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实验报告 一
⑤选中组距和频数,插入一个直方图,之后在柱形上右击,将分类间距改为0%。
⑥选中组距和频数,插入一个折线图,将名字改为灯泡耐用时间折线图。
(3)21--30学号同学绘制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线图。
本人学号为25,所以绘制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折线图。首先选中第二产业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区域,然后选中工具栏中的插入-图标,选择折线图,即可绘制线图。
3选中血型和出现的频数区域,点击工具栏中的插入,即可插入一个折线图。
(2)试将以上数据整理成组距数列,并绘制次数分布直方图和次数分布折线图。
①将题目中的表格复制到一个新的Excel中。
②选中表格中全部数据区域,在工具栏的“开始”一栏中点击“替换”,将表格中的空格全部替换掉。
③根据数据区域计算出合适的组距,并写下来。
我院任课教师有实验课的均要求有实验报告,每个实验项目要求有一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按照格式书写完毕后,经辅
导实验的教师批改后按照实验室收集存档。
在第一节课时,觉得这门课对我来说应该不难,里边有很多内容早在大一时候便就已经学过了,因此便在不知不觉中不想再听老师的讲解,慢慢地却发现里边讲的好多内容我都不懂,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的一系列操作问题我都不懂。渐渐地我终于意识到我该好好地听老师讲课,我虽然懂得一些操作,但都是平时经常用的一些基础的操作,很多的高级应用操作我都还没有接触到,而且缺乏实践经验。孰能生巧,一个人理论上再完善,没有通过大量的练习,在遇到问题时往往会不知所措。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意识到学习与实践的重要性,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一定要多练习,多实践,以求自己对知识掌握得更好。以下是该门课程的主要学习内容和我的一点感悟。
3、能熟练地运用Excel创建统计表和统计图。
3.实验内容
练习一、数据的筛选与排序
1、数据的筛选
(1)找出数学成绩等于88分的学生
(2)经济学成绩最低的两名学生
(3)四门课程都高于70分的学生
2、数据的排序
统计按升序排列
经济学按降序排列
练习二、频数分布及统计图表
1、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条形图,反映血型的分布。
③单击左上方框右侧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出现的对话框中,选“等于”选项,然后在右上方框中输入数值“88”。
④设置好以后,单击“确定”按钮,符合条件的数据即刻被筛选出。
(2)经济学成绩最低的两名学生
①选中数据表中任意一个单元格,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此时,每一项列标题右侧均出现一个下拉按钮。
②单击“经济学”右侧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自定义”选项,打开“数字筛选”对话框。
③单击方框右侧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出现的对话框中,选“前十项”选项,然后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最小”“2项”。
④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好以后,单击“确定”按钮,符合条件的数据即刻被筛选出。
(3)四门课程都高于70分的学生
①先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撤销“自动筛选”功能。如果前面没有进行“自动筛选”操作,则此步可以省略。
2、整理成组距数列,并绘制次数分布直方图和次数分布折线图。
4.实验过程及步骤
练习一
1、数据的筛选
(1)找出数学成绩等于88分的学生
①选中数据表中任意一个单元格,执行“数据→筛选→自动筛选”命令,此时,每一项列标题右侧均出现一个下拉按钮。
②单击“数学”右侧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自定义”选项,打开“自定义自动筛选方式”对话框。
附件1
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统计学学号1710034408学生姓名徐宗萱辅导教师雒国彧
系别
经济与管理系
实验室名称
S401
实验时间
19.10.10
1.实验名称
EXCEL的基本统计功能
(数据的筛选、排序、频数分布及统计图表)
2.实验目的
1、能熟练地运用Excel进行数据筛选、排序。
2、熟练掌握统计资料分组的方法、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统计表的设计和统计图的绘制。
④在组距后面的频数一列运用COUNTIFS函数,分别计算出每个范围内的数字的频数。
详细计算过程:组距在850以下:频数=COUNTIFS(A1:J10,"<850")
组距在850-900:频数=COUNTIFS(A1:J10,">=850",A1:J10,
"<900")
组距在900-950:频数=COUNTIFS(A1:J10,">=900",A1:J10,
(2)经济学按降序排列
①选中表格,执行“数据→排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主要关键字”的下拉菜单中选中“经济学”,次序选择“降序”,单击确定。
练习二
(1)制频数分布表,并绘制条形图,反映血型的分布。
①将题目中所给的表格复制,粘贴到新建的Excel中。
②在L列中输入血型:A、B、AB、O,M列中输入频数,在频数下对应的单元格中使用COUNTIF函数计算出每个血型对应出现的频数。
②分别选中I4、G4、K4、L4输入内容:统计、数学、英语、经济学;选中I5、G5、K5、L5输入条件“>=70”。
③选中成绩表中任意单元格,执行“数据→筛选→高级筛选”命令,打开“高级筛选”对话框。
④选中“将筛选结果复制到其他位置”选项。
⑤单击“条件区域”右侧的红色按钮,此时,对话框缩小成一个浮动状态条,用鼠标选中I4至L5条件区域,然后按浮动状态条右侧的红色按钮,返回“高级筛选”对话框。
5.实验结论及心得
这门课程之后,使我受益匪浅。当初选修这门课就是为了再次复习重温一下大一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内容,更加扎实的掌握Excel的使用和简单的数据处理,我相信这在我将来的学习工作中会帮助我改善工作质量,提高效率。雒国彧老师幽默风趣的讲课方式使这门枯燥的课程不再乏味,不仅使我对Excel的使用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还教给大家许多人生的感悟和常识,关于工作,关于生活等等。雒老师通过亲身创建数据库的例子,使我认识到其实计算机技术并不是很难的,只要多上机实验,配合课堂和书本知识,基本的办公和数据处理能力是能够得到大幅度的提升的,我意识到从今往后我应该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主动探索未知知识,把它们变为自己的知识,改掉以前那种只靠学习课本的方法。
⑥单击“复制到”右侧的红色按钮,此时,对话框缩小成一个浮动状态条,用鼠标选中保存筛选结果的第1个单元格,然后按浮动状态条右侧的红色按钮,返回“高级筛选”对话框。
⑦全部设置完成后,单击“确定”按钮,符合条件的数据就被筛选出来了。
2、数据的排序
(1)统计按升序排列
①选中表格,执行“数据→排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主要关键字”的下拉菜单中选中“统计”,次序选择“升序”,单击确定。
"<950")
组距在950-1000:频数=COUNTIFS(A1:J10,">=950",A1:J10,
"<1000")
组距在1000-1050:频数=COUNTIFS(A1:J10,">=1000",A1:J10,
"<1050")
组距在1050以上:频数=COUNTIFS(A1:J10,">=1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