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学科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论文目录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模式探讨 (3)阅读课型教学氛围审美化模式的运用 (9)在语文学科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2)语文学科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策略 (15)小学语文学科与德育有效融合课堂模式初探 (19)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5)小学识字教学与德育无痕融合的策略 (30)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 (34)小学语文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相互融合 (38)拨动学生情感的弦 (41)德育融合,口语交际的深层内涵 (44)文道结合寓德于教 (48)自然切入,无痕融合 (5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58)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63)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7)搭建综合性学习平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71)浅谈口语交际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的方法 (76)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策略 (79)让“德育”丰满语文教学的内涵 (86)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90)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与德育融合的策略 (94)浅谈小学三年级口语交际课堂中的德育研究 (98)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打造语文教学中的德育亮点 (102)语文教学中如何加强审美教育 (106)挖掘丰富的德育资源 (111)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德育的有效融合 (114)如何在图形教学课堂中融入德育之我见 (118)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 (12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125)浅谈在数学课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8)数学学科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兴趣 (131)数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习惯 (136)谈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有效融合 (140)让情感在自主学习中升华 (144)浅谈“小学英语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学习评价的策略 (148)寓德育于小学英语教学中 (154)谈在小学英语课堂中高效兴趣教学 (156)小学英语任务型教学中有效地融合学科德育 (158)春风化雨育德于教 (163)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 (165)探究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有机整合 (168)如何让德育教育在音乐课堂中融合 (172)浅谈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自然有效地融入德育 (175)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德育有效融合策略 (178)随乐潜入心,润德细无声 (182)谈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生活化 (185)乘综合实践之风,扬德育教育之帆 (189)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模式探讨李献生摘要:语文综合性学习是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形态。
它打破了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下那种仅重视课堂教学的封闭僵化的语文教学体系,力图在沟通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语文课堂与学生课外校外生活的联系中,在学生积极自主的语文活动中,实现听说读写的整体培养、知情意行各方面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然而,新课改实施的具体过程中,“综合性学习”往往流于形式。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教师的观念滞后,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较为模糊,带来了活动开展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第二,没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造成在实施中步履艰难。
第三,目前的评价制度过分关注结果的评价,忽视了过程的评价,对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未能作出科学的检测,语文综合性学习也并没有真正走进考试的范畴,它的实施并没有给老师带来效益,导致实施几乎是纸上谈兵。
要真正落实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加强师资培训,推广可行的操作模式外,如何建立一个内容综合、方式多元、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当前需要深入探讨的急切问题。
关键词: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模式语文综合性学习是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的教学形态。
它打破了传统的学科课程体系下那种仅重视课堂教学的封闭僵化的语文教学体系,力图在沟通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语文课堂与学生课外校外生活的联系中,在学生积极自主的语文活动中,实现听说读写的整体培养、知情意行各方面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然而,新课改实施的具体过程中,“综合性学习”往往流于形式。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教师的观念滞后,对综合性学习的认识较为模糊,带来了活动开展的随意性和无序性。
第二,没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只对阶段性目标作了笼统的规定,对实践操作模式缺乏具体说明,造成在实施中步履艰难。
第三,目前的评价制度过分关注结果的评价,忽视了过程的评价,对综合性学习的开展情况未能作出科学的检测,语文综合性学习也并没有真正走进考试的范畴,它的实施并没有给老师带来效益,导致实施几乎是纸上谈兵。
要真正落实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除了加强师资培训,推广可行的操作模式外,如何建立一个内容综合、方式多元、方法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当前需要深入探讨的急切问题。
一、明确评价的内容要对语文综合性学习进行评价,首先应该弄清楚“评什么”的问题。
评价内容是否科学全面,必须要通过目标体系表现出来。
可以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课程目标、《广州市小学语文学业质量评价标准》提出的年级目标以及《教师用书》中的单元教学目标逐步细化后确定具体的评价内容。
如五年级下册的评价内容可以这样确定:从第三学段各册的教学目标来看,它集中体现了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知识与能力三个维度所交织在一起的价值取向。
所以,评价时既要关注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学习的过程,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一)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与传统意义上的语文学习相比,综合性学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实践性。
活动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组织、协调、实施。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综合性学习要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
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强调合作精神。
”综合性学习活动的过程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过程,所以,需要老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合作情况怎样?处理事物都采用了什么方法?遇到困难怎么办?有没有科学、严谨的探究精神等等。
关注学生求知的过程、探究的过程、努力的过程,利于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科学的探究精神,乐观进取的人生观。
只有真正关注学生综合性学习的过程,我们才能关注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学生的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公正合理的评价,保护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保证每一个学生富有个性地发展。
如上表提出的:积极参与活动,能完成分担的任务;在活动中能与同学团结合作、学会交往;勤于思考,大胆提出问题,懂得从多角度看问题;能尝试采用多种方式展示活动的结果等这些都是过程性的评价内容。
(二)关注对学生能力形成的评价语文综合性学习重参与、重体验,但并不等于忽视活动的结果。
它是写作、口语和语文实践活动三个系统的有机整合。
语文的听说读写的整体发展目标必须得到落实,学生的实践能力必须得到体现。
因此,对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人际交往能力、搜集信息能力、处理信息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和综合表达能力等的整合情况,我们都要给予积极的评价,肯定并鼓励他们主动予以调整,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如上表提出的:能制定活动计划;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搜集和处理相关信息,学写简单的研究报告等评价的内容是对学生的能力是否形成落实了检测。
二、构建评价的方式明确了“评什么”后,就要解决“怎样评”的问题了。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提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还应该让学生家长积极参与评价活动。
要综合采用评价方式,考试只是评价的方式之一。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决定着对其应有不同于常规的评价方式,如何评价学生的参与态度?如何评价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这不是单一的量化评价能够实现的,它应采取能够更清晰、更准确、更全面地描述学生发展状况的评价手段——多元评价。
(一)重视学生在评价中的角色参与学生是评价的对象,也是评价的主体,教师可以提供评价的标准放手让学生自主评价,让学生自己思考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表现,正确对待自己的收获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还应进行对同学的评价,同学之间畅所欲言地交流学习过程的体会和经验。
通过这种反思和自省,才能实现综合性学习活动的价值生成,为学生的成长提供重要的契机,培养学生自我反省和自我教育的习惯,从中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客观地分析和辩证地思考,学会赞美和赏识,进而获得进行综合性学习的兴趣、方法和经验,使他们今后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研究。
(二)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主导作用语文综合性学习强调自主,但我们教师不能过于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忽略了自身的主导作用,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完全放任学生去评价。
在这期间,我们的老师要做好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
无论是活动方案的制定、活动过程的探究还是活动结果的评价,教师都要在事先考虑的基础上充分关注,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给予必要的调控和指导,以确保学生自主探究的顺利进行。
教师对学生个人的表现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1)参与活动的态度;(2)团结合作的精神;(3)思考问题的方式;(4)处理信息的能力;(5)敢于创新的精神。
对小组活动开展的情况可从以下几方面作评价:(1)方案设计的可行性;(2)组员分工的合理性;(3)团队探究的合作性;(4)成果展示的创新性。
(三)调动家长在评价中的辅助作用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活动中,往往要借助家庭资源收集信息或依靠家长的力量走向社会,深入调查。
让家长参与到评价中来,有利于建立由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大教育网络结构,做到教育资源共享;二是可以为活动的开展提供足够的反馈信息,家长的评价又可以给学生以关怀和鼓励,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学校、家庭的教育合力,推动活动的有效开展。
三是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进行必要的纸笔测评语文综合性学习评价是促进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环节,可以帮助师生了解目标在活动中有多大程度的实现,并通过最终结果去验证活动质量的高低。
所以评价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外,活动结束后掌握了哪些知识?学到了哪些研究的方法?形成了哪些能力?都需要进行纸笔的测评。
只有把量性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客观、更全面、更准确的反映出一个学生的真实水平。
根据上述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可以制定了以下的评价标准:五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个人评价表备注:1、自评、小组评、老师评分别按“优秀”、“良好”、“有待努力”三个等级给予评价。
2、纸笔测评则根据题型、题量确定分值。
通过在我校第三学段综合性学习的实践运用,多元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具有导向和监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