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及制备O f f i c e W o r d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H2OCCCCH2OH OHOOCHCOOHOHH实验三维生素C注射液的处方考察及制备一、目的与要求1.通过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考察,熟悉注射剂处方设计的一般思路。
2. 掌握注射剂(水针)的制备方法与工艺。
3.熟悉影响易氧化药物稳定性的因素和提高药物稳定性的措施。
4. 熟悉注射剂的质量检查序号内容时间(h)1 影响维生素C溶液稳定性的因素考察 52 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 43 维生素C注射液的质量检查 3总计12三、原理与指导注射剂系指将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无菌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制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注射剂由于直接将药液注入人体血管或组织内,故药效迅速,剂量准确,且作用可靠,适用于抢救危重病人;对于不宜口服的药物,或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注射剂能发挥其应有的疗效;对某些药物可定位给药,产生局部作用。
注射剂的成品,要求无菌、无热原,澄明度和剂量合格,安全性和稳定性符合要求,pH值符合规定等。
注射剂的处方设计应根据剂型特点、主药的理化性质及临床使用要求,从制剂的稳定性(包括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三个主要方面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分清主、次因素,用科学方法进行原、辅料(品种、用量)的选择,同时还要考虑生产条件和成本等问题。
本实验通过对维生素C注射液稳定性影响因素的考察,确定并设计处方,再按拟定的处方进行制备。
维生素C用于防治坏血病,促进创伤及骨折、预防冠心病等,临床应用十分广泛。
维生素C在干燥状态下较稳定,但在潮湿状态或溶液中,其分子结构中的烯二醇结构被很快氧化,生成黄色双酮化合物,虽仍有药效,但会迅速进一步氧化、断裂,生成一系列有色的无效物质。
其反应如下:抗坏血酸去氢抗坏血酸COOHCOOH CC HOOC OH H H OH CH 2OH 2,3-二酮-L-古罗糖酸? + ?草酸 L-丁糖酸因此,维生素C 注射液的处方设计应重点考虑如何延缓药物的氧化分解,以提高制剂的稳定性。
维生素C 的氧化过程常会受到溶液的pH 值、氧、重金属离子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通常延缓药物氧化分解可采用下列措施:(1)除氧,尽量减少药物与空气的接触,在配液和灌封中通入惰性气体(常用高纯度的氮气和二氧化碳);(2)加抗氧剂;(3)调节溶液pH ;(4)加金属离子络合剂。
为确保用药的安全、有效,生产注射剂的厂房、设施必须严格遵守《药品生产质理管理规范》(GMP)的各项规定。
对灌、封等关键工序、场所应采用层流洁净空气技术,使微粒和细菌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内。
配制注射液的原辅料、溶剂、容器等的质量经检查均应符合各有关规定。
为保证剂量准确,对于生产过程中易降解的原料药,经过实验,可适当增加投料量。
注射剂的制备工艺要合理,其灭菌方法,应根据灭菌的药物及其制剂的稳定性、制剂的规格进行正确选择。
注射剂生产流程如下: 原辅料蒸馏水→重蒸馏水→注射用水 →配液→过滤→灌封→灭菌→检漏→擦瓶→灯检空安瓿→(割圆)→洗涤→烘干→质检→印字→包装四、仪器与材料仪器:烧杯,量筒,天平,具塞刻度试管,3号垂熔玻璃漏斗,安瓿(2m1),电炉,pH 计,灌注器,熔封机,酸式滴定管(25m1),锥形瓶(50~250ml ),洗瓶,可见分光光度计等。
材料:维生素C ,碳酸氢钠,二氧化碳钢瓶,注射用水,亚甲蓝,LCuSO 4溶液,Na 2SO 3,NaHSO 3,Na 2S 2O 3,Na 2S 2O 5,盐酸半胱氨酸,碘液,丙酮,稀醋酸,淀粉指示液等。
五、方法与步骤(一)影响维生素C 溶液稳定性的因素考察1.加热时间的影响取40m1注射用水,加维生素C 2.5g,分次加入碳酸氢钠约1.2g,边加边搅拌使完全溶解,添加注射用水至50m1,调节pH值为,用的微孔滤膜过滤。
分别量取滤液10ml于4支具塞试管中,放入沸水中煮沸,分别于0、15、30、60min时取出1支,冷却,以纯化水为空白对照,在420nm波长处测定各溶液的透光率,记录结果于表1,确定加热时间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
表1 加热时间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煮沸时间/min 透光率/%1530602.溶液pH值的影响取维生素C 5g,加注射用水80ml溶解后,各量取16m1,分别加NaHCO3粉末调节溶液pH值为、、、(用pH计测定),补加注射用水至20ml,再量取该液10ml装于具塞试管中(每pH值1支),做好标记,放入沸水中煮沸45min,取出,冷却,以纯化水为空白对照,在420nm波长处测定透光率,记录结果于表2。
以pH值为横坐标,透光率为纵坐标作图,所得曲线最高处对应的pH值即为最稳pH值。
表2 pH值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pH值透光率/%3.抗氧剂种类的影响取维生素C 6g,加注射用水96ml溶解后,加NaHCO3调节pH值为。
各量取该液16ml,按表3加入抗氧剂,补加注射用水至20ml,再量取该液10ml于试管中(每条件1支),做好标记,于沸水中煮沸45min。
取出,冷却,以纯化水为空白对照,在420nm波长处测定透光率,记录结果于表3。
表3 抗氧剂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样品号抗氧剂(终浓度)透光率/%1 Na2SO3%2 NaHSO3%3 Na2S2O3%4 Na2S2O5%4.重金属离子的影响取维生素C6g,加注射用水48ml溶解后,加NaHCO调节pH值为,再补加3注射用水至60ml。
分别量取该液10m1,按表4加入附加剂后,加注射用水稀释至20ml,再量取该液10ml于试管中(每条件1支),作好标记,放入沸水中煮沸45min。
取出,冷却,以纯化水为空白对照,在420nm波长处测定透光率,记录结果于表4。
表4重金属离子对维生素C稳定性的影响样品号附加条件透光率/%0 /5ml1 LCuSO42 LCuSO43 +5%EDTA-2Na 1ml4 5% EDTA-2Na(二)维生素C注射液的制备1.处方规格100mg:2ml。
由学生根据实验(一)的考察结果拟订处方,交实验指导教师审定。
物料用量处方分析维生素C 2.5g 主药***注射用水加至50ml 溶剂2.操作由学生拟定,交实验指导教师审定。
(三)维生素C注射液质量检查1. 澄明度检查: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I H 可见异物检查法一:灯检法进行检查。
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20支,除去容器标签,擦尽容器外壁,轻轻旋转和翻转容器使药液中存在的可见异物漂浮(注意不使药液产生气泡),置供试品于遮光板边缘处(光照度为1000~1500lx),在明视距离(通常25cm),分别在黑色和白色背景下,手持供试品颈部使药液轻轻翻转,用目检视。
20支供试品中,均不得检出可见异物,如检出可见异物的供试品不超过1支,应另取20支同法检查,均不得检出。
2. 装量: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注射剂通则方法检查。
取2ml 安瓿5支,开启时注意避免损失,将内容物分别用相应体积的干燥注射器及注射针头抽尽,然后注入经标化的量具内(量具的大小应使待测体积至少占其额定体积的40%),室温下检视,每支装量均不得少于其标示量。
3. pH值测定:应为~。
4. 颜色: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维生素C注射液项下测定。
取本品(1ml中含维生素C50mg的溶液),照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在420nm的波长处测定,吸光度不得过。
5. 含量测定: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维生素C注射液项下测定,应为标示量的%~%。
精密量取样品液4ml,置150ml锥形瓶中,加蒸馏水15ml与丙酮2ml,摇匀,放置5分钟,加稀醋酸4ml与淀粉指示液1ml,用碘液(∕l)滴定,至溶液显蓝色并持续30秒不褪。
每1ml碘液(∕l)相当于的VC (C6H8O6)。
6. 热原:取本品按2005年版药典二部附录检查,剂量按家兔体重每1kg 注射2ml,应符合规定。
(此项免做)7. 无菌: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检查,应符合规定。
(此项免做)六、结果与讨论1.记录影响维生素C溶液稳定性的考察结果,加以讨论,并拟订维生素注射液的处方和制备工艺和操作流程。
2.记录澄明度检查结果,并列于表5中。
表5 澄明度检查结果检查总数/支废品数/支合格数/支合格率/% 玻屑纤维白头焦头其他总数七、思考题1.影响药物氧化的因素有哪些如何防止2.用NaHCO3调节维生素C注射液的pH值时,应注意什么问题为什么3.你设计的维生素C注射液处方有哪些理论或实验依据4.何谓注射用水制备时主要采用哪些方法和设备5.影响注射剂澄明度的因素有哪些6. 为什么可以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查颜色,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