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组织与管理第四章93第四章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组织与管理第一节奥运会志愿者的招募北京奥运会志愿者招募的目标是:为北京奥运会、残奥会赛会运行招募选拔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志愿者,为确保实现“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志愿服务提供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建立志愿者人力资源库和志愿者管理体系,为建立和发展规模宏大的专业化、国际化志愿服务队伍奠定坚实基础。
一、奥运会志愿者的招募原则1. 着眼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原则• 根据需求设定招募条件,最广泛地吸引社会公众自愿参与;• 科学设定选拔录用标准,鼓励申请人积极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招募工作的各环节,注重保护申请人的积极性,有序引导申请人为志愿服务事业发展作贡献。
2. 体现广泛性、代表性和专业化的原则• 奥运会志愿者的招募以在京高校学生为主要来源;• 欢迎北京市民、全国各地各民族群众、港澳台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国际友人等各界人士报名申请;• 注重选拔基本素质好、精神面貌佳、专业技能强的志愿者;•参与京外赛区城市赛事服务的志愿者,在北京奥组委制定的统一政策和安排下,由各城市赛事组织机构负责招募。
3. 遵循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 向社会公众公开奥运会志愿者招募方式、申请条件、选拔程序;• 申请人申报遵循同样的条件和程序,公平竞争,择优录用。
4. 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倡导社会公众自愿申请报名;94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读本• 尊重申请人关于志愿服务领域和场所的选择。
5. 确保安全的原则• 对被录用志愿者的身份背景进行安全核实;• 对志愿者招募技术系统进行安全防护;•对申请人提供的关键信息进行核对查验。
二、奥运会志愿者招募的工作方针1. 突出重点、先难后易• 根据赛会期间对志愿者的需求,确定志愿服务的重点目标群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和重点岗位;• 采取有效措施,优先保证重点领域志愿者和特殊岗位志愿者的数量和素质。
2. 便捷高效、统筹兼顾• 公开招募与专项招募相结合;• 网络报名与填写纸质表报名相结合;• 建立便捷高效的招募和管理工作机制。
3. 适应需求、科学筛选• 尊重申请人志愿、发挥申请人特长;• 按照具体岗位需求,制定科学的选拔标准;• 综合考虑申请人的综合素质和能力,跟踪记录申请人参与公益实践活动和培训活动的信息,作为选拔录用的重要依据;• 针对各区域和领域的志愿者构成,统筹考虑申请人身份(如国籍、地域、民族等)的代表性。
踊跃报名积极参与95第四章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组织与管理三、奥运会志愿者招募的政策1. 志愿者的基本条件• 自愿参加奥运会、残奥会志愿服务;• 1990 年6 月30 日(含)前出生,身体健康;• 遵守中国法律法规;• 能够参加赛前的培训及相关活动;• 能够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期间连续服务7 天以上;• 母语为汉语的申请人应具备一定的外语交流能力,母语不是汉语的申请人应具备一定的汉语交流能力;• 具备志愿服务岗位必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志愿者的权利和义务(1)志愿者的权利。
• 了解赛会志愿者政策;• 在岗位确定之前表达工作岗位的意愿;• 获得必要的工作保障;• 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参加赛会志愿者评比表彰;• 对赛会志愿者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申请退出志愿服务。
(2)志愿者的义务。
• 遵守奥林匹克宪章,遵守国际残疾人奥林匹克委员会章程,传播奥林匹克精神;• 遵守北京奥组委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 履行经本人签署的志愿服务承诺书;具有专业特长的志愿者96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读本• 完成相应的培训;• 服从北京奥组委对志愿服务工作岗位的安排;• 服从北京奥组委的指挥和调配,认真完成志愿服务工作任务;• 服从志愿服务期间所在团队的管理。
3. 报名时间赛会志愿者的报名时间为2006年8月至2008 年 3 月。
4. 报名方式(1)2006 年8 月28 日北京地区申请人开始报名,具体报名方式为:在京普通高校师生(含在京港澳台侨师生和外国师生),在普通高校内部设立的招募点自愿报名;在北京地区生活、工作的各界人士,在居住地区县的团委指定的网络报名系统报名,或到所居住的街道、乡镇的团委填报纸质报名表。
(2)京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赛会志愿者报名从2007 年1 月19 日开始,申请人登录中国志愿者网()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团委指定的报名网站报名,报名至2008 年3 月底结束。
(3)2007 年3 月,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华侨华人和留学生、外国人开始报名。
(4)京外赛区(青岛、天津、上海、沈阳、秦皇岛、香港)志愿者,由京外赛区赛事组织机构按照北京奥组委制定的统一政策招募。
5. 招募流程(1)赛会志愿者的招募流程主要包括申请人报名、材料审核、面试、测试、岗位分配、背景审核、发出录用通知等。
(2)北京奥组委按照招募流程分批次在申请人中录用赛会志愿者,2007 年8月发出第一批赛会志愿者录用通知。
赛会志愿者录用工作于2008年5月完成。
6. 志愿者的服务领域和班次安排(1)服务领域。
赛会志愿者主要在场馆(含竞赛场馆、训练场馆和非竞赛场馆)进行志愿服97第四章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组织与管理务。
根据奥运会、残奥会运行的实际需要,部分赛会志愿者的工作岗位具有流动性,不在固定场馆进行志愿服务。
赛会志愿者的服务领域主要包括礼宾接待、语言翻译、交通服务、安全保卫、医疗卫生、观众服务、沟通联络、竞赛组织支持、场馆运行支持、新闻运行支持和文化活动组织支持及其他北京奥组委指定的领域。
(2)班次安排。
赛会志愿者原则上每天工作一个班次,一个班次不超过8小时。
特殊岗位将视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时间班次。
第二节奥运会志愿者的培训高素质的志愿者队伍是2008 年北京奥运会顺利召开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为保证奥运志愿者们顺利适应工作环境,及早进入工作角色,灵活应对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对志愿者进行全面系统的培训。
一、奥运会志愿者培训工作的意义1. 了解熟悉工作环境奥运会志愿者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前,需要熟悉工作环境、了解岗位需求,因此,必须对奥运会志愿者进行培训,以保证奥运会的顺利进行。
奥运会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从基本知识入手,围绕不同的工作岗位进行。
每一工作岗位因其种类不同,环境和工作要求也各不相同,培训工作针对各个岗位特征,使每个志愿者具备各自岗位要求的素质和提供优质服务的能力。
98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读本2. 提高完善个人能力奥运会规模庞大、项目众多、岗位多样,因此,它对志愿者有着严格的要求。
奥运会志愿者不仅要具有崇高的道德修养,还要具备扎实的知识基础和灵活的处事能力。
奥运会志愿者培训工作不仅为每个志愿者提供了基本的奥运知识储备,还通过专业培训巩固了志愿者的专业知识,提高了志愿者的实践能力。
通过奥运会志愿者的培训工作,志愿者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将得到全面的提高。
3. 保证奥运会顺利进行志愿者是奥运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奥运会志愿者的培训后,他们被分配到奥运会的各个领域,以自己的专业知识为奥运会的顺利开展提供各种服务。
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是建立高素质的奥运会志愿者队伍、向奥运会提供高品质志愿服务的重要保障,这是举办“有特色、高水平”的一届奥运会的必备条件。
二、奥运会志愿者的培训内容1. 通用培训通用培训的内容包括奥林匹克基本知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概况、中国历史及传统文化、北京历史及文化生活、残疾人服务知识和技能、礼仪规范、医学常识及急救技能等。
通用培训将针对赛会志愿者申请人广泛开展。
2. 专业培训专业培训的内容包括按志愿服务急救技能培训正在参加礼仪培训的志愿者99第四章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组织与管理岗位的专业要求所应掌握的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3. 场馆培训场馆培训的内容包括场馆功能、场馆内比赛相关知识、内部设施、组织结构、规章制度等。
4. 岗位培训岗位培训的内容包括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业务流程、操作规范等。
三、奥运会志愿者的主要培训形式北京奥运会志愿者培训工作是一项综合性系统工程,应采取多种培训方法。
1.远程培训远程培训主要包括网络培训、广电媒体培训和函授培训。
2.面授面授将根据培训目标和客观实际,将培训内容划分为若干个精品课程,组织师资力量,依托高校和专业培训机构组织定点培训。
3.实践培训实践培训主要包括公益实践活动、专题活动和参加测试赛。
100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读本第三节奥运会志愿者的激励与关怀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行动坚持以人为本,把志愿者的参与过程作为提升其素质和能力的人力资源开发过程。
重视和保护志愿服务资源,维护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尊重志愿者的权利和愿望,尊重志愿者的劳动,调动志愿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志愿者的荣誉感和成就感。
一、奥运会志愿者的激励按照历届奥运会的惯例,对志愿者的激励表彰以精神鼓励为主,同时辅以适当的物质保障和奖励,以保持志愿者较高的工作积极性,使志愿者获得愉快而有意义的工作经历。
1. 志愿者的工作保障• 制发身份注册卡;• 提供工作制服装备;• 提供工作期间的餐饮;• 提供市内特定区间的免费公共交通服务;• 提供工作期间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2. 志愿者的表彰激励• 颁发志愿服务证书和证章;• 评选优秀志愿者个人、团队和工作机构,授予荣誉称号;• 根据服务时间和服务效果可以获得奥运会、残奥会纪念品;•奥运会、残奥会结束后,建立志愿者纪念设施。
精神奖励胜于一切101第四章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组织与管理二、奥运会志愿者的关怀和保护1. 合理设置岗位北京奥组委将按照奥运会通行的惯例和标准,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设置奥运会志愿者的岗位,为志愿者提供有价值的志愿服务经历,使志愿者承担的任务、责任与其身份相适应。
2. 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北京奥组委将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使管理人员充分做到尊重志愿者、善待志愿者和激励志愿者。
志愿者故事京城“指路大王”——谢亮谢亮,退伍军人,北京市东城区工商局离休干部,2005年北京十大志愿者,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北京市的“指路大王”。
自2001年9月起,谢老就在东直门外为过往行人义务指路,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凛凛冬日,谢老都坚持为行人指路,从未间断。
说到指路的初衷,其实只为将心比心。
2001年的上半年,闲不住的谢老去西直门看望朋友,回来的时候找不着44路车站。
当时地铁边上有一个小杂货铺,谢老就过去问老板,可他连问三次,老板都跟听不见似的,谢老觉得很寒心,当时就想:“今后有人问路,我决不能这样。
”几个月后,谢老就在东直门外大街西侧第一个十字路口的西北角竖起了“义务指路点”的牌子,开始为行人义务指路。
为了弄清指路点到各站的准确距离,谢老用步实地测量,利用路灯的亮光102北京奥运会志愿者读本你把东直门地区30 多条公交线路的500 多个站名记在本子上,挤时间复习熟记。
白天,谢老为行人指路;晚上,则自编指路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