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企业技术创新选择和绩效的影响

企业技术创新选择和绩效的影响


• 控制方式的合理选择
• Hitt et al(1996)系统地研究了企业 内部控制系统对企业创新的影响, 得出了过程控制与企业内部创新正 相关,而结果控制与企业内部创新 负相关的结论。
• 然而,不同的激励和控制方式对企 业突变创新和渐进创新有着不同的 影响(Propris, 2002; Hill and Rothaermel, 2003; Dewar and Dutton, 1986; Daft and Becker, 1978; Duchesnean et al, 1979; Ettlie
2.理论模型与假设提出
2.1 理论框架
在整合激励理论、控制理论和创新理论的 基础上,我们以转型时期的中国高新技 术企业为研究对象,把员工激励(物质 激励、精神激励)、控制(过程控制、 结果控制)和技术创新(突变创新、渐 进创新)与企业绩效统一在一个框架下 进行研究,并构造出相应的概念模型。
• 创新是企业员工为获得某种新产品和新工艺而 进行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活动,它具有明确的目 的性,因此,在创新的活动中,参与创新的各 类人员需要得到合理的激励。
激励
物质激励 精神激励
H9, H10
控制
H1, H2, H3, H4 H5, H6, H7, H8
技术创新
突变创新 渐进创新
H11, H12
企业绩效
结果控制 过程控制
图 1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激励、控制和技术创新选择及企业绩效关系模型
2.2 激励方式与技术创新选择
物质激励
精神激励
突变创新
a. 创新风险大,结果难以测定; a. 创新风险大,结果难以测定;
渐进创新
图 2 激励方式和创新选择之间的关系
假说1— 4
• 基于以上论述我们提出如下假设: • H1: 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物质激励不利于突变创
新的开展; • H2: 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精神激励有利于突变创
新的开展; • H3: 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物质激励可以促进渐进
创新的开展; • H4: 高新技术企业员工精神激励可以促进渐进
• 创造性新思想是企业的DNA,从而对人的开发 就显得至关重要(Appleby & Marin,2000) 。一旦企业员工能够参与创新并取得创新的成 功,都会具有很强的个人成就感(Michael, 2000)。
• 技术创新的高风险特征决定了需要通过有效的 控制减低风险并提高效率。
• 组织控制理论认为控制可以使企业工作按照预 定的计划进行,是企业目标实现的有力保证( Robbins, 2001)。
创新的开展;
23.控制方式与技术创新选择
结果控制
过程控制
突变பைடு நூலகம்新
a. 创新风险大,时间长,且结 果难以测定; b. 缺乏控制标准; c. 结果控制造成的损失大,且 无发弥补;
• 根据不同的控制途径,可将控制分为过程控制 和结果控制(Mill & Dess)。
• 由于企业的创新更多来自于内部创新(Bolton, 1993; Cohen & Levinthal, 1990; Pavitt, 1990), 因此,对员工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对企业技术 创新具有不同的影响作用。
• 激励和控制使企业组织行为的两个十分重要的 活动,激励行为和控制行为的发生有着内在的 关系。
企业技术创新选择和绩效的 影响
主要内容
1. 引言 2. 理论模型与假说提出 3. 研究方法 4. 分析结果与假说检验 5. 讨论
1.引言
•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普遍遇到的问题: • 高比例的人员频繁流动,使企业的技术创新不
能有效持续; • 创新风险高而企业缺乏有竞争力的创新结果,
导致许多企业以一般贸易业务维持企业运转。
• 本文以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对象,重点探 讨了组织激励和控制与企业技术创新选择和企 业绩效的关系。
• 文章结构如下:在对激励理论和控制理论、技 术创新和企业绩效方面的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提 出本文的概念模型;然后讨论企业对员工的激 励(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和控制(过程控制 和结果控制)对技术创新(突变创新与渐进创 新)的影响、激励和控制之间的关系,以及技 术创新与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并分别对每个关 系提出假设;接下来在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调 研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假设进行检验并给出计 算结果,最后对结果进行讨论。
• 面对动荡激烈的环境变化和不确定性的竞争关 系,能否通过完善内部激励机制和控制方式有 效的技术创新以营造和保持持久竞争优势成为 高新技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理论上存在的问题
• 激励有效性的争论
• 关于激励与创新的关系,不同的研 究得出不同结论,例如,Amabile及 其同事的一系列研究表明,物质激 励对创新有危害作用(Amabile, 1983; Amabile, Hennessey, & Grossman, 1986; Hennessey & Amabile, 1998) ,而另一些研究者的研究却发现, 物质奖励能够鼓励创新(Baer,1997
b. 激励需要事先确定;
b. 激励无需事先的规定;
c. 激励难以根据适时出现的结 c. 激励可以根据创新过程进行
果进行随时调整;
调整;
a. 创新风险小,结果易于测定; b. 创新的中间环节比较简单; c.根据 事先 预期 的结果 设计 激 励标准比较可行和准确。
a. 创新风险小,结果易于测定;
b. 创新的中间环节比较简单; c. 激励可以在创新过程中随时 进行。
• 创新对企业绩效提高的条件
• 创新理论认为,创新可以帮助企业 更有效地抓住不确定环境中的机会 ,获得相对于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对企业的长期绩效产生重要影响 (Hitt, Hoskisson, & Kim, 1997; Porter, 1990)。
• 虽然已有许多学者研究了技术创新 和企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Cynthia ,1992; Hill & Rothaermel, 2003),
• 委托代理理论认为,在类似创新这样高风险和 高不确定的活动中,激励和控制必须有效的结 合。没有控制的激励不仅可能导致搭便车的情 况发生,降低创新的效率,而且会人为地提高 创新的风险。
• 企业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活动的顺利进行 ,要以激励为基础,没有激励的控制是很难实 施。同时,激励又是控制的结果,没有控制的 激励会导致企业无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