领导具体加强指导,具体督促落实,具体争取支持,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上下一心,形成合力,在征收力量、业务经费、交通保障上给予优先安排,为征管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创造了必要的工作条件。
2.3 搞好专项治理。
按照统一部署,2011年以来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了水资源管理专项检查活动。
专门成立水资源管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制定具体行动方案,摸清情况,加强协调,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将全县划分为
两个专项整治区,将任务量化细化到每个小组和个人。
对每个取用水户、每个取水口、每个自备水井、每处供水点进行拉网式普查,逐个现场勘察,彻底摸清取水用水情况底数,确保一家不落、一户不漏、一眼不丢。
并对取用水户分类排序,登记造册,建档立户。
排查出的问题分类处置,严把各个关口,责令限期整改,确保整治到位。
2.4 严把各个关口。
一是严把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关,把水资源论证作为项目建设的前置条件,规范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的编制、审批。
对新建项目及早介入,督促其进行水资源论证;对没有进行水资源论证的建设项目,责令其补办相关手续。
据统计,2011年以来全县共有15家企事业单位办理了水资源论证,论证数量在全市名列前茅。
二是严把取水许可审批关。
坚持依法审批取水许可,强化取水和用水监管,健全取水许可档案和信息管理制度,抓好取水计量设施的安装、认证和检验工作,预计今年12月底前,规模以上企业可全部完成取水许可手续的办理。
2.5 加大征管力度。
一是加强征管队伍和各项制度建设。
按照上级要求,逐步完善征管机构,调整充实征管队伍,搞好征管队伍培训,增强收费人员业务素质,教育收费人员遵纪守法、爱岗敬业。
同时增加投入,加强收费装备建设,提高收费人员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断完善水资源费征收规章制度,规范收费工作程序,强化政务公开及社会监督,多渠道、全方位加强水资源费征收工作的社会监督,使征费工作更加公开化、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
二是突出重点,分类征收。
按照县内企事业单位布局,分门别类制定措施。
突出抓好用水大户,如大型企业等;管好用水中户,如县直事业单位和民营骨干企业;不放用水小户,如小型民企和洗车业、餐饮业等。
三是细化任务,落实责任。
进一步落实水资源费征收工作责任制,实行划片包干,将任务分解到组、到人,实行“5+2”、“白加黑”工作法,尽最大努力保证水资源费及时足额征收。
四是严守各项纪律。
各部门、各单位充分认识水资源费征收工作的重要性和严肃性,切实履行工作职责,认真完成征收任务。
坚持依法办事,认真核定用水户取用水量,严禁违法违纪虚报、漏报、瞒报。
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在全市首家开通了县级“票据分离”系统,做到了按量计费、银行划转、直缴国库,杜绝了截留、挪用、坐支水资源费现象。
五是规范水资源费使用。
收取的水资源费全部纳入预算管理,水资源费的使用执行省政府135号令规定的支出范围,通过县政府审批,全部用于水资源管理的各项业务。
2.6 加强监督执法。
健全水资源管理执法巡查和检查制度,加强对取水户的监督检查,对乱打井、非法取水、拒缴水资源费等违法行为,敢于碰硬,联合司法部门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进行了严厉查处。
3 水资源费征管中存在的问题3.1 部分干部群众对水资源费征收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近年来虽然不断加大水法规宣传力度,但仍有一些干部群众对水资源征收工作的认识存有偏差。
个别企业法制观念淡薄,取用水时不主动向水务部门申报,擅自凿井、无证取水、欠缴拒缴水资源费情况时有发生,行政干预水资源费征收工作的现象依然存在。
3.2 水资源论证工作进展较慢。
按照中央及省市要求,新建项目必须把水资源论证作为前置条件,但是有关部门并未严格执行这一规定,仍按本部门惯例批复项目,从而造成水务部门工作非常被动。
另外,由于历史原因在建设阶段并未进行水资源论证的企业需要补做水资源论证,但这部分企业认为自己已经建成投产,对补做水资源论证有抵触情绪,使水资源论证工作遇到很大阻力。
3.3 监管力量薄弱、监管手段落后。
水资源费征管工作繁琐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但目前水资源费征管人员配备不足、队伍不稳定,计量装置安装到位率不高、运行维护管理不到位、实时监控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导致监管能力与手段不足,影响了管理的效果与工作的全面推进。
4 加强水资源费征管的对策
4.1 继续强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水资源征管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取用水户依法取水、依法缴费意识,为水资源费征管工作创造良好环境。
4.2 加强与发改局、环保局、经信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等部门的联系沟通,认真落实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确保新建项目全部进行水资源论证。
全面推进取水许可审批规范化。
在受理和审批取水许可时,认真执行取水许可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法定程序办理,严把取水许可审批关,对不符合取水许可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从源头上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
4.3 采用先进技术,在全县有条件的用水户中安装无线抄表系统,实现全天候用水监控,改变落后的水资源计量方式,做到用水计量明白,缴费清楚放心。
4.4 加强水资源费征收队伍的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执法水平。
坚持遵纪守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严格执行票款分离制度,杜绝擅自减免水资源费的违纪违法行为。
4.5 严格按照水资源费征收标准,采取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进一步加大水资源费的征收力度,尽最大努力做到应收尽收。
搞好水资源费的管理和使用工作,保证水资源费的使用有效合理。
4.6 坚持宣传、收费、执法三者有机统一,继续加大对无证取水、无计量设施、不按规定取水、欠缴拒缴水资源费等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维护正常水事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