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新闻作品研究作品分析第一部分中国消息1、延安庆祝日本无条件投降(1)新闻素描。
(2)题材重大,场面热烈,报道及时。
(3)表现手法:粗线条的概括叙述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由面到点,点面结合,既展示全貌,又刻画动人细节。
2、共产党员刘胡兰慷慨就义(1)人物新闻。
(2)写作特色:人物对话。
3、中原我军占领南阳(1)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一篇消息。
不仅报道了事实,而且深刻揭示了敌败我胜的必然趋势。
(2)写作特点:结构严谨,环环相扣,层层深入,首尾贯穿。
(3)背景材料起到了突出事件的新闻价值,烘托深化主题,增强新闻的知识性的作用。
4、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1)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消息,记载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一件重大史实。
(2)写作特色:清晰的事实叙述,概括的情景描写。
(3)本文特点:精练扼要,气势宏伟。
(4)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的《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以其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展现了我军当时渡江的雄伟气势,可谓精辟的语言和高深的思想相得益彰的典范。
5、上海严寒(1)短消息。
(2)写作特点:行文简洁洗练、用事实说话、不发或少发议论。
6、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1)新闻述评.(2)写作特点:有述有评、评述结合。
7、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1)人物新闻。
(2)结构特点:以作画为线索,贯穿全篇。
8、从邮局看变化(1)消息.(2)特点:角度独特、构思巧妙、小中见大.(3)写作特色:通过对比事实突出主题。
《从邮局看变化》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消息从头至尾几乎都贯穿了对比,而且对比强烈,很有说服力。
在概括对比之后,接着列举事实进行具体对比,从邮局这个“窗口”,小中见大,生动有力地说明了由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我国的经济形势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9、经济学家赶集(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较早的关于时常经济的报道。
(2)写作特点:以小见大,反映深刻而且有重大意义的主题,成功的运用动词。
10、运载火箭飞跃万里长空(1)由四篇短消息组成的连续报道。
报道我国第一枚运载火箭发射实验成功这一举世的重大事件。
(2)写作特点:现场感强。
11、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1)外事活动的动态新闻.(2)特点:题材新颖,内容富有情趣。
(3)背景材料对表现中日两国人民源远流长的友好往来和突出新闻主题均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12、学习南京市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1)经验性消息。
(2)写作特色:据实、写实。
(3)经验性消息的价值在于它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实用性、可借鉴性强。
13、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1)消息。
(2)写作特点:角度新颖。
14、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1)消息.(2)写作特点:避开常见的冗长、呆板的掉词,运用灵活多样的笔法,对金山同志的生平业绩进行了介绍和评价。
(3)《金山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是新闻界公认的令人耳目一新的消息。
其新,主要在于记者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新颖的表现手法,使得这条“白色新闻”,突破了长期以来追悼会消息的老套子。
15、京郊出现“科学热”(1)消息(2)特点:立意巧妙,报道角度新颖,表现手法别开生面。
16、滦河水向天津奔来(1)现场新闻.(2)写作特点:写水与写人紧密结合,场面生动,波澜起伏,主体突出,首尾呼应。
17、抢菜记(1)现场新闻.(2)写作特点:现场观察的采访手段。
18、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1)现场新闻(2)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是有重大新闻价值的新闻事件,新闻的迅速及时报道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3)写作特点:包人物活动、现场情景、鹤类知识介绍紧密结合在一起。
19、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1)体育快讯(2)结构特点:以“零的突破”贯穿全篇。
20、陕北有煤海反映陕西北部神木、府谷一带煤藏丰富、煤质优良的新闻。
21、好啊!诚实永存(1)人物消息.(2)结构特点:段落短小、节奏感强。
22、武汉百里长堤巍然锁大江(1)现场新闻(2)特点:同在抗洪大提上的所见所闻,以实情实景、实声,鲜明直观、真实具体地报道抗洪斗争,表现重大主题。
23、中国投巨资加快长江沿岸地区开发(1)经济新闻.(2)写作特点:精选典型数字表现主题;用事实说话并贯插必要的背景材料。
24、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1)国际新闻(2)写作特点:通过具体形象的事实体现新闻主题。
(3)《美日汽车贸易高级谈判开始》在结构安排上颇有特色。
全文分为7段,第一段导语,开门见山。
紧接着第二段、第三段交代有关北京材料,说明情况。
第四段、第五段、第六段以记者的所见所闻描述了两位高级代表与记者会面时的情景。
最后一段还是背景材料,介绍了在次之前双方谈判的会谈要点。
从全文来看,无论是导语、主体、背景,还是结尾的安排,都是为了有助于突出消息的主题,有助于畅达地表现消息的内容,让读者便于阅读而设。
第二部分中国通讯1、别了,“不列颠尼亚”(1)消息.(2)写作特点:现场描写与历史背景相结合的叙事特色;安排有序、繁简得当的结构布局。
2、华美窗帷的后面(1)风貌通讯(邹韬奋).(2)通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揭示了华美窗帷后没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脓疮”,至今对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仍有意义。
(3)语言风格:文字具体生动,平易近人,带着辛酸的幽默写资本社会的世态炎凉,对劳苦大众寄以深切的同情。
(4)表现特色:选材典型、因小见大。
3、祁连山北的旅行(节录)(1)通讯(范长江)。
(2)题材重大,材料翔实,视野开阔,内容深刻。
(3)语言风格:写景状物,具体生动;评人论事,舒卷自如,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为一体。
4、桌上的表(1)通讯(张明)。
(2)特点:由小见大、角度不一般化。
(3)结构特色:有条不紊、叙事紧凑、首尾呼应。
5、访“葡萄常”(1)人物专访(邓拓)。
(2)通过软枝葡萄百年兴衰的历史,展示常家五姑侄的坎坷命运,具有很前感到新闻性和历史纵深感。
(3)特点:因人写事,缘事写人。
(4)语言风格:行云流水、不事雕饰、朴实平易、娓娓而谈。
6、春夜(1)意境优美的新闻特写,动人的抒情诗。
梅阡.(2)特点:写领袖人物时另辟蹊径、独具匠心、不落俗套、别开生面。
(3)写作手法:优美清新的语言,情景交融的描写,对人物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的细致刻画。
7、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1)事件通讯。
(2)特点: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现场描述、于叙事中写人。
(3)《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报道的是一个头绪纷繁的感人事件,反映了在党的领导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协作,战胜困难的崇高精神。
这篇通讯采用了时空结合的结构形式,即纵横式结合的结构形式。
以时间的进展为纵向线索,同时又一空间的变化为横向线索,把发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事情巧妙地交织在一起,做到时空结合,纵横交错,引人入胜。
通讯中虽涉及的部分、单位不少,又人多事杂,叙事却有条不紊;虽事件经过波澜起伏,却变而不乱,衔接自然。
整篇通讯把复杂的事件交代得清晰明了,出色地展现了这种结构形式多彩多姿的特色。
8、英雄登上地球之巅(1)中国登山队员突破人类登山史上90年来未能突破的难关。
为祖国争得荣誉的感人事迹。
(2)写作特点:在矛盾斗争中展开事件,表现人物。
(3)描写特点:描绘自然景色,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
9、“一厘钱”精神(1)工作通讯。
(2)写作特色:不拘泥于具体数字、生产过程、生产进度,不就事论事,而着力写人,见物见人见思想,贴近实际,贴进群众。
从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选取题材、提炼深刻主题。
10、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1)人物通讯(穆青)。
(2)写作特点:通过各种矛盾冲突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真实表现了时代的英雄,深刻地体现了时代精神。
(3)穆青的人物通讯得到很高的评价,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始终以一个党和人民的记者的强烈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满腔热情地用自己的笔去反映英雄的时代,讴歌时代的英雄,用英雄身上的革命火花,去点燃千百万人心灵的火把,用英雄的精神力量、理想和追求,去推动革命事业胜利前进。
他笔下的人物,大都是能表现中华民族的脊梁、体现民族浩然正气的英雄模范人物;即使是写凡人小事,也都能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结合起来。
紧扣时代脉搏,抓住当时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以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高昂激越的感情,教育读者、感染读者、鼓舞读者,成为他的人物通讯的主旋律。
11、水城威尼斯(1)国际风貌通讯。
(2)写作特点:抓住特点,展现不同的地(3)域风貌。
写景动静相衬,语言风格优美清新。
12、写在绢帕上的诗(1)人物专访。
(2)以真挚的感性、动人的文字,表现了邓拓和丁一岚之间的文字缘、革命情。
(3)结构特点:以文字为主线,谋篇布局、串联时空。
13、并非鱼草之争(1)工作通讯。
(2)写作特色:边叙述事实,边分析问题,边阐明道理。
事情虽然较专门、较抽象,但写得不枯燥、不空泛。
运用典型事例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主题,增强了说服力。
(3)结构特点:由表及里、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
14、夜宿车马店(1)通讯。
(2)宏观着眼,微观落笔,通过投宿乡镇车马店的一夜见闻,反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可喜变化。
(3)写作特点:精心选材,巧妙构思,多侧面、多方位表现主题,语言生动形象。
15、长沙市火柴脱销的原因何在?(1)通讯。
(2)写作特点:揭示问题、剖析矛盾与解决问题层层深入。
通过事实对比、数字对比,抓住矛盾,揭示症结。
16、小城风光更迷人(1)通讯。
(2)特点:语言较为凝练生动。
17、“飞天”凌空(1)人物特写。
(2)写作特点:落笔集中,文势有起有伏,动静穿插自如,以静反衬动。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调动了读者丰富的想象力,增强了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的艺术感染力。
18、“妈妈教我放鸭子”(1)记者的笔下展现了一幅色彩斑斓、清新明快的放鸭图。
(2)写作特点:运笔独特,构思巧妙,“口语入文”,采用第一人称自述的口吻与读者娓娓道来。
采用通俗的民谚、民谣,使深奥、枯燥的专业知识,变得通俗明白、妙趣横生。
融思想性于知识性、趣味性之中。
(3)《“妈妈教我放鸭子”》通过第一人称自述的表现手法,生动地描绘了一个热爱养鸭工作的年轻姑娘的思想感情,语言简洁朴实,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记者刘衡善于运用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语言和通俗、晓畅、幽默的群众语言,因而她笔下状物也好,写人也罢,总是独具魅力。
19、访厕所写作特点:材料丰富、翔实。
语言具体、生动、诙谐、幽默、可读性强。
20、核弹元勋的“三子”(1)人物通讯。
(2)特点:角度独特,从不同侧面表现人物。
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映衬人物质朴而高尚的精神风貌。
21、相思正是吐黄时(1)通讯.(2)特点:主题鲜明深刻,感情炽烈充沛,将人、事、景、理、情自然融合在一起,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运用托物寄情的散文笔法烘托气氛、开拓意境,能够及时捕捉富有人情味的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