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填空题:(15%)1、规则游戏的特点是规则性、竞赛性。
2、最具有教育意义游戏是结构游戏。
3、儿童游戏从认知发展分类为机能性游戏、象征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4、游戏的特征是愉快与严肃的统一,有目的的实践,自由和约束的统一,遐想与现实的统一,练习与探索的统一、5、儿童游戏的主要形式是象征性游戏、结构性游戏规则性游戏。
三种。
三、名词解释:(20%)1、情景迁移:将现实生活的情景迁移到一个假想的情景中。
使行为脱离原来的真实情景。
2、角色行动:角色行为是包括了角色动作、语言所构成扮演过程是角色扮演的基本要素。
3、同化:把个界因素整合于一个在形成或已以形成的结构。
4、活动游戏理论:游戏是一种社会地反映性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有计划的活动。
是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需要成人指导的活动。
四、简述题:(25%)1、游戏能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
①游戏促进了感知能力的提高。
②游戏促进了思维能力的提高。
③游戏促进了语言能力的提高。
④游戏促进了想象能力的提高。
2、游戏对儿童情感发展的作用。
①游戏使儿童经常体验积极的情感。
②游戏能帮助儿童控制情感的冲动。
③高级情感产生于游戏中。
3、如何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
①幼儿园是教育机构,其重要任务是实施教育,对象是幼儿,游戏,游戏是基本活动,因此教育须与游戏相结合。
②幼儿园的教育必须通过游戏来进行。
③注意搞好两类不同特点的游戏,一类是儿童自发的,自主的游戏;另一类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游戏。
五、论述题:(20%)1、联系实际分析,影响儿童游戏的因素?1、游戏的物理环境:①室内游戏空间。
②户外游戏场地。
③游戏材料。
2、游戏与社会环境:①家庭影响,亲子关系,育儿态度,家庭结构。
②同伴的影响,有无玩伴,玩伴熟悉程度,玩伴年龄、性别。
③媒体技术影响,印刷、广播、电视、电脑。
④课程方案的影响。
3、游戏中的个体因素:①游戏中的个性差异②游戏中的个别差异③残障儿童。
,认为影响人的工作动机有两类因素:一类是保健因素,另一类是激励因素。
2.幼儿园管理担负着较好地实现预期的教育培养目标和服务家长的双重任务。
3.幼儿园逐步实行园长负责制,这是幼儿园内部管理制度改革的核心。
4.教育行政通过权力限制作用和非权力促进作用实现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
5.制定科学的管理原则主要应考虑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依据教育与管理的基本规律;二是以基本矛盾、关系的分析与调整为前提。
6.幼儿目标管理是依照确定目标——目标展开——目标实施——目标考评的顺序运行的。
它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三个阶段、四个环节、九项工作”。
7.幼儿园的活动室面积应达到人均1.5㎡_,并选择自然采光好的房间为宜。
8.幼儿园对事务的管理包括两大部分,即对一般事务的管理和对膳食管理的管理。
9.园长在选择领导方式时应考虑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考虑被领导者的成熟度;二是考虑领导环境及领导者的具体条件。
10.公共关系活动服务于组织与公众的双择适宜的管理方式。
这是(D )的观点。
P16A 社会系统理论B Z理论C XY理论D 权变理论2.幼儿园管理中经济方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A )。
P64A 有偿性B 启发性C 复杂多样性D 权威性3.领导者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引导成员努力做好工作,这体现了管理的(C )。
P48A 开放与闭合统一原理B 动态平衡原理 C 人本原理 D 合理组合原理4.1996年9月发布的经国务院批准的加强对各类幼儿园管理的幼教文件是( A )。
P43A 《幼儿园管理条例》B 《幼儿园工作规程》C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D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5.在管理要素中,最具有能动性的关键要素是( C )。
P229A 物力B 资金C 人D信息6.“代明环”管理过程是(A )。
P97A 计划——实行——检查——总结B 计划——检查——实行——总结C 检查——计划——实行——总结D 实行——检查——计划——总结7.幼儿园为家长服务的目的主要是通过( B )来实现的。
A 做好对幼儿的卫生保健工作B 做好对幼儿的保育和教育工作C 做好对儿童的后勤服务工作D 做好师资队伍建设8.幼儿园教研活动组织的三个层次是( B )。
P167A 教研组层、年级组层、教师层B 园长层、教研组层、教师层C 园长层、教师层、年级组层D 园长层、教研组层、年级组层9.幼儿园维护幼儿安全的首要原则是(A )。
P190A 预防为主B 组织有序C 充分的时空D “管”“教”并行10.保教队伍选用人员的根本要求是(D )。
P237A 优势互补、合理结构B 用人唯精、重视效益C 用人唯贤、严格要求答:梅奥强调重视人的行为,提出人际关系基本原则,为日后行为科学奠定了基础。
主要观点有:1.影响工人生产积极性,除了物理的、生理的、和经济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社会心理因素。
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像传统理论所描述的那样仅仅是经济人。
2.在组织中不仅存在着正式组织,而且还有“非正式组织”。
这种非正式关系可以满足人的情感、社会心理方面的需要。
3.领导者要具有与职工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要能与非正式组织打交道,使之与正式组织之间保持平衡;通过满足职工的合理要求而激励其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2.简述幼儿园公共关系的作用。
(1)通过双向沟通,有益于调整幼儿园与公众的多边关系,使幼教事业获得社会支持,优化育人环境。
(2)公共关系有益于树立幼儿园的良好形象,提高声誉。
(3)公共关系有益于引导和组织家长及社区公众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与管理活动,形成教育合力。
(4)通过积极有效的公共关系,还有利于在幼儿园内部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与组织氛围,增强凝聚力,使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与管理目标。
3.简述班级保教工作的内容。
(1)保教结合,全面安排幼儿的生活和活动;(2)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3)创造良好的、适合的并能促进幼儿发展的环境。
(4)班级卫生安全工作;(5)家园联系配合,共同一致促进幼儿发展。
4.简述幼儿园园长角色的主要表现。
(1)园长是幼儿园的行政负责人,也是幼儿园的法人代表;(2)园长具有与其责任相一致的权力;(3)园长在幼儿园管理中处于领导地位,是管理的主体;(4)园长是上级领导者和教职工之间目标管理思想最早是由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来的。
他认为,“企业的目的和任务,必须转化为目标”。
他的管理思想后经管理学家施莱和孔茨等人的完善和具体化,成为很有价值的观念和具有实效的管理方法,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行政管理和军事管理,而且被引进教育管理领域。
含义在于:(1)目标管理是管理者围绕组织与个人制定目标、实施目标。
更新目标所展开的一系列管理活动。
(2)其内容是动员全体员工参与目标制定并保证目标的完成;(3)其目的是通过目标的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员工的积极性;(4)其核心是注重工作成果和成果评价,强调“自我控制”;(5)其标志是“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融为一体’;(6)其特点是以“目标”作为各项管理活动的指南,并以实现目标的绩效评价其贡献大小。
意义和作用表现在:(1)启动作用。
目标对行动具有引发作用和启动作用。
(2)导向作用。
目标能够引导行动指向特定的方向。
(3)凝聚作用。
充分体现教职工的共同利益的园所目标,能够极大地激发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调动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激励作用。
一个明确可行并富有挑战性的目标能够起到鼓舞人心、激励精神的作用,同时给人以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5)衡量作用。
目标在总结检查时大班教师,她们认为大班幼儿马上就要进入小学学习了,为了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她们采取了小学化班级管理模式。
如教学内容以算术和写字为主,布置书面家庭作业等。
请分析上述案例,并提出幼儿园大班管理的合理化建议。
园长对教育教学的管理理念大班班级的管理内容P140加强教(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