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福建侨乡民间资本有效性开发与运用问题研究
项目编号: 2003E084
项目类别:福建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
项目负责人:林善炜
立项时间:2003年11月
结项时间:2005年10月
项目最终成果简介
一、研究的意义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把民间资本作为国资、外资之外的一种补充,把民间金融看作是“草根金融”,对它的作用重视不够。
福建省作为我国著名的侨乡,又是全国综合改革开放试验区和民营经济发展大省,民间资本充盈。
随着侨资、侨汇的大量涌入,以及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福建侨乡民间资本的“总盘子”越来越大,已经聚集了相当的能量,其作用不容低估。
福建侨乡作为我国民间资本最雄厚的区域之一,又是我国最早进行改革开放的区域之一,其思想解放,观念超前,体制先行,非公经济活跃,从而在民间资本开发和民间投资的机制、方式、取向等方面,具有代表性。
对福建侨乡民间资本的有效性开发和运用进行深入研究,在理论上有助于进一步认识民间资本运行的特点和规律,探索民间资本有效开发和运用的机制,揭示民间资本有效性开发和运用的影响因素,丰富民间资本发展理论。
在实践上可以指导和推动侨乡民间资本的有效开发和运用,加强侨乡民间资本有效开发和运用的政策引导,提高民间资本的运用效率,促进民间资本健康发展,为侨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也为其他区域民间资本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
本课题所指的民间资本是指非国有经济投资中扣除外资和港澳台投资的部分,以自然人和非国有法人进行投资后形成的资本。
民间资金不是现实的民间资本,只有用于投资,进入社会再生产,才能成为社会资本,即民间资金中可能用于投资的那部分是潜在的民间资本。
本课题所研究的民间资本是广义上的范畴,
指的是实际的民间资本和潜在的民间资本之和。
本课题既研究侨资、侨汇的开发和运用问题,同时也研究侨资、侨汇以外的民间资本怎么开发和运用问题。
(一)福建侨乡民间资本开发与运用的状况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民营经济迅速发展,民间投资不断增长,为侨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近年来,福建民间资本发展呈现出较好的势头,主要表现在:(1)民营经济发达,民营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生力军,民间资本越来越雄厚。
(2)大量涌入的“侨汇”构成福建民间资本的重要组成部分。
(3)民间投资热情高涨,投资增长迅速。
(4)民间投资领域拓宽,投资结构趋向合理。
民间投资行业日趋合理,涉足的领域越来越广。
但是,总体上看,福建在民间资本的潜力仍然还没有被完全充分释放出来,其民间资本在开发和运用过程中也还存在诸如民间资本不能顺畅地进入社会正常投资,在民间出现了大量的地下金融组织,民间资本的大量淤积,引发了金融秩序的紊乱。
严重的存贷差现象的存在使巨额民间资本积淀,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不充分,造成资金浪费;而大量流荡于民间的投机性、逐利性强的“游资”的存在,更造成民间金融秩序混乱,从而对侨乡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民间资本“外流”,对福建增强经济发展后劲产生不利影响等问题。
(二)广东侨乡民间资本开发与运用对福建的启示
本课题选择广东侨乡作为福建侨乡的比较研究对象。
福建、广东均地处东南沿海,福建人与广东人素有“闯世界”、“走南洋”之传统,受海洋文化、西方文化影响较深刻,具有敢闯敢拼的冒险精神,创业热情高涨;福建、广东又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最早地区,思想解放,观念超前,体制先行,非公经济活跃。
特别是侨眷、归侨聚居的地方,民间资本雄厚,国际市场信息灵通,海外先进管理经验丰富,具有发展市场经济的潜在优势,成为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作为我国最著名的两大侨乡,福建与广东的侨乡民间资本运行和发展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因其区位优势、体制环境、制度创新程度等不同,因此在实践中涌现出了不同的民间资本投资机制和投资方式。
通过比较,归纳两大侨乡在民间资本开发与运用中的异同点,总结广东侨乡在民间资本开发与运用中的成功经验,揭示广东侨乡民间资本开发与运用对福建侨乡民间资本开发与运用的启示。
作为我国最著名的两大侨乡,福建与广东的侨乡民间资本运行和发展有许多
共同之处。
从成长历程和开发与运用状况看,两大侨乡民间资本有着完全相同的“基因序列”。
如:绝大多数民营资本是依靠家族起步的;资本的成长其实就是不断扩张的过程,而且这种扩张的过程往往是不断进行并购和建立资本链条的过程;民间金融成为民间经济主体融通资金的一个重要途径;充分利用政策空间;以侨引侨,以侨引外;等等。
但是,因两大侨乡区位优势、体制环境、制度创新程度等不同,在实践中也涌现出了不同的民间资本投资机制和投资方式。
资本开发与运用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使资金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也就是花钱少,见效快,效果好。
从广东侨乡民间资本开发与运用的状况看,其成功经验主要有:扫清民营企业发展的体制、政策和具体运作上的障碍;政府积极全面地开放投资市场;投资逐步回归理性;投资的市场导向机制越来越明显。
广东的侨乡民间资本运行和发展的几点启示:
1.良好的投资环境是民间投资蓬勃发展的现实基础。
要对民间投资主体持开放和支持态度,营造适宜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
2.机制贵在灵活,氛围贵在强烈,环境贵在宽松。
要善于营造能够充分激发全民创业热情的机制、氛围和环境。
3.以培育特色产业为目标,以园区建设建设为重点,创造有利于投资创业的有效载体。
要最大限度地放宽民间资本进入的领域,全面、彻底地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对民间资本形成强有力的吸引。
要以培育特色产业为目标,重视产业结构的提升和扩充,准确定位,降低投资门槛,减小投资风险,刺激民众的投资兴趣。
围绕产业基础,加快建设各类市场,加快构筑带动力强的产业链。
要以园区建设为重点,高标准规划,富有地方特色,功能定位独特,筑巢引凤,创造有利于投资创业的有效载体。
4.充分重视企业内部融资,提高自身的积累能力。
要鼓励企业合理利用民间资本,通过企业职工集资、社会集资等方式筹集资金,利用政策为民间融资创造诚信条件,刺激民间资本活跃起来,发挥民间资本融资的作用。
(三)促进福建侨乡民间资本有效开发与运用的构想
福建侨乡民间资本规模扩张很快,民间投资增长的势头是好的,但其潜能仍未全部发挥,民间资本没有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
进一步利用好民间资本,要确立这样一个基本思路,即解放思想、寻求突破、扶持引导、规范发展。
1.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新的发展观念。
要突破思想障碍,营造宽松宽容的社会氛围。
要善待民间资本,以一种开放的、包容的思维来引导规范;不能把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对立起来,也不能把利用民间资本和利用国际资本对立起来,不能搞绝对化,不能有“恐私症”,而要为民间资本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要做到只要法律法规许可,就可以放开市场、放宽政策、放活个人、放飞企业。
只有突破思想障碍,才能真正把激活民间资本、发展多种经济成分作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来抓紧抓实抓好。
2.促进侨乡民间金融组织创新,引导、规范民间金融秩序。
目前福建相当一部分民间资本游离于正常的经济循环之外,这些资金由于缺乏正常的投资途径,便以“地下钱庄”和民间“标会”等为中介,汇入了地下金融的暗流中。
除积极开拓BOT、风险投资等新的民间资本进入模式之外,必须建立民间资本的“蓄水池”,变地下金融为阳光资本,使之进入正常的社会资金循环。
具体措施如:建立票据市场,完善民营企业担保体系,开发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信贷品种,健全信贷激励机制,由政府牵头设立民营性质的金融机构等等。
此外,有条件的民间资本还可以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参股、借壳上市等形式直接进入宏观资本市场施展宏图。
3.侨乡民间资本开发与制度创新。
目前福建民间资本供应充分却处于“闲置”或“游离”状态,而民营企业因资金缺乏而陷入经营困境。
这种错位现象主要根源于民间资本需求受到体制和政策因素制约。
要解除民间资本供求的这种错位现象,就必须为激活和启动民间资本营造更好的体制和政策环境,搭建民间资本投入到民营企业的桥梁和通道,让民间资本充分涌流。
4.加强侨乡民间资本的投资权益保护。
建立投资者利益的保障机制,探讨依法保护民间投资者正当投资权益的制度体系,包括产权的不可侵犯制度、投资收益的补偿制度、投资经营的中止赔偿制度、侵权处罚制度和合并保护制度。
5.预防民间资本外流,吸引外流资本回迁。
政府在促进民间资本有效开发和运用过程中应提供的必要服务和制定引导民间资本健康发展的政策体系,如:改善投资环境,加强政府对民间投资的引导力度;构建以民间资本为主的风险投资体系;建立和完善民间资本的融通组织体系等。
三、学术价值和社会影响
本课题通过对福建、广东侨乡民间资本开发和运用的调研和比较,达到以下理论创新或实际应用价值:探讨侨乡民间资本中侨资(侨汇)优势的发挥;揭示侨乡民间资本有效开发和运用的影响因素;研究政府正确引导侨乡民间资本健康发展的对策措施,探讨侨乡民间资本发展趋势;为制定引导侨乡民间资本有效开发和运用的政策体系和制度创新、体制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