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制表机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制表机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制表机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文号: 国统制[2010]93号有效期至: 2012年 7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综合统计调查年度报表( K2 表:副省级都市科协,地级科协,县级科协报表)填报日期: 2010 年 月行政区划代码:□□口□□口 □□□□——□组织机构代码:口□□口单位名称(盖章)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二0—0年七月本报表制度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七条规定: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体工商户和个人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按照本法和国家有关规定,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提供统计调查所需的资料,不得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不得迟报、拒报统计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九条规定:统计机构和统计人员对在统计工作中知悉的国家隐秘、商业隐秘和个人信息,应当予以保密。

一、填报讲明................................................................... •••( 1)二、报表名目................................................................... •••( 2)三、调查表式(一)表1 组织、机构与人员....................................................... ( 3) 要紧指标讲明.. (3)(二)表2 经费筹集与使用 (4)要紧指标讲明 (4)(三)表3 科学技术普及活动 (5)要紧指标讲明 (6)(四)科普专题表青青年科技教育 (7)要紧指标讲明 (8)(五)表4 科普基础设施建设 (9)要紧指标讲明........................................................... (.......................................................... 10)(六)表5 学术交流活动........................................................... (.......................................................... 11)(七)表6 国际及对港、澳、台地区民间科技交流. (11)要紧指标讲明........................................................... (.......................................................... 11)(八)表7 科技活动和社会服务.. (12)要紧指标讲明........................................................... (.......................................................... 13)(九)表8 科普资源建设及科技传媒 (14)要紧指标讲明........................................................... (.......................................................... 15)填报讲明一)调查目的:调查副省级都市科协,地级科协和县级科协的机构、人员、经费和活动情形。

二)报告期间:本年度1 月1日起至12月31 日止。

三)填报单位:副省级都市科协,地级科协即地区、地级市、州、盟、直辖市的城区科协;县级科协即县(包括直辖市的县)、县级市、旗、地级市城区科协。

县级科协应将下级科协(街道、乡镇科协)开展活动的数据一并统计在内。

四)填报要求:1.统计报表上报时,必须由本单位负责人审核签章,并加盖单位公章。

2.填报时要严格按照报表所规定的指标名称、指标含义、运算方法等认真填报。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

3.字迹工整,用不褪色水笔填写。

数字用阿拉伯数字、文字用汉字填写。

4.填报时,数字一律取整数。

如果数字四舍五入取整后为零,须填“ 0 ”;如某项指标值没有,填“—”;如整个表的内容不发生,请在该表上方注明“不发生”。

报表目录表1:组织、机构与人员要紧指标讲明1•从业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并领取劳动酬劳的在编和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非在编人员。

2•直属单位:指由科协主办并直截了当领导的,经工商行政治理部门登记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或经编制治理部门批准的事业单位(不含其下属的企事业单位)。

3•科协团体会员(所属学会、协会、研究会):指按照国务院《社会团体登记治理条例》依法登记、经科协正式批准接纳为科协团体会员的学会、协会、研究会。

全国学会、协会、研究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

县级以上(含县级)地点学会、协会、研究会是同级地点科学技术协会的团体会员。

4.农技协:指在民政部门登记、经科协正式审批接纳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技协)和在科协登记备案的各类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农研会)。

5.个人会员(基层组织个人会员):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乡镇、街道等建立的科学技术协会(科学技术普及协会)进展的个人会员(取得本学会会员资格的人员)。

表2:经费筹集与使用要紧逻辑关系:JBO仁JB02+JB04+JB06+JB07+JB08JB09》JB10,JB10> JB11+JB12要紧指标讲明1•同级财政补助:指同级财政部门全年拨付的科学事业费、行政费、项目费和基建费等预算经费。

不含通过同级财政部门拨付上级财政转移支付的上级科协项目资助。

2•科普经费:指专门用于科普设施建设和科普活动(含青青年科技活动)的专项经费。

3•上级科协项目补助:指上一级科协以项目资助或托付等形式拨付的经费4.事业收入:指本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科研收入、技术收入、学术活动收入、科技期刊收入、科普活动收入和试制产品收入等。

5.经营收入:指本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的非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包括产品销售收入、经营服务收入、工程承包收入、租赁收入和其他经营收入等。

6.其他收入:指本单位经费筹集总额中除上述收入外的所有收入。

表3 :科学技术普及活动要紧指标讲明1.举办科普讲座:指本单位单独和牵头组织的,以报告会、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其它形式举办的科普讲座和报告,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按专题统计每个专题为一次。

全国科普日、科技周、科技下乡、科教进社区期间组织的科普讲座按专题计数。

2.举办科普展览:指本单位单独和牵头组织的,以陈设实物及展现图片等形式举办的各类科普展览,向公众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

常设展览全年计为1 次;临时展览和巡回展览均按专题进行统计,每个专题为1 次。

全国科普日、科技周、科技下乡、科教进社区期间组织的科普展览按专题计数。

3.举办专题展览:指将反映科技进展动态、社会重大事件、公众关注热点的专题科普展览有关资源,通过专题的形式进行巡回或临时展览,按专题进行统计,每个专题为1 次。

4.发放科普宣传资料:指本单位单独和牵头组织的,依靠重点科普活动,向公众免费发送的普及科学技术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的科普图书、报刊、手册等。

5.播放科普广播、影视节目:指截止本年12月31日本单位组织的通过电台、电视台或其它形式播放的科普类广播、影视节目。

6.开展科技咨询:指本单位在日常和重点科普活动期间(如全国科普日、科技周、科技下乡、科教进社区等)组织有关专业专家组成智力团体,以科学技术为依据,向社会和公众提供智力服务。

7.举办有用技术培训:指本单位单独和牵头组织的,要紧面向农村党员、基层干部,以传播、推广和普及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展需求的先进有用技术为要紧内容,通过现代远程教育等形式开展的培训。

8.参加活动工作人员总数:指参与全国科普日、科技周、科技下乡、科教进社区活动的全部工作人员,包括科协工作人员、学会工作人员、理想者、被邀请的专家和科技专业人员等。

9.科普示范县(市、区):指截止本年12月31日本单位命名的科普示范县级行政区划数。

由命名单位填报统计数据。

县级及县级以下科协不填报此指标。

10.科普示范街道(乡镇)/ 社区(村)/户:指截止本年12月31 日本单位命名的科普示范街道(乡镇)/ 社区(村)/户。

由命名单位填报统计数据。

科普专题表:青青年科技教育要紧指标讲明1.举办青青年科普讲座:指本单位单独和牵头组织的,以报告会、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和其它形式举办的科普展览,面向青青年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按专题进行统计,每个专题统计为1 次。

科普日、科技周、科技下乡期间组织的科普讲座按专题计数。

2.举办青青年科普展览:指本单位单独和牵头组织的,以陈设实物及展现图片等形式举办的各类展览,面向青青年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

常设展览全年计为1 次;临时展览和巡回展览均按专题进行统计,每个专题为1 次。

科普日、科技周、科技下乡期间组织的科普展览按专题计数。

3.举办青青年科技竞赛:由本单位独立举办或牵头组织举办的旨在推动青青年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培养青青年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升青青年的科技素养,鼓舞优秀人才的涌现,推进科技普及进展的各类科技竞赛活动。

4.举办青青年科技创新大赛:由本单位独立举办或牵头组织举办的一项具有示范性和导向性的全国性青青年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项目的竞赛和展现活动。

5.组织青青年参加国际竞赛:指选拔、培训并带领青青年参加国际科技竞赛的活动。

6.参赛人数:指通过选拔、培训后参加青青年国际科技竞赛的人数。

不含选拔赛的人数。

7.举办青青年科技教育培训:指本单位单独和牵头组织的,向青青年普及科学知识、有用技术和技能的培训活动。

8.播放青青年科普广播、影视节目:指截止本年12月31日由本单位独立或牵头组织的通过电台、电视台或其它形式播放的以青青年教育为题材的科普类广播、影视节目。

9.编印青青年科技教育资料:指本单位编印的,以青青年科技教育为题材的论文集、画册、宣传资料、汇编等。

10.青青年科技教育机构:指要紧从事青青年科技教育治理和活动的机关内设机构和直属事业单位,例如青青年部、青青年科技活动中心等。

11.从业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并领取劳动酬劳的在编和工作一年以上的非在编人员。

12.经费使用额:指青青年科技教育机构年内的经费支出总额。

13.科普设施建设和爱护费:指青青年科技教育机构年内用于工作室、科普画廊、科技馆等青青年科普场馆和设施的建设和爱护费用,包括基建费、展品开发和购置费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