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发情控制技术研究进展摘要:加快母猪发情控制技术的研究对于猪生产有重大的意义。
使用发情控制技术可以有效提高猪场生产效率,但经常遇到母猪不发情、乏情等情况。
研究发现,针对不同年龄、不同情况的母猪采用调整饲养管理和药物治疗形成一套体系可以有效提高母猪发情率。
通过本文主要分别介绍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处理方法。
关键词:发情控制;后备母猪;经产母猪。
母猪群的生产能力是决定一个猪场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新技术,诸如人工授精、同期发情的应用提高了母猪生产效率。
猪的发情周期控制研究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
但相对于牛的运用,猪的生产能运用的方法相对较少。
然而,有效的管理和一些生殖类药物的运用还是对同期发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虽然同期发情并不适用于所有能产母猪,但普遍成功率还是有保证。
控制猪同期发情的基本原理无外乎控制卵泡成熟、排卵以及黄体周期[1]。
运用同期发情的母猪主要分为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
合理运用运用药物、饲养管理等手段诱导后备母猪初情是技术要点。
经产母猪着重于缩短间情期、减少乏情等。
通常运用手段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二者合理的结合运用形成了母猪诱导发情的系统方法,达到提高发情率的效果[2]。
1.对后备母猪的诱导发情1.1.营养水平对后备母猪的影响管理(公猪效应)、营养(如能量水平和来源)和自身发育(日龄、体重、体组成成分、代谢信号和基因型)。
其中营养又会影响到猪自身的发育,进而影响后备母猪的初情启动与后继的繁殖性能。
繁殖系统的发育是后备母猪培育的关键问题所在,即及时启动初情期、促进卵泡的发育,是能否按时或者提前进入初情期的关键[3]。
良好的饲养管理以及合理的饲料配方为此奠定了基础。
母猪在初情期前和初情期间对营养物质和环境管理的变化比较敏感,可能会影响到达初情的时间和第一胎产仔数。
故营养会影响母猪的繁殖功能,低营养水平会对繁殖性能造成负面的影响。
据报道,日粮摄入增加会导致体重的增加,体重增加快,有利于发情。
Eliasson 等发现日增重降低100g,后备母猪初情日龄延迟3d。
日增重高的母猪可能更早进入第一个发情期[4]。
Tummaruk等的研究表明,90kg之前的日增重和134Kg之后的日增重影响后备母猪的第一次发情日龄,90kg的生长率高的母猪更早进入初情阶段;后备母猪日增重低,则初情日龄延迟。
增重快且较肥的母猪更容易进入初情期[5]。
研究发现能量来源可以显著影响母猪食后血液葡萄糖的浓度。
日粮中增加脂肪酸可显著提高血液脂肪酸浓度,并影响葡萄糖的代谢。
而血液葡萄糖浓度与LH 的快速分泌有关。
有研究表明,不同能量来源的日粮可引起母猪血液葡萄糖浓度变化,进而影响血液胰岛素的浓度,相比于含脂肪的日粮,淀粉日粮能提高母猪食后血液胰岛素的浓度。
胰岛素对动物繁殖功能的影响重大,缺乏胰岛素可能会导致不育。
体外试验表明,胰岛素作用于垂体细胞可增强LH和FSH的释放,外源注射胰岛素能够增加母猪的LH脉冲频率数[6, 7]。
在初产母猪上,血液胰岛素浓度与LH脉冲存在正相关关系。
患糖尿病的后备母猪缺乏胰岛素时卵泡闭锁率增加, 并且小卵泡的数目减少;如果去除患糖尿病的母猪的胰岛素理疗,中等和大卵泡的闭锁率增加。
另外,胰岛素促进粒层细胞黄体化,并与FSH协同起作用。
饲粮增加脂肪含量促进血液E2分泌,提前后备母猪初情期的日龄。
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与淀粉相比,饲粮中添加脂肪,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热较低,有利于提高饲粮脂肪向体脂转化的效率,增加了体脂储备;另一方面饲粮中增加脂肪含量提高了血液中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的浓度,而血液胆固醇是体内卵巢合成雌激素的前体物,从而有利于促进E2的分泌及后备母猪初情期的启动[8]。
在一般情况下通过提高母猪的基础代谢也可以促进母猪发情,因此可以在诱导发情前饲喂亚硒酸钠和维生素A、D、E来改善母猪的体况。
硒具有抗氧化的作用,可以与维生素一起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这也可能是通过词喂硒来提高母猪繁殖性能的主要原因。
有报道称,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有机硒或者纳米硒,在配种前饲喂20d,均能有效促进后备母猪发情,并提高受孕率[9]。
1.2.公猪对于后备母猪的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生理成熟决定后备母猪对公猪接触的反应,一定的体重、接触公猪的时间对后备母猪初情日龄的影响很大。
在适当的管理、营养、环境情况下,后备母猪与公猪接触后可在 5 月龄时出现初情期。
如果后备母猪与育肥猪一起饲喂,则要到7 月龄只有1%在体重达到100千克左右进入初情期。
大多数140 日龄以上的后备母猪在接触公猪后会发情[1]。
从160日龄到200日龄的后备母猪在接触公猪到发情的时间会缩短。
而在160日龄前接触公猪进行刺激反而会延缓其发情,但体重会增加。
因此,应该在后备母猪达到160 日龄时让其接触公猪进行刺激。
一般与成年公猪(8~11 月龄)接触5~30分钟/ 日可迅速引起后备母猪达到初情期。
各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公猪刺激的效果。
来自公猪的刺激可以分为两类,即嗅觉刺激和触觉刺激。
据报道,通过对后备母猪接受公猪刺激之后的激素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身体上的刺激可以传递公猪的外激素。
若破坏后备母猪的嗅觉系统,则公猪效应会完全消除。
据报道,公猪发挥公猪效应提前与后备母猪初情期的开始主要可能是通过公猪颌下腺分泌的外激素发挥作用。
另据报道,公猪唾液中的外激素3-α- 雄烯酮和5-α- 雄烯酮及唾液中的其他成分在公猪效应上发挥主要作用。
如果嗅觉在公猪效应上不发挥主要作用,则公猪效应的刺激可能不是来自唾液或者尿液。
公猪效应的嗅觉刺激也可能涉及到公猪不同来源外激素的综合作用。
还据报道,公猪效应是由于多种刺激共同作用所引起,例如与后备母猪身体接触的触觉刺激对外激素发挥嗅觉刺激也发挥重要作用!嗅觉刺激可能是由尿液中的一些不明成分及唾液中的16- 雄烯二酮、3-α- 雄烯酮和5-α- 雄烯酮共同发挥作用[10]。
另外,公猪的刺激在不同季节的需求存在差异,应该在夏天多进行而春天少进行。
据报道,若后备母猪与公猪每日有紧密的物理性接触比隔着栅栏接触,发情的比例会更高。
栅栏的隔开对于后备母猪与公猪接触不是很充分。
1.3.对后备母猪初情的药物运用母猪的发情、排卵和卵泡发育有赖于生殖轴的调控,特别是促性腺激素,促卵泡生成激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和类固醇激素E2和孕酮(P4)的信号作用。
在后备母猪中,LH是调控卵巢发育的主要激素,调控初情日龄[11]。
最为常用的诱导后备母猪发情的药物是P.G.600(eCG 400IU,hCG 200 IU)。
对5.5至7.5月龄的后备母猪注射P.G.600,发现其可以一定程度提高发情率(57.5%对比未处理组40.9%)[12]。
虽然后备母猪在120-130日龄时对P.G.600处理也可出现反应,但此时的处理之后很难持续表现出正常的发情周期。
据报道,可以采用PGF2a或其类似物,提早、同步或诱导后备母猪的排卵。
如果采用eCG(750IU)和hCG(500IU)处理初情期前后备母猪,在hCG之后34-36小时注射500微克的氯前列烯醇,可使78%的排卵前卵泡排卵而未处理的对照则为零[13]。
另外,后备母猪用PMSG和GnRH处理的间隔短于78小时易造成尚未完全成熟卵泡排卵,而导致卵子的受精力和发育率下降。
因此,对于后备母猪母猪进行PMSG和GnRH处理的间隔应保持在80小时;经产母猪处理间隔55—72小时比较理想[14]。
初情期前(164士5日龄)的后备母猪也可在7-8天的时间内波动性注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诱导发情。
GnRH虽然能诱导排卵但排卵后难以再次出现有规律的发情周期,说明初情期并非总与诱导发情有关。
而运用雌激素类固醇的效果则差强人意。
雌激素也可用来激活下丘脑一垂体轴系而用于猪的诱导发情。
注射雌激素可在初情期前的后备母猪引起L日释放和排卵但受胎率一般都比较低。
苯甲酸雌二醇(EB)的剂量为5-15ug/kg体重,注射3天,可在10天内引起大多数后备母猪发情,但只有50%左右的处理母猪会怀孕[15]。
由于反应的差别很大而且诱导发情后繁殖性能不高,因此应用雌激素诱导初情期受到一定的限制。
2.对经产母猪的诱导发情经产母猪的发情问题多是母猪乏情引起的,造成母猪乏情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母猪自身原因、饲养管理原因、疾病等因素。
2.1.饲养管理对经产母猪的影响2.1.1.环境控制猪属于常年繁殖生产的动物。
但在夏季高温季节,母猪的乏情率明显高于其他季节。
据研究,母猪适宜的温度为11-15℃,上限为22℃,引起流产的临界温度是32℃。
温度在29.4℃以上时,会明显干扰母猪发情行为的表现,并降低采食量及排卵数。
当环境温度超过临界温度时,会造成热应激,在这种热应激的持续影响下,母猪的正常生理功能受到干扰,各种性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影响其正常发情,使乏情率上升,甚至不发情[16, 17]。
平时应做好温度控制工作,夏季可通过喷雾、湿帘、排气扇进行降温。
饲养密度控制在每舍300-500头,饲养密度过大会导致母猪采食不均,母猪过肥或过瘦,也会影响母猪正常发情周期的到来[18]。
为母猪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减少应激。
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母猪的发情更加明显。
在夏季降温设备如风机等,以及人为制造的噪音如驱赶、设备维修等均会导致母猪发情规律混乱影响母猪发情[18]。
2.1.2.饲料品质控制若饲料存在保存不当,或配制饲料时采用的原料存在质量问题。
母猪被霉菌毒素、赤霉烯酮等毒素感染,可导致其外阴肿胀、分泌黏液而呈现类似发情现象,但事实上母猪并未产生排卵反应。
需要在饲料投入使用前进行化验,保证饲料质量[19]。
2.1.3母猪群体状况控制母猪群体健康情况的调控是一套综合措施,包含了平时的保健、日常饲喂、调教、疾病防治等。
母猪在发育成长的过程中就已经感染了猪繁殖障碍综合症(PRRS)饲养过程中感染了慢性子宫内膜炎以及感染了猪圆环病毒Ⅱ型(PCV-Ⅱ)等,都可导致母猪发情不正常。
而疾病因素的最终结果是导致母猪的卵巢发育异常,主要表现为卵巢囊肿[20]。
有繁殖疾病的母猪应该及时发现,及时淘汰,以提高群体繁殖率。
引起母猪乏情的最常见因素之一有母猪营养不足[11]。
对母猪而言断奶后发情的状况与哺乳期的营养摄入有非常大的关联。
母猪在哺乳期要尽量减少体重损失。
由于妊娠末期母猪采食量会大大减少,进入哺乳期后要通过合理的饲喂加料方式在3-5天内达到自由采食,则母猪发情排卵规律较为正常,断奶发情现象一般较为明显。
对于妊娠母猪要严格分阶段饲喂,控制膘情。
断奶母猪虽食欲差,但要尽快恢复其体能,故采取自由采食。
对于妊娠母猪体况瘦弱的母猪妊娠前期不限喂,反而加强营养,增加优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脂肪。
对于过肥的母猪应进行限喂等措施。