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单元 4古诗两首 第1课时 苏教版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1单元 4古诗两首 第1课时 苏教版

4古诗两首《江南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

“江南春”,顾名思义,就是描写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讽喻之意。

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莺歌燕舞,到处是绿草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展,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的画面。

三、四句怀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依靠神灵庇护,永保江山稳固。

可是世易时移,当年的佛寺楼台有多少已经隐没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啊!(一说还有多少佛寺楼台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呢)综观全诗,写今和怀古既有写景的外在联系,更有借古讽今的内在联系,在艺术形式上是融为一体的。

《春日偶成》是宋代诗人程颢的作品。

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触景生情,意兴所至而写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一、二句写景——云淡、风轻、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呀!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的春色,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从结构上看,写景和抒情亲密相依,融为一体。

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莺啼、绿映红、酒旗风、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将谓”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查找资料、借助插图或工具书、抓住景物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古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景象,领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细细品味《春日偶成》中诗人春游的快乐,通过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重点】通过诵读、想象等理解诗句的含义,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熟读成诵。

【难点】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两首古诗都描写了春天的美丽景色,情景交互,融为一体,因此要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感受古诗语言和意境的美。

《江南春》中流露的兴亡之感、讽喻之意可不必讲,只要让学生了解诗的意境即可。

1.读书指导。

创设情境,构建阅读话题。

教师可在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谈谈春天的美景,回忆、交流描写春天的故事,从而引出诗题,介绍作者。

初读指导。

教师可范读课文,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

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时,要提醒学生看准拼音读准生字。

重点要指导学生按古诗的节奏读好诗句,如: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在读通诗句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画出不理解的字词,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可让学生说说“莺啼”“绿映红”“酒旗风”“云淡风轻”“将谓”等词语的意思。

按以前学习诗歌的方法读课文,疏通诗句的意思。

学生对诗句有了大体的理解之后,要让学生通过看图朗诵、听音乐朗诵等多种形式反复体会诗歌的语言和意境,要边读边想象,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引领学生真正体会到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能够有感情地熟读及背诵这两首诗。

2.合作探究。

教学中,可就如下问题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引导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进行对话。

读了这两首诗,你想到了什么?你是否看到过类似的春景?当时你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在活动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立足生活实际,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相关提示。

结合本课教学,可开展以下一些实践活动:口语交际——“春游归来”;赛诗会——“描写春天的古诗”;手抄报——“诗歌里的春天”;改编《春日偶成》等。

【教师准备】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诗人杜牧和程颢,制作课件。

2.抽查预习单,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使教学更具针对性。

【学生准备】完成预习单。

2课时第课时1.学会并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结合语境理解“莺啼、绿映红、酒旗风、云淡风轻、傍花随柳、将谓”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查找资料、借助插图或工具书、抓住景物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古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景象,领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细细品味《春日偶成》中诗人春游的快乐,通过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重点】学习抓住景物展开想象的方法理解古诗,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美丽景象,领悟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难点】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方法一:谈“春”,导诗。

1.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同学们,在你的头脑中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来源:学*科*网]生:《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一首是杜牧写的《江南春》;一首是程颢写的《春日偶成》。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两首诗,看看作者是如何来写春天的。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已知经验入手,不仅能在新旧知识中架起桥梁,唤起学生对春天的遐想,而且为后面的议春做好了情感铺垫。

方法二:诗句导入,创设氛围。

1.谈话:现在已经是春暖花开三月天了,你知道有关春天的诗有哪些吗?谁能来背背? (表扬背诵好的学生,鼓励学生课外积极诵读古诗)2.导题:我们今天就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古诗。

(板书:江南春)3.解题:同学们,读了题目,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是描写江南的春天) 你知道“江南”是指什么地方吗?(江南本意指长江以南的地区。

在古代,江南往往代表着繁荣发达的文化教育和美丽富庶的水乡景象,区域大致为长江中下游南岸的地区)4.过渡:自古美景出江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杜牧笔下的江南春景。

[设计意图]通过对江南的理解,了解作者写作的生活背景。

一、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1)指导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整首古诗,突显生字“莺”“郭”“旗”)PPT出示: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①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

②指名认读红色的生字,及时正音。

(强调“莺”是后鼻音,“郭”是三拼音)(2)指导书写生字“旗”。

①同学们有好办法记住“旗”字吗?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办法,师及时评点,强调不能丢掉右上的“撇、横”。

②同学们觉得“旗”字在田字格中书写时要注意什么?③师范写“旗”字,学生对照预习单中的书写,找出不足之处,再在田字格本子上写两个。

2.指导朗读古诗。

(1)指导读正确,读顺畅。

(2)指导读出节奏和韵味。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古代,很多诗的出现不仅仅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情感,另一个原因是可以用来谱成曲,吟唱出来。

因此,诗歌往往读起来都是很有节奏的,大家试试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把节奏韵律读出来。

PPT出示: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①自由练习读,指名读,评议后师生齐读。

②古人颂诗时往往还会有动作(模仿古人摇头状),我们加进动作再来读一读。

(师生齐读)③诗词是讲究平仄的。

平声就是阴平和阳平,声音要拉长,仄声就是上声和去声,声音要短促,这主要体现在每行的第二、四、六个字上。

老师范读第一句,用手势舞出节奏指挥学生朗读。

学生学会了读第一句,再试着读另外三句。

指名读,鼓励读得大胆的同学。

最后师生齐读。

二、辨析词义,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1.解读第一、二句。

(1)引导学生自读自悟。

抓住重点词句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下面请同学们仔细品读古诗的前两句,结合课文插图,放飞想象的翅膀,你仿佛从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是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出示课文插图)学生边读书,边在书上做记号。

(2)指导学生交流感悟。

①你从诗里看到哪些景物了?(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依次板书景物:黄莺、绿树、红花、水村、山郭、楼台、烟雨)(由于学生对一些词语的理解不是很准确,在学生的汇报中,教师要注意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词义,让学生内化教师提供的信息,由说词语,到说句子,到说画面,从而更好地体会诗意、表达诗意)重点点拨:“水村”是怎样的村庄呢?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说一说。

(那是被绿水环绕的村庄,是“小桥流水人家”)看文中插图说说什么是“酒旗”。

它是什么样子的?(酒店门前的布招牌)②你从诗中听到什么了?(动听的莺啼,风吹酒旗的呼啦啦声等)(3)指导理解“千里”用词之妙。

①这首古诗描绘的色彩多么鲜艳。

黄莺在歌唱,还有很多的鲜花、树木、绿水、村庄、楼台……一首小诗居然让我们看到了那么多的东西!这就是一首好诗,这首好诗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传诵,传到了明朝。

有一个读书人,他读出了一些问题。

他说:(播放幻灯片)PPT出示:千里莺啼谁能听得?千里绿映红谁能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阁、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这段话是文言,你能理解它的意思吗?②你赞成他的观点吗?说说理由。

(在情境中引领学生从不同角度体会“千里”的妙处。

及时肯定学生的个性化见解)③小结:是的,在古诗里,很多数字都是虚指。

“千里”不是真的指一千里,而是指一个很大的范围,并不是真的要跑到一千里以外去听黄莺的啼叫,而是指在很大的范围里都有黄莺在鸣叫。

在整个江南,处处都有这样美的春景。

(4)指导朗读第一、二句。

①你想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这迷人的江南春景呢?(春意盎然、春光明媚、春暖花开、生机勃勃、莺歌燕舞、草长莺飞……)②就让我们跟着诗人的脚步,再来读一读古诗,读出地方的辽阔,读出那景色的明丽,读出那色彩的斑斓。

(指名读,齐读,教师伴读)2.解读第三、四句。

(1)指导读诗句,想象画面。

诗人边走边看,游兴十足。

这个时候,忽然下起了蒙蒙细雨,他慢慢走上一个山冈,极目远眺,不由得吟诵道:“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同学们,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诗人的心声,和他一起来想象,诗人看到、听到什么了?联系上文,能闻到什么吗?(闻到了寺庙旁边的花香,下雨时空气的清新,雨中还有草的味道……)(2)指导朗读这两句。

我们一起来读,读出自己的感觉,读出佛寺的多,读出烟雨的迷蒙。

(学生读诗句)3.指导朗读全诗。

让我们再一次和着音乐一起完整地读这首诗。

学生自由练习朗读,再指名读,学生评议,齐读。

4.引导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同学们,你们看这短短的四句诗就表达出了如此丰富的内容,把江南春天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景象展现在我们面前,诗人是用什么好办法表达出来的呢?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总结。

(诗人边观察边想象,从听觉、味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三、品读诗句,体悟诗人的情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