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语文教案:诗词曲三首导学案

最新语文教案:诗词曲三首导学案

最新语文教案:诗词曲三首导学案
课题:诵读欣赏《
诗词
曲三首》
【学习目标】
1. 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 学习作者融情于景的写作手法。

3. 背诵三首诗词曲。

【学习重、难点】
1. 体会诗歌中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2. 初步理解诗的炼字和诗的句法。

3. 学习富有特征的景物描写手法。

【学法指导】
查找有关作者资料,联系写作背景,反复诵读,借助注释和诗后简评,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蕴含的复杂的思想感情。

【学时安排】
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字音互填并在横线上补充你认为重要的字词。

jiàn()别酣()高
楼péng lái ()()塞()
下举杯xiāo()
愁扁()舟燕()然未勒()
2.简介三位作者和写作背景。

3.认真阅读《诗词曲三首》,思考诗人分别表达了怎么样的感情?《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
云》
《渔家
傲》
《天净沙•秋
思》
4.通过预习,你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请大胆地提出来。

二、课堂助学
1. 导入
2.资料平台
请同学们分别介绍李白、范仲淹、马致远及其三首
诗词
曲创作的背景。

3.百家争“诵”
(1)反复诵读《诗词曲三首》,结合书下注释或参考相关资料,疏通文字,用现代汉语正确说出三首诗词曲的意思。

(2)有感情地诵读三首诗词曲,说说它们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
的感情?
4.“意”想天开
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你还读出了哪些场景,哪些意境,哪些情感?
5.小结
三、课堂巩固
1.《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中表达的思想核心是一个
字:;诗中李白用比喻的手法写出愁多
的诗
句:,。

2.诗中诗人心理变化的历程是什么?
3.《渔家傲》上阕写景,点明秋天边塞风景大变的一个词
是;下阕抒情,揭示主旨的一句
是。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出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由此可以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的什么诗
句?
5.《天净沙•秋思》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_____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____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___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
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

图中有景有人,人
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7.阅读比较。

《秋词》
[唐]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上面的作品同样写秋景,但作者表达的思想截然不同,刘禹锡所表
达的感情是,而马致
远却抒发
了。

在表达手法上,《秋词》是议论兼抒情,而《天净沙•秋思》却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