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服务礼仪》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客户服务礼仪》
二、适用范围:中等职业学校
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四、计划学时:84学时
五、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课件;案例
六、课程定位:
课程性质与课程基本理念(课程价值与目标)、其他课程关系等的综合阐述课程标准设计思路突出实践导向、岗位任务引领的课程设计思想,把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项目,通过场景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案例教学、舞台展示(礼仪舞蹈化)等形式来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培养学生规范的岗位礼仪与良好的服务心理。
《客户服务礼仪》是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心理,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陶冶学生的职业情操,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熟悉不同岗位群的礼仪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帮助学生了解旅游业相关从业岗位的接待工作,牢固树立“宾客至上”的观点,自觉讲究礼貌礼节,切实做到文明接待、礼貌服务、诚实守信、善于沟通和合作。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注重自身职业形象的塑造,并能把握角色心理,分析客我关系,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七、课程内容、要求与过程评价(比教学大纲中的更细化)
(适合理实一体课程)
八、课程教学实施和建议
(一)课程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课程重点:认识礼仪、塑造个人良好形象(含形体塑造)、掌握岗位服务礼仪、商务社交礼仪。
课程难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服务心理,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陶冶学生的职业情操,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熟悉不同岗位群的礼仪需求,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二)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本课程的教学应紧扣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状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
充分运用教材中设计的各种特色栏目,使教学具有更多的活力和更大的效力。
(2)本课程教学突出现场教学和情景模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学生分组练习要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创设工作情境,加大实践操作的力度,通过大量直观式、互动式、参与式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教学练”的过程程中,把服务礼仪运用到各个工作任务中,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通过知识链接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灵活应变与危机处理打下基础。
(3)教学过程中充分运用多媒体、挂图等教学资源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形体房、语音室、各个旅游实训室等教学场地,真正把“学”与“练”结合起来。
(4)采用DV方式拍摄学生身边的礼仪资料,让学生分析和点评。
(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加强职业道德观的培养,培养学生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九、教学内容选定:
1.教材:《客户服务礼仪》(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尚建成师静昆主编
2.课件、教案要求。
与《客户服务礼仪》课程教学内容配套的课件、教案。
十、考试/考核主要方法:
课程考核:闭卷笔试和技能考核相结合。
改变以一次考试成绩作为考评
主要依据的传统做法,课程考核中采用多维化的考核方式,推行过程考核和项目任务综合考核相结合。
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由学生自由组合选择项目任务;根据个体能力发挥情况,设置难易层度不同、类型各异的障碍题,进行拓展任务训练,培养和锻炼学生在实践中的创新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考核结果采用人性化的打分方式,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通过项目进度和任务完成度监控学生的学习进度,全程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给出必要的学习反馈意见,建立知识掌握与技能应用、个人能力与团队意识、自主学习与创新思维等多维化考核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本课程的考试成绩以笔试成绩为主,平时上机实践考核为辅。
最终课程成绩“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组成。
十一、教学评价:
本课程教学任务结束后,教师将按学校的相关要求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试卷或报告、成绩等写出分析报告;课程所属教研科将按照学校的相关要求,组织进行讨论期末教师教学评价工作。
十二、其它说明:
1. 本标准由信息技术专业部制定经教研科批准,报学校教务处备案。
执笔人:袁小飞。
2. 本标准自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开始执行。
信息技术专业部 2016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