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建爱婴医院计划和措施

创建爱婴医院计划和措施

**县2010年开展“爱婴医院”创建及复审工作计划创建“爱婴医院”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全人类发出的倡议,目标是保护、促进和支持母乳喂养,降低婴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母乳喂养率。

1995年—2000年,我县已开展促进母乳喂养、创建爱婴医院的培训、健康教育和社会动员等工作,县妇幼保健院等4家县直医疗单位和麻豪口等8家乡镇卫生院已通过省级专家组“爱婴医院”评估验收,获得“爱婴医院”称号。

为巩固爱婴成果,普及爱婴活动,实现爱婴县的目标,现将继续开展创建“爱婴医院”活动的有关事宜安排如下:一、未开展创建“爱婴医院”的单位要启动创建活动,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创建任务,具体分四个阶段进行:(一)申请创办阶段(4月1日至4月30日):未创建单位向县卫生局申请开展“爱婴医院”活动。

(二)培训阶段(5月1日至6月30日):县卫生局组织各单位业务院长,产、儿科主任,护士长等人员进行专题培训。

(三)创建实施阶段(7月1日至11月30日):各创建单位成立创建爱婴医院领导小组及专班,制定切实可行的创建计划,扎实开展创建工作。

(四)评估验收阶段(12月):对所有申报创建爱婴医院的单位,卫生局将组织专家进行评估验收,对评估合格的单位授予“爱婴医院”匾牌。

二、已挂牌的“爱婴医院”,要按照“爱婴医院监督指南”自查整改,进一步巩固爱婴成果,县卫生局组织专班在年内进行重新评审。

三、爱婴医院创建工作与综合目标责任制年终考核挂钩衽奖惩兑现。

创建爱婴医院措施一、有书面的母乳喂养规定,并常规地传达到全体卫生人员。

措施1、医院制定出可行的包括《世界卫生组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的十点措施》在内的本院母乳喂养政策。

2、张贴三个“十条”:《世界卫生组织促进母乳喂养成功十点措施》、《医院母乳喂养政策》、《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

3、建立创建组织(创建爱婴医院领导小组和母乳喂养技术指导小组)、制定职责及制度。

4、把母乳喂养发给医务人员。

对医务人员进行母乳喂养规定的培训。

熟记三十条。

检查要点和方法1、巡视医院母乳喂养政策张贴情况。

按规定张贴合格。

规定张贴在母婴所到之处(门诊大厅、住院部大厅、产科等主要场所)。

2、询问医务人员(特别是产儿科)母乳喂养政策掌握情况。

随机抽工作人员。

3、查看资料(组织结构职责及制度)。

4、检查领导小组的工作记录和实际落实情况。

二、对全体卫生人员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使其能实施有关规定。

措施1、以办培训班的形式对全院职工进行母乳喂养知识培训。

2、培训不得低于18学时,重点科室医务人员不得低于3学时临床实践3、全院有培训计划、备课材料、学员签到表和学习笔记。

4、培训后进行考试,有成绩表,合格者方可上岗。

检查要点和方法1、用笔试或口试方法回答相关知识,抽查工作人员,回答正确率79%以下不得分。

2、用观摩法观看如何指导母亲母乳喂养的操作,抽查工作人员表演,了解实施情况。

3、检查课程安排、教师教案及学员笔记。

4、抽查工作人员对母乳喂养知识、技能进行考核。

三、把有关母乳喂养的好处及处理方法告诉所有的孕妇。

措施1、产前门诊通过讲课、播放录像及VCD对孕妇进行有关母乳喂养好处和知识技能的宣传教育并进行喂养姿势的示范。

2、若孕妇未受过相关培训,应在产后病房由责任护士进行宣教。

3、向孕妇及家属宣教的内容有①母乳喂养的好处;②早开奶的重要性;③母婴同室的重要性;④喂奶的姿势和婴儿的含接姿势;⑤按需哺乳的重要性;⑥如何保证母亲有充足的乳汁;⑦纯母乳喂养的重要性;检查要点和方法1、询问门诊、住院的孕产妇是否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巧。

80%以上的产妇接受过母乳喂养的宣教,并能够回答出六个问题中的五个。

2、有书面宣教教材包括七条母乳喂养指标。

3、抽查门诊和病房有关登记本,看宣教是否落实(父母学校培训登记和责任护士健康宣教记录)。

凡经过产前检查的孕妇及家属在产前至少接受过1次有关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并记录在父母学校培训登记本和围产期保健手册中。

四、帮助母亲在产后半小时内开始喂奶。

措施1、分娩后阿氏评分8-10分的新生儿,应尽早地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和早吸吮。

2、皮肤接触时,应注意新生儿保暖。

3、剖宫产新生儿脐带处理完毕后,应与母亲进行局部皮肤接触。

回室后补做母婴的皮肤接触和早吸吮。

检查要点和方法1、至少80%的新生儿在生后30分钟内(最好是立即)进行母子皮肤的接触并进行早吸吮。

进行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时间不少于30分钟,留产房观察期间母婴都在一起。

2、至少50%剖宫产的母亲在手术室进行部分皮肤接触,回病房后30分钟内再次进行母婴皮肤接触并进行早吸吮30分钟。

查看相关记录3、问母亲是否在产后进行过皮肤接触及持续的时间,现场检查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情况。

4、检查剖宫产产妇及其新生儿皮肤接触及早吸吮情况。

五、指导母亲如何喂奶,以及在需要与其新生儿分开的情况下如何保持泌乳。

措施1、产后6小时内医务人员必须指导喂奶,教会母亲喂奶姿势和婴儿的正确含接姿势。

2、教会母亲如何挤奶。

母婴分开的母亲在生后6小时开始挤奶,保持泌乳通畅,注意强调夜间挤奶。

产妇能正确回答接受指导的时间并能正确示范检查要点和方法1、医务人员掌握并能指导正确的喂奶体位、含接姿势及挤奶方法。

2、医务人员能够正确回答促进泌乳的方法。

3、母亲掌握正确的抱奶体位及新生儿的含接姿势。

4、母亲掌握正确的挤奶方法及保证有足够的母乳喂养知识。

5、观看医务人员示范抱奶体位及挤奶方法。

6、观看医务人员指导产妇喂奶体位和挤奶的实际操作,抽工作人员指导示范。

7、检查母亲的喂奶体位及含接姿势,检查母亲是否有乳头皲裂。

六、除母乳外,禁止给新生儿吃任何食物或饮料,除非有医学指征。

措施1、加强护理工作,做到早开奶、按需哺乳,使母亲拥有充足的乳汁。

2、给有医学指征的新生儿喂代乳品可使用小勺小碗的方法。

3、如新生儿需要加奶、加水,要有医生医嘱,并在病程记录中写明医学指征。

检查要点和方法1、除去有医学指征的新生儿外,80%的新生儿生后未吃过任何母乳以外的食品及饮料,做到纯母乳喂养。

2、加奶、加水的新生儿要有医生医嘱;3、工作人员禁止向母亲推荐母乳代用品。

4、询问母亲产后是否给新生儿吃过母乳外的食品或饮料。

5、询问母亲是否有人向她推荐过母乳代用品。

6、检查病房是否有奶瓶。

发现一名不得分(除有医学指征外)。

7、检查添加奶粉的新生儿是否有医生医嘱及病程记录。

8、检查医院的小卖部是否有奶粉、奶瓶及奶头。

有不得分。

七、实行24小时母婴同窒。

措施1、取消婴儿室。

2、保证新生儿洗澡及治疗时间不超过一小时。

3、母婴分离在病历中应有医学指征记录。

(如转新生科等)检查要点和方法1、询问母亲和新生儿分离的时间在24小时内是否超过一小时。

2、查看病历了解母婴分离的新生儿是否有医学指征。

八、鼓励按需哺乳。

措施1、坚持母婴同室。

2、做好宣教,使母亲了解按需哺乳含义及重要性。

3、加强对剖宫产母亲术后的护理和指导4、只要新生儿啼哭或母亲奶胀就喂哺新生儿,喂奶间隔时间和持续时间没有限制,婴儿睡觉时2-3小时要叫醒婴儿吃奶。

检查要点和方法1、询问母亲是否掌握了按需哺乳的含义及重要性。

2、观察新生儿记录,了解体重及生长发育情况,询问和查看记录了解新生儿大小便次数及黄疸情况。

九、不要给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吸人工奶头,或使用奶头作安慰物。

措施1、让母亲了解使用奶瓶奶头的危害。

2、有医学指征需要加奶的新生儿,使用小杯小碗和小勺。

3、鼓励乳头条件不好的母亲建立信心,并协助矫正。

4、人工喂养的新生儿,其奶瓶、奶头及奶粉注意卫生并妥善管理。

检查要点和方法1、在母婴同室内,100%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未使用过奶瓶奶头。

2、询问母亲是否用过奶瓶奶头。

3、巡视病房是否发现有奶瓶奶头。

十、促进母乳喂养支持组织的建立,并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

措施1、医疗机构应培训地段保健系统及家庭访视小组,使其掌握喂养技巧及正确处理母乳喂养中出现问题的方法。

2、有经验的人负责接听热线电话并记录,让母亲知道热线电话号码。

3、建立母乳喂养咨询门诊。

4、出院时通过一定方式把即将出院的母亲转给这些组织(访视卡及记录)。

检查要点和方法1、询问母亲是否知道1-2 种出院后有关母乳喂养问题寻求帮助的方法。

是否知晓咨询电话号码。

2、拨打热线咨询电话,检验其是否真正工作,检查工作人员是否能正确指导。

检查是否有母乳喂养咨询门诊。

3、对地段保健和家庭访视人员进行考核。

有转给保健部门的访视卡、访视登记、热线电话记录本。

母乳喂养的禁忌症医学指征(1) 婴儿患有半乳糖血症(2) 母亲患活动性结核病、严重的心脏病,糖尿病,精神病,白血病等。

(3) 母亲接受放射性同位素诊断检查或治疗、工作环境中存在有放射性物质;(4) 母亲接受抗代谢药物(抗癌药)、化疗药物(5) 吸毒或有HIV(艾滋病)、梅毒等性病时(6) 母亲的乳房患有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母乳喂养的相关记录长期医嘱:产前产后医嘱有乳房护理、产后有母乳喂养(其他喂养病程记录有医学指证)分娩记录:有皮肤接触早吸吮30分钟的记录(未进行应有医学指征)首次护理记录单:告知内容栏有母乳喂养知识宣教护理记录单:有乳房护理和宣教、乳汁是否充足等婴儿护理记录单完成母乳喂养的相关内容。

护理交班报告:母婴一体交班,有早吸吮和皮肤接触,按需哺乳的交班内容。

分娩登记本:有早接触早吸吮记录上墙的内容三十条(门诊、住院大厅,产科住院部)“母婴同室”病房标示牌,室内有母乳喂养的宣教和指导内容。

母乳喂养知识宣教画、标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