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6月中华女子学院学报Jun.2003第15卷第3期Journal of China Women.s College Vol.15,No.3浅析/社会性别意识0观与/男女平等0刘东发(湖南省妇女干部学校,湖南长沙410006)摘要:男女平等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体现。
男女平等的基本点就是要实现男女两性在人格尊严、价值、权利、机会和责任上的平等。
用/社会性别意识0观分析/男女平等0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男女平等0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男女平等0激发了人们尤其是女性的主体意识,但因政策、法规和社会行为的滞后性,而导致了男女平等问题上的/性别亏损0问题(女性发展滞后于男性)。
/社会性别意识0观要求将性别意识纳入政府决策主流,为解决0性别亏损0问题提供了前提保障。
关键词:男女平等;社会性别意识;发展中图分类号:C913.6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98(2003)03-0001-05/男女平等0体现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当今时代,平等与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共同主题,在这种历史背景下,男女两性平等、和谐的发展即要求将/社会性别意识0纳入决策主流以促进男女共同发展业已成为世界话题之一。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把/男女平等0作为政策、法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建国50多年来,实现男女平等,从总体上说是不断完善的,我国现阶段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等方面与男性权利平等实现的程度,在世界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
/男女平等基本国策0的确立标志着我国已基本实现将/社会性别意识0纳入各级政府决策主流的要求。
一、/男女平等0的基本内容/男女平等0,因时代、国体和社会的不同,其表述可能有所不同;也因人们的视角不同,各人可以有各人的理解。
但是作为国际社会统一行动的共同目标,有一个统一的界定。
对此,5墨西哥宣言6作了比较权威的界定:它是指男女的人格尊严和价值的平等及男女权利、机会和责任的平等。
对这一界定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一是指/男女平等0首先应理解为女性与男性一样享有平等的尊严和价值。
人的尊严与价值是作为人的根本性的东西之一。
从人的尊严与价值论及平等,其实质是以价值观衡量男女的平等性。
承认男女有平等的尊严和价值,才能实现其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否则,男女的平等就无从谈起。
/男尊女卑0,就是从人的尊严上和价值观上歧视妇女,从而在根本上否定了女性与男性的平等性。
二是指男女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这是从权利观体现男女的平等性,与之紧密相关的是提供机会的均等性。
权利的平等性要求男女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只有为女性提供与男性均等的机会,才可能平等地行使权利。
三是指男女两性平等享有人格尊严、价值、权利和机会并且平等地履行义务或者责任(社会的、家庭的义务或者责任)。
尊严、价值、权利、机会与义务或责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平等地享有尊严、价值、权利、机会,同时,也平等地履行家庭的、社会的义务或责任。
只有这样,才能完全体现男女平等的尊严、价值和机会。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男女平等0的基本内容收稿日期:2003-03-16作者简介:刘东发(1965)),男,湖南人,湖南省妇女干部学校讲师,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妇女法学、农村妇女问题等。
1除了具备5墨西哥宣言6中所规定的以外,还具备一些新的内容,并且从法律上得到了保障。
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明确了男女在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文化教育、劳动就业和婚姻家庭等方面的平等权利。
另外,针对妇女的特点,还规定了妇女的一些特殊权益的保护。
二是规定了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有责任保护男女两性平等权利的实现。
保护男女两性平等的权利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责,而且涉及社会各个方面。
各级政府、公共团体、企业、学校、家庭等方面都有义务作好这一工作。
三是为了保证和促进男女两性平等权利的实现,国家法律规定和设置了相应的保障男女两性平等权利实现的机构,并规定了机构的名称、职责和权限等。
在我党的历史上,党和政府历来很重视/男女平等0问题。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天起,就把实现妇女解放和男女平等作为党的重要目标之一。
1922年中共/二大0会议上,在5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6中,就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妇女运动的方向和任务是引导妇女参加反帝反封建革命,争取废除一切束缚女子的法律,在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与男子一律享有平等的权利。
1928年井岗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在颁布的5土地法6中明确提出了男女老幼平均分配土地的原则。
土地革命时期,苏维埃5宪法大纲6规定,中华苏维埃以保证彻底的实行妇女解放为目的,承认婚姻自由,实行各种保护的办法,使妇女能够从事实上逐渐得到脱离家务的物质基础,而参加全社会经济的、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不分男女、种族、宗教,在苏维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1943年陕甘宁地区的宪法性文件5施政纲领6也规定/实行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的地位0。
1946年陕甘宁地区的5宪法原则6进一步规定/妇女除有与男子平等权利外,还应照顾妇女之特殊利益。
0同期的其他政策、法规也均从各个方面对妇女权利的保护作了规定。
1949年10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5共同纲领6明确宣告:/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教育的、社会生活各方面,均享有男子平等的权利。
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妇女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获得了历史性的彻底解放,享有同男子一样的平等权利,并且共尽义务,共同成为国家的主人。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颁布了我国第一部5宪法6,进一步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各个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力。
0同时,建国后国家陆续颁布的5刑法65民法通则65劳动法65婚姻法65选举法65继承法6等法律法规,均依据宪法的根本精神,从法律上保障男女享有平等的权利。
1992年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5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6,将宪法及部门法中关于男女平等的规定加以原则化、具体化、制度化、系统化。
可以这样说,这是我国关于0男女平等0问题在立法上的一个/里程碑0。
它以维护妇女合法权益、促进男女平等为宗旨;不但要求消除和禁止一切方面对妇女的歧视,而且要求有关部门应创设实现男女平等的有利条件,并且为促进男女平等的实现还规定了对妇女各种特殊权益的保护。
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性的、系统性的妇女权益的基本法,它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超越并完善了我国原有的保护妇女合法权益、实现男女平等的法律法规,对推动妇女解放运动和实现男女两性平等、和谐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二、用/社会性别意识0观分析/男女平等0问题,丰富了/男女平等0的理论意义1993年,海外中华妇女学会同中国妇女研究者合作,与天津师范大学妇女研究中心在天津共同举办了/第一届中国妇女与发展研讨会0。
在会上,使用了/社会性别0这一词,引起与会者的震动和兴趣。
可以说,以这次理论研讨会为契机,中国的妇女研究者开始积极地学习和了解来自西方妇女运动的/社会性别意识0观。
1995年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这次会议上,/社会性别意识0概念正式为中国人所接受。
另外,江泽民代表中国政府庄严承诺的/男女平等基本国策0以及会议通过的重要文献5行动纲领6和5北京宣言6,可以说就2是/社会性别意识0观广为传播的产物。
在这之后, /社会性别意识0概念开始在中国广为流传,研究女性问题以/社会性别意识0观为视角的研究模式吸引了中国妇女研究者的目光。
西方大量的从/社会性别意识0角度研究女性问题的理论文章、作品,如:欧克利的5性、性别与社会6、卡罗琳#摩塞(C. Moser)的5妇女与住房政策:走向性别意识6、琼#斯科特的5社会性别:一个有助于历史分析的范畴6、摩塞的5性别计划与发展)))理论、实践与培训6以及5社会性别研究选择65女权主义社会学介绍6等被翻译到中国,我国许多报刊杂志对/社会性别意识0观作了充分的宣传,各个级别的妇女理论研讨会、研讨班也对/社会性别意识0观作了研究和探讨,/社会性别意识0观的分析方式方法逐渐为人们所熟悉。
中国的妇女理论研究在这期间也显得特别活跃。
概而言之,用/社会性别意识0观分析/男女平等0问题,主要是以强调男女两性社会差异为主要内容,是在肯定男女两性自然性差异的基础上,强调了他们的社会差异。
其中,社会文化对男女性别差异的影响是更为主要的。
女性在社会和家庭中所扮演的性别角色,其女性的生理性固然起了一定的作用,但主要是由社会文化所决定的。
那么,从/社会性别意识0观的层面所体现的/男女平等0有哪些理论意义呢?概括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男女两性平等问题的理论研究上确立了一种新的视角,即性别视角。
/社会性别意识0观将性别视角引入男女两性平等问题的理论研究之中,使人类对于自身的研靠较之以往获得了更多的新发现,人的认识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方面它承认女性与男性之间的确存在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生理上的差异);另一方面,它又肯定了男女两性的共性,认为女性与男性拥有共同的权利、尊严、机会和责任或义务,在社会发展中具有同样不可漠视的作用。
这就使人们注意到了男女两性在社会发展中的不同利益与需求,并使一向受到漠视的女性价值得到了更好地体现。
也就是说,/社会性别意识0观要求人们改变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模式,不能再像以前那样简单地认为女性生来就不如男性。
第二,它是从人的自然性和社会性两个方面用发展着与变化着的观点分析男女两性的差别。
/社会性别意识0观是从变化的、发展的层面来分析社会性别差异。
认为性别可以分为自然性别和社会性别,人的自然性别是由人的生物性特征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先天的既成事实。
社会性别是在特定的社会文化和环境中形成的,是后天文化习俗影响的结果,人的社会性别在不同的社会文化、不同的时间地域、不同的民族区域等方面,会产生不同的影响。
社会文化和环境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构成,它对人们性别观念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第三,将女性视为与男性平等的发展主体,而不是看作需要被扶助的/弱者0。
/社会性别意识0观把女性看作同男性一样同为社会/主体0,要求改变男性与女性之间的/主0与/从0的关系、/尊0与/卑0的关系、/强者0与/弱者0的关系,任何人和任何机构都不得忽视她们的利益与需求,而应当得到重视与满足。
它认为,女性不应当无原则、无条件、任意地妥协和牺牲,不能消极、被动地适应环境和社会,而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和适应环境,维护自己的尊严与权利。
也就是说,作为社会主体,女性应学会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独立面对人生和社会的各种挑战,扫除自我发展中的羁绊与障碍,与男性形成共同的、彼此尊重的、平等相处的伙伴关系。
第四,/社会性别意识0观要求把女性问题与男性问题结合起来研究,视女性与男性为共同发展的平等的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