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南京禄口空港新城空间布局研究

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南京禄口空港新城空间布局研究

□ 曹卫东,车前进1引言空港城是指以机场为中心、以航空运输业为核心,依托机场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口岸优势,在机场及其周边地区发展而成的、具有特殊城市功能的一种新的城市空间形态[1]。

从产生背景看,空港城是交通运输业促进经济发展的第五次浪潮过程中出现的新的城市化模式。

从功能上看,空港城具有显著的新城特性,它一般依附于大都市区,在疏散大都市区中心人口、提供居住和就业机会的同时,符合大都市区多中心发展的需求。

根据ICAO 的统计,机场每创造100美元的产出,会带动325美元的其他产出,每创造100个工作岗位,会间接提供610个其他行业岗位,临空经济的间接贡献远大于直接贡献,作为临空经济重要空间载体的空港城,已成为全球枢纽机场发展的主流模式。

正如约翰・卡萨达所说:“在21世基于适宜性评价的南京禄口空港新城空间布局研究[摘 要]南京禄口空港新城是依托禄口机场建设起来的新兴城市增长极,其空间开发与布局对于南京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基于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将南京禄口空港新城空间划分为优先发展区、促进发展区、引导发展区、限制发展区和生态保护区,构建“一核、两轴、三片”的空间总体架构,设计由城际公路、高速公路及快速通道组成的交通路网,因地制宜进行产业选择和功能布局,以促进南京禄口空港新城空间的合理开发和布局优化。

[关键词]适宜性评价;禄口空港新城;空间开发;南京[文章编号]1006-0022(2011)08-0092-05 [中图分类号]TU984.191 [文献标识码]BNanjing Lukou Airport City Spatial Development with Suitability Evaluation/Cao Weidong,Che Qianjin[Abstract] Nanjing Lukou airport city is a new urban growth pole. Its spatial development and layout is important to Nanjing urban development. Based on suitability evaluation, Nanjing Lukou airport city space is divided into priority, promotion, guidance, limited,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s. A “one core, two axes, three districts”spatial framework is established. City road, expressway, and highway compose the transport network.Industries and land uses are arranged according to suitability. In this way Nanjing Lukou airport city will achieve rational and optimal spatial development.[Key words] Suitability evaluation, Lukou airport city, Spatial development, Nanjing纪,飞机对城市的影响如同20世纪的汽车一样显著,机场城市周边的物业升值速度远远超过了城市中的其他地区,甚至是城市中的CBD 。

”空港城的开发在国外已有成功的范例,如美国的菲尼克斯机场和奥黑尔机场、英国的希斯罗机场、德国的汉堡机场、荷兰的史浦机场及韩国的仁川机场等,但在国内尚处于起步阶段,杭州萧山机场、北京顺义机场、广州白云机场和南京禄口机场等国内枢纽机场都进行了相应的空港城规划。

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空港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国外空港城进行经验性的概括,总结其产生背景、运作模式、产业布局和功能分区等方面的普遍共性特征[1-5],为国内空港城的发展提供借鉴;二是基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空港城形成的条件及未来发展趋势,确定我国空港城的区位择优、功能定位、产业布局和土地开发等[6-7],探讨空港新城与主城的互动开发模式;三是针对我国特定的枢纽机场进行实证分析,重点分析产业的选择与布局[8-10]。

总体来说,国内空港城研究在移植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更多关注具体的新城规划与发展战略思路,尚未对空港城空间开发优化及功能空间组织进行系统研究。

我国枢纽机场多位于城市远郊区,空港城规划区域内除机场外,多为山体、水域、农业用地、集镇和农村居民点等,土地集约化利用程度较低,生态环境敏感性较高,因此空港城的空间开发面临着来自生态环境和土地利用等多方面的压力。

基于此,本文从空港城空间开发的适宜性入手,以南京禄口空港新城为例,提出了空港新城空间开发的研究思路,并展开具体的实证研究。

2南京禄口空港新城概况及开发原则2.1概况南京禄口空港新城东至宁杭高速公路,西至云台山,南至横山,北至溧水河,包括江宁区的禄口街道、横溪街道以及溧水县的柘塘镇和石湫镇,总面积为400 km2。

禄口空港新城是南京继河西新城、仙林新城和铁路南站之后又一依托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起来的新兴城市增长极,其位于南京市纵向城市轴带的南部,对带动溧水和高淳等南部区域、完善纵向城市轴带的南部板块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禄口空港新城是南京对外开放门户的重要标志区,是未来南京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等高端要素的集聚区,将建成泛长三角知名的现代化空港新城,为南京走在新一轮科学发展前列和建设现代化国际人文绿都提供有力支撑。

2.2开发原则(1)协调性原则。

实现新城自身协调是一座成熟的新城有效发挥特殊功能的关键。

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禄口空港新城的空间开发在与主城扩展相协调的同时,必须注重与周边的铁路南站、东山副城及永阳新城的相互衔接。

作为一个城市系统,禄口空港新城空间开发的目的就是要实现异质要素的平衡与共存,达到新城内部生态空间与社会经济空间相协调、城镇拓展与机场开发相协调、生产功能与服务功能相协调。

(2)因地制宜原则。

现状的自然本底特征与社会经济条件是区域空间开发的前提与基础。

禄口空港新城自然基底差异明显,自然要素对于空间发展的制约性较大,城镇空间开发较为零散,土地集约利用程度低。

因此,要实现建设空间的有机整合并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宜居空间,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地段资源的特性,使得空间开发符合地域资源禀赋和承载能力。

(3)整体优化原则。

作为临空经济的重要载体,禄口空港新城将建设成为航空综合服务区、高端临空产业聚集区和现代化生态宜居新城区,其空间开发与布局要实现新城内部社会、经济和自然效益的整体最优,应统筹考虑不同功能区的位置与规模,实现不同组团之间的可持续发展。

3南京禄口空港新城空间开发适宜性分析根据非建设用地的城市规划方法,从禄口空港新城的自然要素规律出发,将影响因子极敏感区和高敏感区划分出来,将生态敏感性极高的地区划为禁建区,将生态敏感性较高的地区划为限建区,尽可能全面涵盖和明确空港新城非建设用地的边界和范围,进而得出建设用地的空间适宜性分布和最高阈值。

禄口空港新城规划范围为400 km2,从适宜性评价的角度来看,其研究范围较小,空间差异不明显,因此必须选取对新城空间发展最为敏感、最具代表性的指标。

应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模块,结合南京禄口空港地区的实际情况,选取机场净空约束、基本农田约束、自然灾害约束、生态保护约束、地形地貌约束和土地利用现状约束作为主要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11-12]。

3.1机场净空约束按照《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保护办法》,在机场跑道两侧1 km和两端2 km范围内不得种植影响飞行安全或者影响机场助航灯光使用的植物,不得修建动物养殖场和鱼塘,以及不得开展放风筝、燃放烟花等活动,因此将该范围内的地区划定为限建区。

3.2基本农田约束基本农田是指根据一定时期内人口和社会经济对农产品的需求而确定的长期不得占用的耕地。

禄口空港新城内基本农田面积为216 km2,占土地总面积的54%,其中,禄口街道、横溪街道和柘塘镇的基本农田成片分布在柘塘溧水开发区两侧、横溪街道和禄口街道的南部地区及石湫镇,从执行土地政策及维系粮食安全的角度看,这些地区应为限建区。

3.3自然灾害与生态保护约束南京城市建设的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地面滑坡、塌陷、旱涝和滑坡等。

禄口空港新城除西南部的云台山地区有小规模的塌陷地分布之外,区域内其他地区无不良地质地段,自然灾害对于基础建设的约束性较小。

禄口空港新城的生态保护区主要分布在区域外围,包括南部横山森林公园、西部云台山保护区及北部秦淮河湿地;区域内有三条生态廊道,分别为与浙西生态廊道相连接的两条纵向廊道和与皖南生态走廊相连接的横向廊道。

上述地区生态敏感性较高,从维持地区生态安全的角度出发,应为禁建区。

图3 禄口空港新城道路交通空间组织图图2 禄口空港新城空间布局图3.4地形地貌约束地形地貌条件是影响空港城建设的重要因素,禄口空港新城位于浅丘山区,整体地势为西南高、东北低,海拔在80 m 以上的不适宜建设地区主要分布在横溪街道西部和禄口街道南部。

研究区内水网密布、河道众多,溧水河、一干河和二干河等形成了丰富的水网系统,尤其在东北部地区,上述河流也成为禄口街道、柘塘镇及禄口国际机场的天然分界线,客观上限制了上述地区的连片发展,并决定了空港新城空间的组团发展模式。

3.5土地利用现状约束利用2008年的QuickBird 遥感图像,对禄口空港新城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目视解译,结果表明:禄口空港新城范围内的用地以农用地为主,面积达到217 km 2,山地(含林地)和湖泊水面占82 km 2,已建设用地面积为45 km 2,扣除山地、水面、已建设空间和基本农田保护空间,辖区内可利用空间为56 km 2,且空间布局较为分散。

3.6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应用GIS 的空间分析模块,对上述非建设用地要素进行叠加,获取了城市非建设用地边界,将新城空间划分为五类(图1)。

(1)优先发展区。

主要为禄口新城、江宁商务休闲产业区和空港工业园等地,目前城镇建设用地集约程度较低,适宜优先开发建设。

(2)促进发展区。

主要是禄口街道和江宁航空物流产业园两大地块,该区已经具备了初步发展基础,适宜性评价条件优良,促进该区的发展将对整个新城的发展有带动作用。

(3)引导发展区。

主要是横溪镇区、铜山片区和柘塘镇区,处于中心区外围,其发展受到一定的制约,适图1 基于多因素的适宜性分区图图4 禄口空港新城产业共生模式示意图宜在引导下开发。

(4)限制发展区。

主要为基本农田、机场周边及河流湖泊等开发限制较强地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